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中國傳統拉弦樂器)

二胡(中國傳統拉弦樂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二胡(拼音:Erhu) ,是唐代由西域胡人傳過來的弦樂器,來自北方的奚部落,因此又稱“胡琴”。後來,胡琴發展出了二胡、中胡、京胡、墜胡、板胡等十幾個品種,二胡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二胡基本上都是木質的,整體由琴桿、琴筒、琴軸等基本部件構成。二胡的琴筒有圓形、六角形等多種形狀,琴筒的一端蒙有蛇皮或蟒皮,另一端則設定雕花的音窗。在樂隊中,二胡作用很大,它既能獨奏,也適合合奏。既能演奏風格細膩深沉、柔美抒情的樂曲,也能夠演奏風格歡快活潑的樂曲,有非常豐富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二胡音色近乎跟人聲一樣,具有歌唱性、訴說感。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賽馬》《葡萄熟了》等。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起源,發展,基本構造,琴筒,琴皮,琴桿,琴軸,琴弦,琴弓,千斤,琴碼,琴托,制音墊,演奏技巧,坐姿,持弓,持琴,樂器分類,樂器保養,琴皮保養,琴弓保養,傳承現狀,二胡名曲,協奏曲,

歷史沿革

起源

二胡始於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中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原本叫“嵇琴”和“奚琴”。最早記載嵇琴的文字是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宴榮山人池亭詩》:“竹引攜琴入,花邀載酒過”,宋朝學者陳暘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胡琴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發展

到了宋代,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胡琴
二胡
二胡的把位劃分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
二胡
G調原把位示意圖
到了明清時期,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時期,隨著戲曲曲藝的發展,民間樂器隨著“勾欄”“瓦舍”的興起而發展了自己的伴奏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樂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馬尾胡琴(又稱二弦琴),經與前朝留下的嵇琴軋箏融合,創製出新穎的胡琴。這一樂器充分標誌中國弓弦樂器走向成熟。
後來,由於地方戲唱腔風格需要,胡琴又逐漸分化,出現配合秦腔、豫劇需要的板胡京劇漢劇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墜子需要的墜胡,廣東粵劇需要的高胡潮劇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說唱用的四胡川劇用的蓋板子,河南越調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戲用的枕頭琴,侗戲用的牛腿琴壯劇用的馬骨琴,晉劇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所以,二胡實際上是這眾多的弓弦樂器中的一種,它的得名遠遠晚於胡琴。所以說“二胡”始於唐朝是不準確的,應該說“胡琴”始於唐朝。
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鑑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並發明了二胡揉弦,從而擴充了二胡的音域範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製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湧現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揮,並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基本構造

琴筒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一般用烏木,紅木製成(紫檀木很少),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厘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
二胡(中國傳統拉弦樂器)
二胡琴筒

琴皮

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一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級的二胡琴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音共鳴較好。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性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蟒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二胡(中國傳統拉弦樂器)
二胡琴皮

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幹。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數量較少)、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烏木較多。烏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是支撐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厘米,直徑約為0.55寸(1.83厘米)。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弦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淨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係,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了。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製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琴軸

琴軸共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絞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若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鬆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琴弦

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拉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且易變音。大多採用金屬弦。

琴弓

二胡(中國傳統拉弦樂器)
二胡琴弓
琴弓(俗稱弓子)由弓桿和弓毛構成,一把好弓首先要長而直;其次,弓毛以白色馬尾毛為上品,且弓毛要多而齊,與魚尾連線處綑紮要牢固;最後要注意弓桿的節應少而小,粗細適中。全長76~85 厘米,弓桿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80厘米),用江葦竹(又名幼竹)製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繫上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弦發音。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製的。有些簡易二胡是用尼龍線來代替弓毛,這種音響效果較差。衡量弓毛能否經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齊平展,長度一致,粗細均勻。好的弓毛要求無斷頭、無纖柔、無蓬亂纏絞等。

