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示範區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起源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1988年5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中關村科技園區前身),由此中關村成為中國第一個高科技園區和中國經濟、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的試驗區;1999年6月,國務院要求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2005年8月,國務院做出關於支持做強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決策,並於2006年批准了中關村科技園區新的規劃範圍,逐步成為“一區十園”跨行政區域的高端產業功能區,並輻射全國。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發展目標是培養和聚集一批優秀創新人才特別是產業領軍人才、研發和轉化一批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做強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重點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信息產業等
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0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1.59萬億元,同比增長22.9%;軟體與信息服務業持續引領國內產業發展,約占全國總量的七分之一;計算機市場占有率、手機產量穩居國內第一;積體電路設計收入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截止目前,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82家,其中境內109家,境外73家,初步形成了創業板中的“中關村板塊”。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在機制體制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試工作:
––
股權激勵: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院所轉制企業以及國有高新技術企業開展股權和分紅權激勵改革,調動科技人員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科技經費管理:開展重大科技專項經費列支間接費用改革試點。
––新型產業組織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中關村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新型產業組織和
民營科技企業參與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有關科技計畫項目。
––政府採購:開展政府採購自主創新產品試點,在中關村通過首購、訂購、實施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驗和示範項目等措施,推廣套用自主創新產品,支持企業自主創新。
––高端人才:實施“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吸引和聚集海外高層次人才。
創新體制機制,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機構。
––智慧財產權:建設中關村國家
智慧財產權制度示範園區,建設中關村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範區,實施“專利引擎”計畫。
––企業信用:開展科技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點。
––政府服務:實現便捷、高效的政府“一站式”辦公、“一網式”審批和“
全程辦事代理制”。
––工商管理:在企業登記、商標戰略、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管理等方面開展改革試點。
––
社會組織管理:開展社會組織改革創新試點,發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職業化的協會組織。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空間布局包括:海淀園、豐臺園、昌平園、電子城、亦莊園、德勝園、雍和園、石景山園、通州園、大興生物醫藥基地。海淀園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
成立和發展
中關村發展集團,全稱北京中關村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4月1日成立,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實國務院關於“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覆精神,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加快園區建設和產業促進步伐,高標準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實現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
城市戰略任務,支撐
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
集團是在重組中關村示範區“一區十園”現有開發建設單位的基礎上成立的,註冊資本102.2億元,現有股東17家,下屬子公司12家,總資產580億元,淨資產120億元。
集團遵循“創新發展,引領未來”使命,定位於“自主創新體系的市場化集成運營平台,示範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推動者”,立志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投資(控股)集團。集團具有雙維戰略目標,一是社會責任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加快推動示範區建設,促進高端產業集群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二是企業發展目標,實現企業運營收益,建立完善的
現代企業制度。
集團在經營上實行“3+N”業務組合。三項核心業務是產業投資、園區發展和科技金融,同時開展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產業促進服務等業務。集團重視團隊建設,現有總部員工61人,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80%,素質過硬,業務突出,形成了寬鬆、活潑、團結、進取、敢言的企業文化。
集團將以加快示範區建設為己任,充分調動和最佳化市區兩級資源,依託國家和社會各方面力量,綜合運用市場化手段,為國內外重大項目落戶北京提供全方位服務,大力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最佳化產業布局,提高資源效率,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興產業內生增長能力,推動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