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漢字)

乘(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乘(拼音:chéng、shèng)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乘是會意字,其字形像一個人在樹上,“乘”的本意就是登上去,讀chéng。由此引申,指坐車船,人在車上叫“乘車”,在船上叫“乘船”;“乘”還有順應和趁著的意思,如:乘風破浪、乘虛而入。“乘”又指乘法,其含義為一個數字在另一個數字之上。“乘”又讀shèng,古代稱四馬一車的兵車為一乘;春秋時晉國的史書稱“乘”,後來通稱一般的史書。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乘
  • 拼音:chéng、shèng
  • 注音:ㄔㄥˊ 、ㄕㄥˋ
  • 總筆畫:10
  • 五筆:TUXV
  • 部首:丿、禾
  • 統一碼: U+4E58
  • 筆順:ノ一丨丨一一ノ乚ノ丶
  • 字形結構:特殊/框架結構
  • 四角碼:20901
  • 異體:乗*椉*𠅞𠅟𠓲𠓸𨌤𪞳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平水韻:下平十蒸;去聲二十五徑 
  • 倉頡:HDLP
  • 鄭碼:MFTR
字源解說,詳細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廣韻,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匯集,

字源解說

演變流程圖演變流程圖
會意字。在商代甲骨文(圖1)中,上面是“大”(指人),下部是“木”(指樹木)。人在樹上,高出地面。本意指登上;一說這一形象像人騎在樹上,本意當指騎、坐。西周文字(圖2-3)為了突出人踩在樹上之意,又在大字下端連兩“止”(足)。戰國文字(圖5-11)訛變更甚,除秦文字(圖11)從木外,大多已不從木,而改從幾;且多將原標在“大”下端的兩“止”,與“大”的像人兩臂處直接相連。楚文字(圖7)有從車者,即《集韻》的“𨌤”字,是為“乘”的分化字,字義不變。漢代隸書(圖14-16)沿襲秦代字形,而向便於書寫方向發展。楷書承接小篆和隸書,古時主要有三種寫法:乘、乗、椉。“椉”直接反映小篆結構;“乘”是把其上的人和其下木合寫在一起,左右兩腳變成了“北”字;“乗”是在“椉”的基礎上合併筆畫形成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將“乘”定為正體,“乗”“椉”為異體。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chéng
動詞
〈文言〉登;升。
ascend;arise
《詩經·衛風·氓》: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乘城;乘屋
〈文言〉駕馭。
ride;drive
《孟子·滕文公下》: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
乘馭;乘雲
坐(交通工具、牲口等)。
ride
她打算乘飛機去旅行。
《論語·衛靈公》:乘殷之輅,服周之冕。
乘馬;乘客;乘車;乘務員
憑藉,依仗。
rely on
《漢書·遊俠傳·原涉》:(涉)遣奴至市買肉,奴乘涉氣,與屠爭言,斫傷屠者,亡。
乘涼;乘風破浪;乘虛而入
〈文言〉加;交加。
alternate
賈誼《論積貯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文言〉碾壓,踐踏。
《墨子·節葬下》:滿堆無對,已葬而牛馬乘之。
〈文言〉欺凌;欺壓。
《漢書·禮樂志》: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顏師古註:“乘,陵也。”
〈文言〉進攻;追逐。
《史記·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乘之,大敗垓上。張守節正義:“乘,進也。”
〈文言〉戰勝;勝過。
《尚書·西伯戡黎》:周人乘黎。孔傳:“乘,勝也。”
〈文言〉防守。
《史記·高祖本紀》:興關內卒乘塞。
〈文言〉計算;計畫。
《周禮·天官·宰夫》:乘其財用之出入。鄭玄註:“乘,猶計也。”
進行乘法運算,即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算法。
multiply
八乘七得五十六。
周髀算經》卷上:勾股各自乘,並而開方除之,得邪至日。
乘方;乘積
〈文言〉用。
《莊子·天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此謂照曠。成玄疏:“乘,用也。”
〈文言〉治理。
《漢書·魏相傳》:故立藏和之官以乘四時。顏師古註:“乘,治也。”
〈文言〉繼承;秉承。
《列子·楊朱》:乘其名者,澤其宗族,利兼鄉黨,況子孫乎?
名詞
(舊讀shèng)佛教比喻能運載眾生到達解脫彼岸的教法。
介詞
利用(機會等)。口語裡多用“趁”
take advantage of
《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乘勢;乘勝;乘興;乘人之危
shèng
量詞
古代稱一車四馬。
《莊子·列禦寇》:王悅之,益車百乘。
古代地積單位,四丘為乘。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蕊工悅之,養之以五乘之奉。
名詞
〈文言〉特指配有一定數量兵士的兵車。
《左傳·隱公元年》: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杜預註:“古者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春秋時晉國史書稱“乘”。後來泛指一般史書。
《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禱杌》,魯之《春秋》,一也。
史乘;野乘
〈文言〉類別;等級。
《說苑·君道》:“哀公曰:‘有二乘,則何為不博也?’”
動詞
〈文言〉成雙成對。
《周禮·秋官·掌客》:乘禽日九十雙。鄄玄註:“乘禽,乘行群處之禽,謂雉雁之屬。於禮以雙為數。”
數詞
〈文言〉四。
《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大叔于田,乘(chéng)乘馬。
(釋義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五】【桀部】食陵切(chéng)
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曰乘。
𠅞,古文乘從幾。
【譯文】乘,壓覆。由“入”、“桀”會意;桀是強的意思。軍法書上叫作乘。
𠅞,古文乘字,從幾。
【注釋】①覆:王筠《說文解字句讀》:“覆者,壓覆之謂也。”②入、桀:桀訓黠。③軍法:壓覆在軍法書上叫乘。𠅞:下之幾,象乘石。