千斤

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膠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線繞千斤。
二胡(中國傳統拉弦樂器)
線繞千斤

琴碼

琴碼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碼、楓木碼。木松節碼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碼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琴碼雖小,但它卻是聯結琴皮琴弦的樞紐。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碼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
二胡(中國傳統拉弦樂器)
二胡琴碼
為了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採用紙碼(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捲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 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碼,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採用金屬彈簧碼,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

琴托

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制音墊

琴碼的下面,還須在琴弦與皮膜之間塞一小塊用絨布或氈子做的制音墊,它能解決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曠音,使之集中、豐滿,制音墊的薄厚、大小要適中,過厚則影響音量,過薄則不起作用。作成音墊的材料常有白色海綿、呢子、羊絨、棉布、麂皮、絨布等,用的最廣泛的是海綿和呢子,效果最好的是天然麂皮,不能小看了它,它還有能快速的改變音色的本事:它貼近琴碼,音色就很潤,同時要失去一部分音量;遠離琴碼,音色就會變的眀亮,要根據曲子需要調整。

演奏技巧

坐姿

1、身體中線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體的左側。
2、後背立直,端坐於凳子三分之一處

持弓

1、持弓位置過於靠近弓頭或過於靠近中弓。
2、弓子過於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靈活運動。
3、持弓時手指過於向下“耷拉”,使弓桿緊壓琴筒磨擦,弓毛反而離開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桿與弓毛之間拿出來,到演奏內弦時再伸進去。
5、持弓時拇指的位置不正確。
6、持弓時中指過於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勁。
7、握弓過緊,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關節內側、以及中指第一關節外側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有人誤認為這是“功夫”,而實際是持弓方法上的錯誤。
8、拉二胡時,弓不可向上翹起,這樣會導致音色不好。

持琴

1、琴筒放置在左大腿根部中央,靠緊小腹,將琴桿放置於左手虎口。
2、琴桿過於左斜或右斜;過於前傾或內收。
3、第一把位時左手虎口離千斤過遠。
4、左臂缺乏應有的支撐力,靠虎口夾緊而吊掛於琴桿之上。
5、拇指下彎勾住琴桿。
6、持琴時左手掌心貼近琴桿,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關節過分彎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觸弦。
8、手指關節反彎,尤其是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關節。
9、手指(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指)不是從弦的正面(從弦向琴桿方向)按弦,而是從弦的外側(從弦向身體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實了外弦,內弦卻處於虛按狀態,常常因此而出現狼音。
10、演奏時始終讓手指“懸”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鬆。
11、當一個手指按在弦上時,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時大臂過分抬高,使左臂處於緊張而不自然的狀態。

樂器分類

產地分類:北京琴(龍韻牌)、蘇州琴(漢韻牌、虎丘牌)、上海琴。
根據琴筒情況分為四類:圓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雙層底托二胡、前八後圓。

