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是明·吳中衍編著的一部綜合類中醫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
- 作者:吳中珩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類別:綜合類中醫著作
- 首版時間: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是明·吳中衍編著的一部綜合類中醫著作。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是明·吳中衍編著的一部綜合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本叢書包括《丹溪心法》五卷;附餘子目為:金李呆撰《醫學發明》,朱震亨撰《脈訣指掌》《金匱鉤玄》《活法機要》,明戴原禮撰編《證治要訣》及《證治要訣類方...
《丹溪心法附余》是2015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醫書,作者方廣,共二十四卷。內容簡介 綜合性醫書。二十四卷。明·方廣類集、重編。刊於1536年。方氏鑒於程用光重訂的《丹溪心法》,贅列了一些與朱震亨學術理論相矛盾的“附錄”,遂刪削其“附錄”部分,另以諸家方論綴於《丹溪心法》各門之後,所選諸論...
《丹溪心法附餘》選節 古籍簡介 《丹溪心法附餘》·二十四卷(內府藏本)四庫提要 明方廣撰。廣字約之,號古齋,休寧人。是書成於嘉靖丙申。因程用光所訂朱震亨《丹溪心法》,贅列附錄,與震亨本法或相矛盾。乃削其附錄,獨存一家之言,別以諸家方論與震亨相發明者,分綴各門之末。然均非震亨之原書矣...
流傳有關丹溪之書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要訣》、《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後一書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後人將朱氏臨床經驗整理而成。刪訂校正 刪訂校正,亦即當前的流傳本。卷首有“十二經見證”“不治已病治未病”等六篇醫論;全書分列各科病證一百篇,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其他各科。論述病證,先...
丹溪先生親訂自撰存世醫籍僅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及《本草衍義補遺》三種。經其傳人整理之存世醫籍有《金匱鉤玄》、《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丹溪手鏡》等,其中《丹溪心法》一書對後世醫家影響最大,書中所創方劑如越鞠丸、補陰丸、左金丸等一直為後世醫家沿用至今,為研修丹溪學術之重要...
《丹溪心法》是200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元·朱震亨。內容簡介 元禮辯證,次列方劑、附錄。書後附有宋謙《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辭》、戴良《丹溪翁傳》。全書比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學說,以及氣、血、痰、郁諸病治療見解和豐富經驗,是一部研究內科雜症和朱氏學說的...
通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引《應驗方》。具有消痰利咽之功效。主治喉痹疼痛,閉塞不通氣,水漿不下,痰涎壅盛。組成 牽牛(頭末,半生半熟)一兩,鼠粘子二錢半,防風一錢七分半,枳殼(炒)一錢二分半,甘草(生用)一錢二分半。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沸湯點服。功用 消痰利咽...
栝樓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具有清熱生津之功效。主治消渴小便多。組成 栝樓根(薄切)。用法用量 用人乳汁拌蒸,竹瀝拌曬,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噙化;或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米飲送下。功用 清熱生津。主治 消渴小便多。方義 本證津虧熱蘊,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多,梧樓根...
《丹溪心法》是2020年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元] 朱震亨。內容簡介 朱震亨著作頗多,卻以後人整理的《丹溪心法》名世。《丹溪心法》是一部綜合性醫書,由朱震亨弟子整理其學術經驗和平時所述,並附以己意而成。 《丹溪心法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雙色版》反映了朱氏“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學說,以及...
地骨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引《應驗方》。主治牙齒虛熱,氣毒攻沖,齦肉腫痛,口舌生瘡。組成 柴胡四錢,地骨皮三錢,薄荷二錢。用法用量 上㕮咀,作一服。水一鐘半,煎至一鐘,去滓,溫漱冷吐。主治 牙齒虛熱,氣毒攻沖,齦肉腫痛,口舌生瘡。附方 名稱:地骨皮散 組成:石膏二...
生熟地黃丸,一種中藥方劑。用法用量 口服。組成 生地黃1兩,熟地黃1兩,玄參1兩,金釵石斛1兩。主治 眉骨痛不可忍,血虛陰虛,眼目昏花。製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附註 熟地黃丸(《明醫指掌》卷六)、地黃丸(《瘍醫大全》卷十一)。《丹溪心法附余》本方用法: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此外,流傳有關丹溪之書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後人將朱氏臨床經驗整理而成。後人敬仰 朱震亨的墳墓在赤岸鎮東行四公里的東朱村,面對八面青山。其墳曾幾經修葺,香火不絕,表達了後人的深切懷念。主要著作 《格致餘論》《格致餘論》,元·朱震亨撰。《...
柴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一,具有分利陰陽,和解表里之功效。主治傷寒,溫熱病,傷暑,瘧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見發熱,或寒熱往來,或瀉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兒麻疹、痘瘡、疝氣見有上述症狀者。組成 柴胡一錢六分(4.8g),半夏(湯泡七次)七分(2.1g),黃芩、人參、甘草...
方廣,明代醫家。字約之,號古庵,休寧(今屬安徽)人。人物生平 精醫學,私淑朱丹溪,對《丹溪心法》深入研究,始悟其母因天皰瘡受人誤治而卒。更發憤攻醫。嘗謂“得醫道之全者,丹溪一人;發丹溪之蘊者,《心法》一書”,推崇備至。於潛心研究後頗有心得,遂著《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其方法雖本于丹...
搐鼻通天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一。具有化痰開竅之功效。主治卒暗中風倒地,牙關緊急,人事昏沉。組成 川芎、細辛、黎蘆、白芷、防風、薄荷各一錢(3g),豬牙皂角(颳去皮)三個。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用蘆筒納藥,每用少許,吹入鼻中。功用 化痰開竅。主治 卒暗中風倒地,牙關緊急,人事...
