互動教學

互動教學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互動影響和互動活動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最佳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係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互動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互動教學
  • 調節:師生關係及其相互作用
  • 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環境
  • 產生:教學共振
  • 提高:教學效果
互動概念,教學方式,利弊分析,實現互動教學,資料分享,

互動概念

在討論"互動教學"之前先讓我們研究"互動"的概念。
首先,"互"的漢字結構好比兩個手握在一起,正如互在漢字字義里也包含著雙方的意義。也就是說,互動必須有兩方,單方不構成互動。其次,互動的概念中還要動,也就是說如果雙方是靜止的則不構成互動:互動必須存在動,而這個動存在於雙方,也就是"互"的範疇之內.。
互動教學互動教學
從形式上看,互動的最基本形式,就是雙方之間,一方向另一方發出信號或行動,另一方對此給出相應反饋的過程。這個反饋可以是信號回應,也可以是行動回應。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一次互動回合。複雜的互動是一方發起後,雙方對對方的信號和行動不斷的給予反饋,產生多個回合的信息或行動的交流回合的過程。
互動的雙方可以雙方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比如狗,甚至包括某些植物或細菌;當然也可以是人與智慧型設備比如計算機。
成為互動雙方的資格在於:雙方都要有對對方發出的信息或行動產生反饋的能力。

教學方式

互動式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也各有特點,教員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特點靈活運用。
一是精選案例式互動
運用多媒體等手法呈現精選個案,請學員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勘校正誤,設定懸念,然後抓住重點、熱點作深入分析,最後上升為理論知識。一般程式為案例解說——嘗試解決——設定懸念——理論學習——剖析方案。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相扣,對錯分明,印象深刻,氣氛活躍。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夠系統深刻,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課堂知識容量較小。
二是主題探討式互動
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於達成教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缺點是組織難度大,學員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三是多維思辨式互動
把現有定論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提供給學員,讓學員指出優劣加以完善,還可以有意設定正反兩方,在爭論中尋找最優答案。一般方法為解說原理——分析優劣——發展理論。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掌握學員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並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四是歸納問題式互動
就是課前針對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問題,歸納互動問題。教學開始,教員一一向學員拋出,學員廣泛思辨、爭論,最後達到了解熟悉所學內容的目的,同時開闊思路。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備課。

利弊分析

“問題”是教學互動得以開展的條件和基礎。確保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教員課前必須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立足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互動問題。教學的方式從來都是伴隨著技術的變革,不斷更新進步,形式與內容日新月異,從傳統的粉墨、到投影、多媒體等,都是新技術在教學中的體現,這些新的教學方式紛紛突出了一個現代教學的關鍵字:互動。
一是“動”在教學熱點上。選擇大部分學員熟悉,最好是熱點、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進行互動,有利於學員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如果問題生僻、學員不熟悉,互動就可能開展不起來。一些較大或持續時間較長的課程,熱點互動問題還可以提前告訴學員,讓學員預有準備。
互動教學互動教學
二是“動”在教學重點上。教學重難點關乎學員素質能力的生成。教員必須吃透大綱和教材,把握重點、難點,使選擇的互動問題具有重點價值,同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學員的興趣,使學員在思維的碰撞中生成知識,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動”在教學疑點上。“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教學中應抓住學員容易生疑的知識點設計互動問題。對於疑點,學員往往比較敏感,圍繞疑點問題開展互動,可以激發學員探索欲望,換來學員心態的開放和創造力的激活。
凸顯學員主體
讓學員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落實和凸現,既是互動式教學的內在要求,也是學員能力發展的需要。只有讓學員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互動式教學才能有效開展。必須營造民主氛圍。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的教學。“雙向互動”能夠形成,必須經由教員和學員的能動機制、學員的求知內在機制和師生的搭配機制共同形成,根本上取決於教員學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及教員教學觀念的轉變。所以,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是開展互動式教學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必須突出多邊互動。教學過程是一個全息的過程,要促使每個學員、教員積極參與其中,而決不能只局限於教員與個別優秀學員之間。對於不主動發言的學員,教員可以採取“拋繡球”的方式,觸動其思考回答問題,也可點名回答。只有互動教學的全員性、廣泛性,才能實現教學互動向更深更廣的方向拓展,使全體學員能力得到培養和鍛鍊。必須鼓勵學員探索。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壞的教員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員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教員要留給學員“空白地帶”,讓學員去質疑、解疑。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推動互動式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確立學員的疑問意識。同時,應尊重學員提問,鼓勵學員積極大膽提問,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多角度的心理興奮。

實現互動教學

互動性共享型教學,以互動做為教學設計的中心切入點,依據現代多媒體教學、數位化教學等理論基礎與多種互動教學工具,如互動式的攜帶型顯微鏡WM461PCTV、WM461WIFI,兼具顯微鏡和數位照相機的雙重功能,它可以利用2.4G或者WIFI和顯示屏、平板電腦等智慧型終端相連,可拍照、錄像,教師與學生可針對一個或者多個實時顯微現象,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觀察交流、教學分享,由於學生可以親自動手觀察、獲取顯微圖像,將大大增加學生的興趣和體驗性,增強其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