樂器保養

琴皮保養

二胡琴皮的保養對保持二胡的音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最關心的。二胡琴皮如能得到精心保養的話,會有很長的使用壽命。我們見到的琴皮已損壞的二胡大多是由於存放不當、不經常使用而引起的。經常使用的二胡,它的琴皮就會保持一定的彈性,二胡的發音質量也較穩定。二胡的音色是在不斷的使用中,慢慢拉出來的,平時經常使用二胡就是對二胡的一種很好的維護和保養。
為了做好對琴皮的保養,需要對琴皮的加工工藝有所了解。一般來說,琴皮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鏟皮,鏟皮的目的是將粘在皮上的肉雜物等去掉。琴皮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是套皮,套皮的目的是拉伸蟒皮、去除蟒皮上的油性。套皮過程中有一道燙皮的工序,其作用是為了使琴皮穩定成型和增加琴皮的光澤度。琴皮加工的第三道工序是蒙皮,蒙皮的要求是做到六角均勻、琴皮的鬆緊度恰當。從上面琴皮的加工工藝來看,去除蟒皮上的油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油性的琴皮會影響二胡的發音。所以,在日常的二胡使用中不需要對琴皮上植物油、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蠟。如在琴皮內外表面塗上油性物質,會影響琴皮的透氣性和琴皮的振動。琴皮蒙好後不能再對琴皮的背面進行處理,因為從琴筒後面對琴皮背面進行刮或打磨的處理,會導致琴皮的厚薄不勻,嚴重時還會引起琴皮的破裂。要想對二胡的音色局部有所改善,應該從琴弦、琴弓、千金和控制墊等方面採取措施。
琴筒和琴桿保養
琴筒和琴桿大多都是用紫檀木烏木紅木等硬質木材製成的。而硬質木材很容易受氣候的影響,因此二胡的音色與不同的氣候條件和空氣濕度有一定的關係。硬質木材密度緊密、質地細膩,在一乾一濕或一冷一熱的環境中,會造成木料內外應力不平衡的情況,嚴重時會引起琴筒和琴桿的開裂。二胡處在長期過分潮濕的環境中還會引起琴筒、琴皮的脫膠。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平時不練琴時應將琴放入琴箱,並在琴箱內放入一些乾燥劑

琴弓保養

在弓子的使用過程中,不要用手碰弓毛,以免日久之後弓毛上沾上油污而影響演奏。一旦發現弓毛上油污較多而影響演奏時,可將弓子卸下,用肥皂將弓毛在清水中洗淨,晾乾後重新擦上松香再使用。每次拉完琴後,應將弓毛放鬆,使弓桿恢復到正常的形態,否則日久後會使弓桿變形,影響弓子的使用性能。如弓子長期不用放在琴箱裡,要在琴箱裡放一些防蛀劑,以免弓毛被蛀蟲咬斷。

傳承現狀

民族器樂中二胡作品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被國外作曲家進行了改編,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如《流浪者之歌》和《查爾達什》等,雖然作品的彈奏技巧和節奏上十分獨到,但是缺少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魅力和神韻,一時彈奏還行,但是長期以往,只會讓二胡演奏家的水準大幅度降低,使二胡藝術失去它原有的本色。
二胡藝術被引入大學校園使得二胡藝術由傳統的師徒傳授變為系統化的科學化的教育模式,這對中國二胡的傳承與發展有重要作用。同時二胡藝術還通過媒體傳播到其它國家為更多的人所喜好。但是由於二胡的整體客群越來越少,二胡藝術的傳承發展還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為新媒體時代的特徵和優點,民族樂器在這一時代中的發展仿佛乘上了一輛順風車。一方面,隨著其它樂器及表演形式的發展,與多種樂器的融合使得二胡曲目及演奏方法不斷被創新和拓展;另一方面,通過電視、網路等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二胡的傳播和交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可以說為二胡音樂的傳播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彈奏指法上的改變使得其所發出的音色越來越多樣,演奏的樂曲也逐漸豐富,二胡的演奏技巧也隨著中西音樂的交融發生了改變,既有模仿古典樂器彈奏之曲,也有模仿西方樂器的演奏技巧。比如由提琴改編的作品《流浪者之歌》《陽光照耀著塔庫爾乾》等。

二胡名曲

二胡名曲
作曲家
代表作品
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苦悶之謳》、《悲歌》、《良宵》、《閒居吟》、《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
華彥鈞(阿炳)
聽松》、《二泉映月》、《寒春風曲
流波曲
賽馬》、《江河水
迷胡調》、《秦腔主題隨想曲》、《採花》、《搖籃曲
陳鋼、 何占豪
一枝花
隨想曲
火祭
睡蓮
秋之韻
王曙亮、梁奇、李澤昆
剪窗花

協奏曲

二胡協奏曲
作曲家
代表作品
第一二胡協奏曲》、《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
亂世情侶》、《別亦情》、《莫愁女幻想曲》
《天仙配幻想曲》
長恨歌》、《母親》、《六月雪
夜月
浮徒
參考資料來源:道客巴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