大烏金丸(Big sharply pill)是一種中藥丸劑,出自於《丹溪心法附余》。來源出處 丹溪心法附余 一、處方 大艾葉2兩,當歸(醋炒)2兩,破故紙(炒)2兩,茴香(炒)2兩,熟地黃(醋炒)2兩,南木香(不見火)2兩,吳茱萸2兩,三棱2兩,莪術2兩,川芎(醋炒)3兩,芍藥(醋炒)3兩,香附子6兩,...
古代中藥名。功用為通瘀散寒,宣通經絡。並非如普通理解的字面意思,不可與武俠小說中的“續命”神丹混為一談。《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名稱:續命丹 組成:天南星(用米泔水浸7日,每日換水,削去皮臍,薄切,曬乾。寒天加2日)6兩,川烏頭(製法與前同,去皮臍尖)6兩,五靈脂(淘去沙石,曬乾,用薑汁浸曬...
此外還有:休寧方廣的《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1536),祁門汪宦的《醫學質疑》,陳家謨的《本草蒙筌》,徐春圃的《古今醫統大全》100卷(1566),休寧孫一奎的《醫旨緒餘》、《赤水玄珠》、《孫文垣醫案》,歙縣方有執的《傷寒論條辨》8卷(1589),吳昆的《素問吳注》24卷(1594)和《脈語》、《醫纂》、...
加減防風通聖散是中藥方劑,出處是《丹溪心法附余》卷一。本品適用於由外感風邪、表里俱實引起的惡寒發熱、頭痛眩暈、口苦、鼻塞、咽喉不利、大便秘結、小便短赤以及皮膚瘡瘍、濕疹等症。近年來防風通聖丸臨床套用不斷擴展,還可用來治療下列疾病中的外寒里熱證者。基本信息 【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青金丸主治肺熱咳嗽、咽痛的藥品,來源於《丹溪心法附余》卷五。青金丸 【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五。【異名】與點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五)。【組成】片子黃芩(炒)【用法】上藥為末,糊丸或蒸餅為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溫開水送下。【主治】肺熱咳嗽,咽痛。青金丸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光明拔雲錠子》是出自《丹溪心法附余》中的方劑。處方 爐甘石末(1斤煅過,用黃連半斤,水2碗煎5-7沸,淬7次止,取淨末)2兩,硼砂1兩,片腦1錢,海螵蛸2錢,麝香2分,珍珠1錢,血竭3錢,乳香1錢,沒藥1錢。製法 上為細末,以黃連膏子和劑捻成錠子。用法用量 淨水磨化點。摘錄 《丹溪心法附...
定喘化痰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五,名見《東醫寶鑑·雜病篇》卷五。主治咳嗽痰喘。組成 南星(炮)、半夏(湯泡)各一兩,甘草(炙)三錢,陳皮(去白)一兩半,杏仁(去皮尖)五錢,款冬花二錢,五味子三錢,人參二錢。用法用量 每服用水一鐘半,加生薑五片煎,臨臥溫服。主治 咳嗽痰喘。使用...
著作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金匱鉤玄》《本草衍義補遺》《脈因證治》,流傳的《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系門人將其臨床經驗整理而成,其中《局方發揮》《格致餘論》為其代表作。書評、序言 《素問》,載道之書也。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遠,衍文錯簡,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讀。學人以易心求之...
大烏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主治小兒癰癤腫毒。方劑組成 南星、赤小豆、草烏、黃柏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調貼患處;或用米醋調尤佳。功能主治 小兒癰癤腫毒。方劑方義 南星祛風止痙;赤小豆清熱解毒消癰;草烏解毒消腫;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方論選錄 《中國膏藥藥膏糝...
催生散是一種源於《丹溪心法附余》的中藥方劑。方劑名稱 催生散 方劑別名 三退散、三脫散 藥物組成 蛇蛻1條,蟬蛻2-7個,人退(即男子頭髮)1團(如雞蛋大)。處方來源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方劑主治 懷孕不曾行動,舒伸忍痛,曲身而臥,故子在腹中不能轉動,致有橫逆難產,甚則子死腹中。製備方法 ...
橘連枳術丸是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七中的藥方。【藥物組成】白朮3兩(去梗),枳實1兩(去瓤,麩炒),陳皮1兩,黃連1兩(酒浸,炒)。【處方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七。【方劑功效】補脾和胃,瀉火消痰。【用法用量】上為末,荷葉煮湯,打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後服。【各家論述】...
這是據明嘉靖八年(1529)刻這是據明刊倪維德本排印而成。這是據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影印本排印而成。這是據清大文堂所刻(節林吳氏梓行)《丹溪心法附余》之中內容排印而成。圖書目錄 劉河間名著 《素問玄機原病式》序 式例 五運主病 六氣為病 風類 熱類 濕類 火類 燥類 寒類 《黃帝素問...
丹金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主治鼻衄不止。組成 土馬鬃(即牆上舊草)、甘草各二錢(各6g),黃藥子半兩(15g)。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不止再服。主治 鼻衄不止。方義 土馬鬃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黃藥子...
來自於《丹溪心法附余》,又名為黑髮散。方劑介紹 【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引《延生至寶》。【異名】黑髮散(《瘍醫大全》卷十)。【組成】宮粉 真蛤粉 黃丹 密陀僧各9克 石灰3.6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水調搽上。如乾,用水洗去藥,再用核桃油潤之。【開放分類】中醫、藥方 黑須仙丹 【別名...
治崩三法是一個治療學術語,指治療血崩證的三種基本方法,即止血、清熱涼血、補血。明·方廣《丹溪心法附余》:“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澄其源;末用補血,以復其舊。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則滔天之勢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復其舊,則孤陽之浮無以止,不可不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