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互動,互動教學類型,主題探討式互動,歸納問題式互動,精選案例式互動,多維思辨式互動,優選節點,凸顯學員,如何實現互動教學,內涵,創新人才,導遊實務,概括,問題導入,案例分析,景點實訓,角色扮演,套用“反饋”機制,套用多媒體教學,結束語,
活用互動
互動式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也各有特點,教員需要根據
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不同特點靈活運用。
互動教學類型
主題探討式互動
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於達成教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
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缺點是組織難度大,學員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歸納問題式互動
就是課前針對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問題,歸納互動問題。教學開始,教員一一向學員拋出,學員廣泛思辨、爭論,最後達到了解熟悉所學內容的目的,同時開闊思路。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備課。
精選案例式互動
運用多媒體等手法呈現精選個案,請學員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勘校正誤,設定懸念,然後抓住重點、熱點作深入分析,最後上升為理論知識。一般程式為案例解說——嘗試解決——設定懸念——理論學習——剖析方案。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相扣,對錯分明,印象深刻,氣氛活躍。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夠系統深刻,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課堂知識容量較小。
多維思辨式互動
把現有定論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提供給學員,讓學員指出優劣加以完善,還可以有意設定正反兩方,在爭論中尋找最優答案。一般方法為解說原理——分析優劣——發展理論。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掌握學員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並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優選節點
“問題”是教學互動得以開展的
條件和基礎。確保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教員課前必須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立足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互動問題。一是“動”在教學熱點上。選擇大部分學員熟悉,最好是熱點、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進行互動,有利於學員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如果問題
生僻、學員不熟悉,互動就可能開展不起來。一些較大或持續時間較長的課程,熱點互動問題還可以提前告訴學員,讓學員預有準備。二是“動”在教學重點上。教學重難點關乎學員素質能力的生成。教員必須吃透大綱和教材,把握重點、難點,使選擇的互動問題具有重點價值,同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學員的興趣,使學員在思維的碰撞中生成知識,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動”在教學疑點上。“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教學中應抓住學員容易生疑的知識點設計互動問題。對於疑點,學員往往比較敏感,圍繞疑點問題開展互動,可以激發學員探索欲望,換來學員心態的開放和
創造力的激活。
凸顯學員
讓學員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落實和凸現,既是互動式教學的內在要求,也是學員能力發展的需要。只有讓學員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互動式教學才能有效開展。必須營造民主氛圍。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的教學。“雙向互動”能夠形成,必須經由教員和學員的能動機制、學員的求知內在機制和師生的搭配機制共同形成,根本上取決於教員學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及教員教學觀念的轉變。所以,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是開展互動式教學的基本前提和條件。必須突出多邊互動。教學過程是一個全息的過程,要促使每個學員、教員積極參與其中,而決不能只局限於教員與個別優秀學員之間。對於不主動發言的學員,教員可以採取“拋繡球”的方式,觸動其思考回答問題,也可點名回答。只有互動教學的全員性、廣泛性,才能實現教學互動向更深更廣的方向拓展,使全體學員能力得到培養和鍛鍊。必須鼓勵學員探索。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壞的教員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員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教員要留給學員“空白地帶”,讓學員去質疑、解疑。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推動互動式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確立學員的疑問意識。同時,應尊重學員提問,鼓勵學員積極大膽提問,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多角度的心理興奮。
如何實現互動教學
互動性共享型教學,以互動做為教學設計的中心切入點,依據現代多媒體教學、數位化教學等理論基礎與多種互動教學工具,如互動式的攜帶型顯微鏡WM461PCTV、WM461WIFI,兼具顯微鏡和數位照相機的雙重功能,它可以利用2.4G或者WIFI和顯示屏、平板電腦等智慧型終端相連,可拍照、錄像,教師與學生可針對一個或者多個實時顯微現象,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觀察交流、教學分享,由於學生可以親自動手觀察、獲取顯微圖像,將大大增加學生的興趣和體驗性,增強其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
內涵
互動式教學是當代教育民主化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的重要體現。互動式教學意指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教學參與者以主體的身份遵循一定的規則、規範——這些規則、規範是參與者雙方共同接受、共同認可而達成的統一、一致和普遍性,進行的教學領域中的物質的、精神的交換和傳導的活動。在這種過程中傳導的包括物與非物的、言語與非言語的、理解與解釋、領悟與說明等環節和方面。在互動過程中,由於雙方都是意識的、能動的交換或傳遞者,都以積極主動的狀態參與活動過程,從而決定了互動不是單向反饋的過程,而是呈現一種雙向對話和溝通。它要求互動雙方介入、沉浸於其中,它是一種活生生的過程,而非一種僵死的、無生氣的、具有強制性的過程。它是相對於傳統灌輸式教學而言的,其主要特徵在於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對話”。在教學理念上,傳統教學看重的是經過教學後學生的成績,而互動式教學則著重於教學過程中“教了什麼”和“學會了什麼”,是一種提倡師生交流的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方式上,傳統教學往往是教師“一言堂”、“滿堂灌”,而互動式教學強調師生及學生互相之間開展討論、交流和溝通;在師生關係上,互動式教學也區別於傳統教學方式,師生關係、教學關係,不再是單向的,而是多向的、互動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從單純接受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接受式學習改變為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觀念和創新欲望,提升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產生新認識、新思想和創新事物的創新能力。總之,互動式教學反映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互動、反饋和融合,使得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協調的整體,是一個對話的過程,理解的過程,創新能力形成的過程。
