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富場是中國南宋政府在現今香港九龍東部一帶所設的官方鹽場,也是觀塘區的名稱由來。
官富場是中國南宋政府在現今香港九龍東部一帶所設的官方鹽場,也是觀塘區的名稱由來。
官富場是中國南宋政府在現今香港九龍東部一帶所設的官方鹽場,也是觀塘區的名稱由來。南宋初年,當時政府在現時的九龍灣西北及西南沿岸,即尖沙咀與茶果嶺之間一帶,...
南宋初年,當時政府在現時的九龍灣西北及西南沿岸,即尖沙咀與茶果嶺之間一帶,設立了一個名為“官富場”的官方鹽場,範圍覆蓋今日的觀塘區、九龍城區及油尖旺區,並...
九龍寨城建城 編輯 九龍寨城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中國的宋朝時代,為官富鹽場的駐軍。至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當局於畢架山上設九龍墩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
南宋端宗進駐官富場(1277年) 張斌築九龍城(1394年) 清政府築九龍寨(1810年) 清政府重建九龍寨城(1843年) 顧炳章、喬應庚關於修復九龍城寨東南西三處工程款項...
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人護送下,他們經過海路先後途經泉州、潮州、惠州、廣州等地,最終逃至九龍官富場(即今九龍城附近),在此建立行宮。蒙古大軍仍死...
南宋年間,隨著九龍官富場的設立,朝廷明令打擊私鹽販賣,遂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引起當地鹽民的動亂,史稱大奚山鹽民起義,其後動亂被鎮壓,起義者全被殺害,...
當時觀塘一帶建立了一個官方鹽場,名為「官富場」,並由鹽官主理,是當時東莞縣內四大鹽場之一。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官富場」產鹽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廢...
民國2年(1913年)2月,移居九龍官富場,署所居曰“瓜廬”,此後潛心著述。以清朝遺老自居,避居於九龍,並以“九龍真逸”自號。他從小涉獵古籍,耳濡目染,好收藏明...
早期的觀塘稱為“官富場”,曾是經濟和軍事的戰略要地。觀塘山麓一帶包括九龍灣在內,原是一片鹽場,而產鹽及向製鹽商徵收稅項便成為當時政府的收入來源。觀塘的...
辛亥革命(1911年)九月,革命軍攻破廣州,東莞相繼克復,革命軍包圍十九巷陳氏住所,陳伯陶設法逃到九龍,居住在紅磡。1913年2月,母氏去世,遷居九龍官富場,把寓所...
而在香港卻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在700年前的九龍城,已是鎮守海邊的古城,當時叫官富場。當元朝大軍南下要趕盡殺絕宋趙氏王孤時,景炎帝趙正帶著宋室逃到這裡...
據《寶安縣誌》載:宋開寶四年(971年)設官富鹽場(在今香港九龍,包括鹽田、疊福分場)。清康熙年間修的《新安縣誌》已有鹽田圩、鹽田村、鹽田逕的地名。
沿小盈嶺驛道進入同安,曾在三魁山一帶駐紮,後從石潯磁灶尾登舟經金門海面至嘉禾嶼(廈門)五通道,“由大擔出港赴潮州”,於景炎二年四月進駐官富場(今香港九龍...
傳說楊亮節曾隨宋帝至今日香港境內一帶,曾經到過碙州(今大嶼山)及官富場(今九龍城),後病歿。現時香港九龍城、元朗、東涌、大澳及大圍等地,仍存有紀念他的侯...
1278年(南宋端宗景炎三年),元兵揮兵南下,宋建康節度使張世傑,吏部侍郎陸秀夫奉益王趙昰和衛王趙昺倉皇南走至官富場(即香港九龍一帶),駐蹕二王村內。鄉人慌忙...
南宋末年(1279年),宋帝趙咼受元兵進迫,從惠州南下,移至官富場(即今日九龍城一帶),傳說宋帝趙咼曾於小丘之大石上休息。後人稱該處為宋皇台。隨後元兵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