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魚花生產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九江魚花生產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九江魚花生產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傳承保護2022年4月29日,被列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廣東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X-76。1...
九江市風俗志內容簡介 編輯 播報 本志包括生產習俗、生活習俗、歲時風俗、禮儀習俗等章。 [1] 九江市風俗志作品目錄 編輯 播報 封面 九江市風俗志 圖片 新婚撒帳 鬧元霄 民間燈彩展 向客人敬菊花茶 殺年豬 節日娛樂 貼春聯 木排放運 九江市地方志編委會辦公室...
距永修縣城33公里,距南昌市90公里,距九江市120公里。全鎮面積368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5個行政村、1個水產養殖場、1個漁業捕撈隊、1個移民小區和1個居委會,共9個村級單位。鎮內設有銀行、郵電、稅務、工商、糧食、公安、血防站、醫院、中國小、自來水、有線電視台、城管大隊、環衛所、縣屬矽砂礦、市屬...
九江慈悲宮牌坊 慈悲宮牌坊座落於南海區九江鎮下西村翹南大伸生產組的慈悲宮(觀音廟)內,牌坊建於明代,為四柱三間樓式歇山頂牌坊,通高6米,中進門高2.65米,寬1.6米,左右進門高2.35米,寬0.7米。四柱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是用粗面岩石,特級青磚、琉璃滴水、磚雕斗拱結構。牌坊正面刻有“善應諸方”...
生產情況 2008年,大余金邊瑞香產量達到80萬株,鼎盛時期,全縣有千餘花農種植金邊瑞香。2009年,由於大余金邊瑞香出口門檻高、生長周期長等因素,大余縣只有200多名花農種植近50萬株金邊瑞香,其中符合出口的僅有9萬餘株。產品榮譽 1996年,大余縣被命名為“中國瑞香之鄉”。1997年、1998年,連續兩屆香港花卉展覽上...
婺源荷包紅鯉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西省婺源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婺源荷包紅鯉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歷史文化 婺源荷包紅鯉顏色紅艷而不俗,游姿從容而優美,且泛有鱗鱗金光,在...
1979年後,隨著家庭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和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廣昌農民發展白蓮生產的熱情空前高漲,全縣白蓮生產迅速發展,從原來驛前等少數鄉鎮種植和生產加工通芯白蓮,發展到全縣11個鄉鎮129個村委會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白蓮。從原來的利用門前塅上好田種白蓮,發展到山排田或只要有水源的田都種白蓮。產量數據 1952年...
沔陽(今仙桃市)位於湖北省中部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有“鄂中寶地、江漢明珠”之稱。仙桃自然資源豐富,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於多種作物生長,盛產糧、棉、油、魚、豬、鴨、雞、藕、豆等多種農副產品,是國家重要的糧、棉、魚生產基地,著名的“魚米之鄉”。沔陽三蒸,湖北菜系之一,是湖北美食中的一朵...
明,隸屬九江府。清,承明統屬。鹹豐四年(1854),太平軍改湖口縣為九江郡,太平天國失敗後恢復湖口縣,仍屬九江府。民國元年(1912),省設道,湖口縣隸屬潯陽道。15年(1926),廢道設行政區,屬第三行政區。24年(1935),劃入第五行政區。1949年4月28日,湖口解放,隸屬華東贛東北行政區鄱陽專區;8月,...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一帶是南楚地區。這裡風俗與西楚地區大體相似。楚失郢都後,遷都壽春,壽春也是一個都市。而合肥縣南有長江,北有淮河,是皮革、鮑魚、木材匯聚之地。因與閩中、于越習俗混雜,所以南楚居民善於辭令,說話乖巧,少有信用。江南地方地勢低下,氣候潮濕,男子壽命不長。竹木很多。豫章出產...
鄱陽城因江而興,因市而繁榮,是贛東北區重要商貿文化名城,曾與南昌、九江在贛東北有“三足鼎立”之說。鄱陽老街見證了鄱陽城的興起與繁華。鄱陽老街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原為舊城正街,稱中正街或直街。解放初改名為解放街,長2949米,平均寬5米。為古饒州府治鄱陽城內最長、歷史最為悠久、最為繁華的商業主...
第二章農業生產習俗 第一節農業生產及農耕時令 一、農業生產 二、農諺與耕作 第二節農耕禮儀 一、主要農事生產活動習俗 二、其他農事活動習俗 第三節漁業生產及其習俗 一、漁業生產操作習俗 二、漁業祭祀與禁忌 第四節林業生產及其習俗 一、林木資源及分類 二、林業生產 三、林業砍伐及運輸 第五節畜牧業生產及其...
全鄉交通便利,北距黃金水道——長江不足2公里,與碼頭鎮交界;南距瑞昌城區17公里,距九江市50公里,九(江)界(首)公路縱貫南北。近年來,國民經濟有較大發展,鄉財政收入超百萬元。農業生產以棉花和水產養殖為主導,是瑞昌市萬擔皮棉鄉和水產大鄉。水資源優質豐富,水產開發極具前景。工業以建材為龍頭,石山...
起義軍吃上這樣好的飯菜後,士氣大振,經常常打勝仗,柴桑一戰,大挫元軍,促成了陳友諒在九江稱王之舉。還有的傳說講,清乾隆游江南,品嘗到了民間三蒸,蒸萊便進入御膳坊,既而誕生了珍珠丸、珍白九等名貴蒸菜,這是“三蒸”的大發展。清代、民國,武漢三鎮不少餐館掛“沔陽三蒸館”招牌。後來,“三蒸”...