資料分享

情感因素促成互動教育的心靈交融
一、有機整合情感因素與智力因素,實現心靈交融
研究表明,學習活動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時發生、互動作用的,它們共同組成學生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對學生學習活動施以重大影響。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難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在許多情況下超過智力因素的作用。新課程實施中,情感因素和過程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發展學生豐富的情感,增進相互理解的過程,其實也是豐富、發展交往雙方情感因素的過程。
要實現這一過程,教師要有良好的個性修養,文雅的談吐,文明的舉止。適可而止、留有餘地的個性展示,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既願意與老師交友,又感覺老師深不可測、魅力無窮”的印象。
要實現這一過程,教師要處處給學生以關愛,用一顆誠摯的愛心,去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從而讓學生髮自內心的喜歡老師。
要實現這一過程,教師要有豐富、淵博的知識。
要實現這一過程,教師要有小品演員的表演技巧,有主持人一般流利的國語,有詩一般的課堂語言。憑著幽默風趣的話語,自然協調的動作,會說話的眼神……去博得學生的喜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實現情感因素與智力因素的有機整合,在教學中,教師還必須最大限度挖掘文本內涵,並結合學生實際,選好文本與學生實際相聯繫的切入點,尋找學生興奮點,理清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找準拓展延伸的發散點。在備課時,教師一定要設計好各個環節:如何說上課的第一句話,如何安排課堂提問,如何用自然的教態去抓住學生的心,為學生創設情景、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馳騁在文本的天地里,去領悟作品的深刻內涵,去享受文本帶給他們的快樂。
二、巧妙促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實踐心靈交融
教學實踐顯示,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生生之間、師生間的關係。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友好關係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幫助的基礎之上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生生、個體與群體的互動,合作學習,真誠溝通。老師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一絲微笑,學生都心領神會。而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許變化,老師也能心明如鏡,知之甚深,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這裡的靈犀就是我們的老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建立起來的相互理解。
生生互動自古就有,不同的時間背景下互動的形式、特點存在有不同之處。互動教學模式的直接理論依據是交際教學法。它強調語言的多種用途和學習的多種目的,強調教學應以人為本,課堂組織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景、場合,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意念和思想。從這個意義來說,互動不只是傳遞信息的過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過程。真正的互動信息走向應該是多維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等。互動教學模式不僅具有反饋和雙向互動的特點,學生甚至可能直接獲取老師沒有講授的外部信息。因此,學生的主體性即主動性、自主性、獨立性就得以充分的發展。
師生互動,應該建立在師生間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看到的是一種多邊交往活動,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指點,學生思考;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共同探討問題,互相交流,互相傾聽、感悟、期待。這些活動的實質,是師生間相互的溝通,實現這種溝通,理解是基礎。有人把理解稱為交往溝通的“生態條件”,這是不無道理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實現的。也就是說,心靈交融,才能實現交往溝通。
三、心靈交融,教學互動的鑰匙
誰都知道,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為了摒棄應試教育的弊端,轉變“高分低能”的狀況而採取的明智之舉;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需要;是學生長足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面對參差不齊、渴求知識的學生,準確把握“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領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內涵,才會有安貧樂教、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師德形象;才能建立科學、合理的班級教學管理體系。如此,才能在教學中實現教學互動。
如果我們把學術功底、教學技巧和生生與師生互動三者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逐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那么我們的教學就是完美的,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換言之,就是只有用心靈交融這把鑰匙,才能打開教學互動這把鎖。
互動教學中教給學生哈佛最受歡迎的課:幸福
塔爾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他擁有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博士學位。他所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領袖心理學",被哈佛學生們推選為最受歡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課程。選修這兩門課程的哈佛學生超過了總人數的20%,其中23%的聽課者向學校教學委員會反映:這兩門課程"改變了他們的一生"。塔爾博士在哈佛學生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學生們的愛戴與敬仰,被譽為"最受歡迎講師"和"人生導師"。由於他的課程在哈佛大學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美國有限新聞網(CNN)、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紐約時報》和《波士頓環球報》等全球數十家著名媒體對他進行了專訪和追蹤報導。泰勒博士專門從事個人和組織機構的優勢開發、自信心,以及領袖力提升的研究。除了教授哈佛大學的課程外,他還受聘為多家著名跨國公司的心理諮詢顧問和培訓師,他的課程因兼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被企業家和高管們譽為"摸得著幸福"的心理課程。
塔爾·賓-夏哈爾希望他的學生學會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擁有的獨特性;要擺脫「完美主義」,要「學會失敗」。塔爾·賓-夏哈爾為學生簡化出10條小貼紙:
1: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只是為了輕鬆地拿一個A而選課,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學會失敗。
成功沒有捷徑,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全然為人。
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5:簡化生活。
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不一定有利。你選了太多的課嗎?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應求精而不在多。
6:有規律地鍛鍊。
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
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
你的錢包里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個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敢。
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表達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