說文解字注

覆也。
加其上曰椉。人乘車,是其一耑也。
從入、桀。
入者,覆之意也。食陵切。六部。
桀,黠也。
說從桀之意。《方言》:黠,慧也。自關而東趙魏之閒謂之黠。《史記》云:桀黠奴。凡黠者必強,故桀訓黠。入桀者,謂籠罩桀黠。
軍法入桀曰椉。
各本奪入桀二字,則不可通,今依韻會補。此偁軍法說字形會意。猶引易艸木麗於地說䕻,引豐其屋說寷也。雲軍法者,葢(蓋)出漢志兵書四穜內。入桀者,以弱勝強。書序云:周人椉黎。《左傳》:車馳卒奔,椉晉軍。椉之證也。
𠅞,古文椉,從幾。
憑几者亦覆其上,故從幾。然則𠅞亦可以為依憑字。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丿字部】乘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9
古文:𠅞𠓸。《唐韻》食陵切。《集韻》《韻會》神陵切,竝(並)音繩。《廣韻》:駕也,登也。《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
又因也。《孟子》:不如乘勢。《老子·道德經》:乘乘兮若無所歸。
又治也。《詩·豳風》:亟其乘屋。
又勝也。《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又計也。《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又姓。漢煮棗侯乘昌。
又《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竝(並)音剩。車也。《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又物雙曰乘。《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又物四數皆曰乘。《禮·少儀》:乘壺酒。《孟子》:發乘矢。
又乘丘,地名。《爾雅·釋地》註:乘丘,形似車乘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望乘車。註:可為索,長丈餘。
又《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為名。《孟子》:晉之乘。【按《韻瑞》引晉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又《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即佛,曰最上乘。宋沙門契嵩《原教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一人乘,二天乘,三聲聞乘,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乘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又《集韻》諸應切。音證。姓也。
《說文》本作椉。

廣韻

駕也。勝也。登也。守也。《說文》作椉,覆也。又姓,漢有乘昌,為煑棗侯。【食陵切,平蒸船 ‖ 乘聲蒸部】
車乘也。實證切。又食陵切。七。【實證切,去證船 ‖ 乘聲蒸部】
《說文解字》書影
乘(漢字)
乘(漢字)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筆順動畫演示筆順動畫演示
❶“禾”分上下,“北”分左右。
❷“禾”的頭兩筆撇和橫居上居中,第三筆長豎寫在豎中線。
❸“北”的左右兩旁分寫在長豎左右橫中線部位。
❹“禾”的末兩筆撇和捺,從橫中線下側長豎上起筆,撇尖、捺腳持平,高於豎筆底部。

書法欣賞

(書法圖來源)

音韻匯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系韻攝
廣韻
食陵
下平十六蒸
平聲
三等
開口
實證
去四十七證
去聲
三等
開口
中原音韻
穿
庚青齊
庚青
陽平
齊齒呼
庚青齊
庚青
去聲
齊齒呼
洪武正韻
時征
十八庚
平聲
時正
十八敬
去聲
分韻撮要
第七英影應益
陽平
第七英影應益
陽去
(音韻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