武寧採茶戲是江西省四大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於傳統農事採茶之中,風格獨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歷史悠久。廣泛流傳於修水、瑞昌、永修、德安、九江、奉新、靖安、銅鼓及湖北省的陽新、通山、大冶、黃梅、武穴等地。起源 武寧採茶戲最早起源於“茶歌”即“採茶調”。武寧採茶戲是指由人們在採茶時...
客家人是中國古代中原的漢民族因北方連年戰亂而南遷至贛、閩、粵三省交匯的邊遠山區後,經過數百上千年的處於相對封閉的環境下相互交流相互采借、相互融合、相互同化後所形成的在語言文化、禮儀習俗服飾居所諸方面均有別於其他民系的漢民族支系。據當代人類學家、華東師範大學王東教授考證,客家先民在唐末五代間向贛南...
九江雙蒸 K 扣肉 L 腊味 老火靚湯 荔枝 涼茶 六堡茶 六祖慧能 龍母 龍眼 落雨大 M 碼頭 埋單 木屐 木棉 N 南瓜 Q 騎樓 秦琴 清明 S 賽龍奪錦 沙粿條 燒鵝 燒乳豬 深巷 生猛海鮮(1)生猛海鮮(2)食田螺 食魚生 食粥 雙黃蓮蓉 絲瓜 酸枝 T 趟櫳 甜酒 X 西關 西來初地 鹹濕 行花街 行街 醒獅 Y...
大靈貓、小靈貓、麝、獐、毛冠鹿、水鹿、穿山甲、水獺、赤狐、貉、黃鼬、豹貓、華南兔、赤腹松鼠、豹鼠、中華竹鼠、銀星竹鼠等;其他獸類有鼠勺鼠青、大吻蝠、豬獾、狗獾、棕鼯鼠、黃松鼠、山林姬鼠、野豬、華南野豬、豺狼、黃麂、豪豬、狸、香狸、赤狸、九江狸、果子狸、野山羊、刺蝟、猸子、青猛、黃猛、山兔、...
從一萬多年前開始,萬年的原始先民就過上了“飯稻羹魚”的農耕生活,逐步形成了傳統生產技術、耕作習俗、農諺民謠、節日祭祀、民間傳說、飲食文化、民間藝術文化等方面的獨具萬年地方特色的稻作文化.稻作文化 稻作文化是指包括由於稻作生產生髮出來的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它不僅是指有關穀物體的產生、發展及其生產的一...
2023年,吉水縣地區生產總值2295054萬元,可比增長4.4%。歷史沿革 吉水縣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境內聚居。夏時屬揚州,位於揚州地域之西境。商末後為吳地,戰國時歸楚。秦始皇(前221年)統一全國後,屬九江郡廬陵縣。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屬九江王國廬陵縣;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
風俗習慣 瞻淇村至今還有喜戲魚燈的習俗。宋代宋理宗時,瞻淇人丁興旺,代代有官,以北京兵馬總司汪曙,江蘇縣令汪鴻澡,江西九江府府台汪作霖為首,在村里興起元宵節花燈,在明代,辦有廟會,懷念祖先,建有忠烈祖廟,每年正月初八打掃,整理廟內,百姓各配備36碗36盤各類祭品,初九廟內上燈,外界備各種花燈,有...
生產習俗 湖區墾殖初期,還有部分人過著水上居民以漁獵為生或半漁獵半農耕的生活,家家都有各種小漁具和小木船。從1982年起,除專業承包戶外,均已轉變為農耕戶。 20世紀,肩挑背負是人們主要搬運方式。進入21世紀後,腳踏車、機車、板車、三輪車、小拖拉機和小轎車漸漸進入湖區農家,運輸和出行方式發生根本性變革...
2023年,上猶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25億元,比2022年增長4.9%。建置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創郡縣制,上猶縣地域為南野縣地,屬九江郡。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為淮南國。高祖六年(前201年),分淮南地置豫章郡。東漢興平二年(195年)分豫章郡置廬陵郡,上猶屬廬陵郡南野縣。吳嘉禾五年(...
燈會(石城燈會),江西省石城縣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石城燈會,主要活動地在江西贛南的石城縣,是當地客家人民傳統的民間風俗,明清時期新春舞燈活動在石城已經盛行,是當地客家文化的組成部分。石城燈會最主要的活動是新年期間的元宵燈會,從每年新春的正月初一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謝燈”結束。...
由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編寫,全書主要收錄了當時農業、手工業等先進生產技術,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宋應星並非新餘人,而是江西奉新人,但據歷史考證,《天工 開物》主要成書於其任江西袁州府分宜縣(今江西新余市分宜縣)教諭期間。當時,...
茶號、木材行、米店、當鋪、屠鋪多達二十餘家,不少村里能人己在廣東、上海、江蘇、景得鎮、九江等地開店設鋪,艱苦節儉,成了小富。富貴歸家鄉,他們把所賺錢財大興土木,或在浮梁天寶堂購置大量田產,由當地人佃耕種收租,其時里天寶大部份田產均為長溪人所有。清未民初,因村居僻遠,少有戰亂禍害,村人...
鄱陽湖(“鄱”,拼音:pó)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介於北緯28度22分~29度45分,東經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進賢、餘干、鄱陽、都昌、湖口、九江、廬山、德安、共青城、永修等市縣。贛東北的鄱陽、餘干是湖濱地區,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就...
西河戲,江西省星子縣的傳統戲曲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西河戲,又稱星子西河戲。西河戲誕生於清嘉慶道光年間,流行於星子、德安、九江縣市一帶,因有西河水流經星子,1982年定名為“西河戲”。 其主要聲腔為皮黃,又稱“彈腔戲”,俗名“星子大戲”,西河戲的台詞念白多鄉音俚語,服裝古色古香,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