創新人才
伴隨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變化,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人才標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導遊實務教學不僅要求教會學生掌握已有知識,還要求教會學生用已知的知識獲取未知的知識,逐步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並養成創新的習慣。要尊重學生個性,承認學生興趣和性格的多樣化。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不是單純地接受舊知識,而是要在繼承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理論、新方法。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充分的討論、交流的時間,讓學生有動手觀察實踐的機會。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條件讓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形成探究式學習的模式,甚至要求允許學生犯“幼稚與可笑”的錯誤。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互動,才能營造一種主動研究、探索,不斷創新的氛圍,從而有利於學生智力潛能的開發,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導遊實務
概括
所謂“教有法而無定法”,在導遊實務教學過程中採用互動式教學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不斷的嘗試和總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了以下一些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問題導入
啟發式教學,教學中質疑是互動教學最基本的方式。通過對已經學習過的內容的回顧,提出一些問題,引入新的要講解的內容,是有經驗的教師經常採用的教學方式。在課程開始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隨後的教學過程中帶著問題學習,最終找出答案。通過對課程的一些要點精心設計問題,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較強的目的性,在一開始就明確本次課程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的問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導遊實務課程教學聯繫實際的特色。運用案例教學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有助於增進學生運用學過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導遊服務意識和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在授課過程中,每個專題都可穿插案例。案例可從專業報刊、網際網路以及自身的實踐中收集。在進行案例分析時,採用先分組討論,後到課堂上全班討論。教師的指導要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多視角觀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教師對案例分析的總結,不要對學生討論的結果或爭論下結論,而是要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
景點實訓
景點實訓強調對實際旅遊景點的現場講解,雖然在景點實訓中,學生講解的對象不是真正的遊客,而是熟悉的老師和同學,但是由於現場感強,學生對此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聯繫實際,將課堂所學套用於實際工作。並且學生現場講解的優缺點老師可以隨時進行點評。例如,我們把學生帶到鄧小平故居、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萬卷樓、西山風景區等景點進行實訓活動,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參與了沿途講解、組織活動、景區講解、突發問題的解決等環節的鍛鍊,並同時現場得到了帶隊老師的點評,學生均覺得收穫很大。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教師在某個專題教學中設定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獲得對導遊工作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工作技能的掌握,並形成工作所需的職業態度。例如在講授導遊規範服務的內容時,如何向客人致“歡迎詞”、“歡送詞”及“對客人不同要求的處理”等內容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扮演和觀察其他同學的扮演行為,學習各種交流技能。通過模擬後的指導,及時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改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套用“反饋”機制
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反饋”機制構成“閉環”系統,決不能採用無反饋的開環系統,因為沒有反饋就無法把握課堂節奏。而最敏感的反饋點有兩個:眼神和表情。講課時必須實時地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當中獲取反饋信息,當發現有異常(無反應、反應過度等)反饋時,應及時調整講課節奏。使學生從內心與你互動起來,跟著你的思路走,而不走神。
套用多媒體教學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口頭的交流,要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藉助必要的教學手段。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多媒體設備進入課堂教學,它使傳統教學方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令人耳目一新。多媒體設備的聲、光、電一體化優勢,不僅減少了教師課堂書寫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由於課堂環境的變化,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也使課堂討論或者案例分析便於進行。有了多媒體設備並不等於教師可以跟放電影一樣,不需要課堂講解了。我認為先進的設備僅僅是輔助教學的手段,教師的主導地位絕對不能動搖。過分依賴多媒體設備,會淡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結束語
要使教學互動,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動”起來。否則,互動就無法實施。這就要求教師從傳統教學模式的框架中走出來,拋棄因循守舊、循規蹈矩的教育方式,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協商的師生關係,使教學活動在和諧、寬鬆的環境中展開,師生共同探討,互相啟發和提高。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充滿信任和理解,要鼓勵學生隨時提出問題,甚至可以打斷教師講課,教師不能不耐煩或拒絕回答學生的問題。當學生有了不同觀點和不同見解時,教師也應虛心接受。這樣,才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與學的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兩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和諧發展。
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師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要讓學生圍繞教學內容而互動,避免出現淡化主題的現象。還要求教師能夠預見教學互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免在教學中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互動式教學對學生、對教師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和學習效果。但也有不足之處還需在今後教學中不斷摸索,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