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導管擴張症

乳腺導管擴張症是一種並不少見的良性疾病,常見於中、老年女性,發病高峰年齡為50-60歲。由於其臨床表現複雜多變,易被誤診為乳腺癌。

基本介紹

  • 別稱:漿細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化學性乳腺炎
  • 英文名稱:mammary duct ectasia
  • 就診科室:外科
  • 多發群體:中、老年女性
  • 常見病因:導管排泄障礙、異常激素刺激、感染
  • 常見症狀:乳暈區內形成具有輕微疼痛及壓痛的腫塊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導管排泄障礙
如先天性乳頭畸形、凹陷、不潔或外來毛髮、纖維等引起乳孔堵塞,導管發育異常,乳腺結構不良,導致上皮增生炎症損傷等引起導管狹窄、中斷或閉塞。導管內分泌物積聚,引起導管擴張。部分中、老年婦女由於卵巢功能減退,乳腺導管呈退行性變,管壁鬆弛,肌上皮細胞收縮力減退,導致導管內分泌物積聚而管腔擴張引起本病。
2.異常激素刺激
有學者發現病人血中性激素水平異常,排卵前期血中雌二醇(E2)、黃體生成素(LH)水平低於正常,而泌乳素(PRL)水平高於正常。異常的性激素刺激能促使導管上皮產生異常分泌,導管明顯擴張。一般來說,單有阻塞存在而無異常激素刺激促使上皮分泌,不致發生導管擴張。導管排泄不暢,常是溢乳期發展到腫塊期的主因。
3.感染
部分學者認為該病伴有厭氧菌感染或乳暈部感染,侵及皮下,波及乳管,經乳管穿通後形成瘺管。或在導管阻塞的基礎上,管內脫落的上皮細胞和類脂分泌物大量積聚,並逸出管壁分解後產生化學物質,引起周圍組織的化學性刺激和抗原反應,引起以漿細胞為主的炎症過程。

臨床表現

根據本病的病理改變和病程經過臨床表現可分為三期:
1.急性期
早期症狀不明顯,可有自發性或間隙性乳頭溢液,只是在擠壓時有分泌物溢出,溢液呈棕黃色或血性膿性分泌物,此症狀可持續多年。隨著病情的發展輸乳管內脂性分泌物分解,刺激、侵蝕導管壁並滲出到導管外乳腺間質後,引起急性炎症反應。此時臨床上出現乳暈範圍內皮膚紅、腫、發熱、觸痛。腋下可觸及腫大的淋巴結並有壓痛。全身可有寒戰、高熱等表現。此急性炎症樣症狀不久即可消退。
2.亞急性期
此期急性炎症已消退,在原有炎症改變的基礎上,發生反應性纖維組織增生。在乳暈區內形成具有輕微疼痛及壓痛的腫塊。腫塊邊緣不清,似乳腺膿腫腫塊大小不一。穿刺腫物常可抽出膿汁。有時腫物自然潰破而形成膿瘺,膿腫潰破或切開後,經久不愈,或癒合後又重新有新的小膿腫形成,使炎症持續發展。
3.慢性期
當病情反覆發作後,可出現一個或多個邊界不清的硬結,多位於乳暈範圍內,捫之質地堅實,與周圍組織粘連固著,與皮膚粘連則局部皮膚呈橘皮樣改變,乳頭回縮,重者乳腺變形。可見漿液性或血性溢液。腋窩淋巴結可捫及。臨床上有時很難與乳癌相鑑別。本期病程長短不一,從數月到數年或更長。
以上臨床表現不是所有病人都按其發展規律而出現,即其首發症狀不一定是先出現乳頭溢液或急性炎症表現,可能是先出現乳暈下腫塊,在慢性期中可能出現經久不愈的乳暈旁瘺管。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腫物針吸細胞學檢查常能抽出膿樣物;鏡檢可見中性粒細胞壞死物及大量漿細胞、淋巴細胞及細胞殘核等。
(2)組織病理學腫物切除後行病理學檢查是最可靠的診斷依據。標本可見擴張的導管內充滿黃褐色、奶油樣或豆腐渣樣黏稠物。管周可有纖維組織增生和透明變性。鏡檢可見擴張的導管上皮細胞萎縮、變薄,脫落的上皮細胞與類脂物質充滿和堵塞管腔,部分管壁破壞。管周組織內有大量漿細胞、組織細胞、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
2.其他輔助檢查
(1)X線造影導管腔呈中度至高度不規則的擴張,走行迂曲,管壁光滑、完整、延續,少數呈囊狀或梭狀擴張。擴大的管腔內無占位徵象,造影劑均勻地充盈管腔,可與乳癌區別。
(2)B超檢查導管呈中度至高度擴張,粗細不均,迂曲走行。少數可呈囊狀或梭狀擴張,管腔中央可有碎片形成的回聲影。

診斷

對本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詳細詢問病史,了解其臨床過程,考慮其發病年齡,再結合下列幾點常可作出正確診斷:
1.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非哺乳期或絕經期婦女,常有哺乳障礙史。病變常限於一側,但亦有兩側乳腺同時受累者。
2.乳頭溢液有時為本病的首發症狀,且為惟一體徵。可見單孔或多孔溢液,其性質可為漿液性或血性。多個部位壓迫乳腺,均能使分泌物自乳頭溢出,病變常累及數目較多的乳管,也可占據乳暈的一大半。乳頭溢液常為間歇性,時有時無。
3.有時乳腺腫塊為首發症狀,腫塊多位於乳暈深部,邊緣不清,早期腫塊即與皮膚粘連,甚似乳癌。
4.若腫塊已成膿,常伴有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但質地較軟,有壓痛,隨病情進展腫大的淋巴結可逐漸消退。
5.因乳腺導管壁及管周纖維組織增生及炎症反應,以致導管短縮、牽拉乳頭回縮。有時由於局部皮膚水腫,而呈“橘皮樣”改變。
6.X線乳腺導管造影可清楚地顯示擴張的導管和囊腫,可了解其病變範圍。
7.腫物針吸細胞學檢查,常能抽出膿樣物或找到中性粒細胞、壞死物及大量漿細胞、淋巴細胞及細胞殘核,對本病的診斷及鑑別診斷非常有幫助。腫物切除後行病理學檢查是最可靠的診斷依據。

治療

手術治療是本病有效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不同的手術方法。
1.乳管切除術
適用於病程早期,乳暈下導管普遍性擴張及乳暈下腫塊伴乳頭溢液者,其方法是沿乳暈邊緣作弧形切口,保留乳頭,從乳頭以下切除所有擴張導管,並楔形切除乳暈下的乳腺腫塊組織。
2.乳腺區段切除術
適用於乳暈下腫塊且伴有乳腺導管周圍炎者。術中應將此區域所屬大導管及腫塊周圍組織,從乳頭起一併切除以防止術後形成乳暈下囊腫、乳腺瘺管及乳頭溢液。
3.單純乳腺切除術
適用於病變廣泛,腫塊過大,特別是位於乳暈下與皮膚粘連形成竇道者。可行經皮下乳腺全切或乳腺單純性切除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