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治療大全》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建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ec5016171 中醫診斷治療大全: 新編版--現代家庭實用保健書系【一版一印】
- 作者:宋建中
- 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定價:70 元
- ISBN:9787204076796
《中醫診斷治療大全》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建中
《中醫診斷治療大全》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建中...
中醫診法,中國傳統醫藥之一,由中國中醫科學院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醫診法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主要運用“四診”的方法診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勢,辨別證候,對疾病作出診斷,為治療提供依據。2006年5月,中醫診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類,項目編號Ⅸ-2。歷史淵源 發展...
《中醫診斷治療學》是現代李任先、劉國普主編的一部診法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全書兩篇:上篇《中醫診斷學基礎》,分四章闡述診法、辨證、治則與治法、中醫病案書寫等基本理論和方法;下篇《中醫各科病證治療》,分十三章介紹內、兒、男、婦產、外、骨傷、皮膚、耳、鼻、咽喉、口齒、眼、腫瘤等科的病證治療,論述...
《中國中醫獨特診斷大全》是1999-11文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雲鵬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 張雲鵬 男 1931年出生。主任醫師,全國名老中醫專 家,首屆上海市名中醫,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上海市中醫藥 科技情報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 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中醫內科學會委 員:...
喘病的轉歸,視其喘病的性質、治療等不同而有差異。一般情況是實喘日久,可由實轉虛,或虛喘再次感邪而虛實兼夾,上實下虛;痰濁致喘者,因治療因素而有寒熱的轉化。喘病日久,因肺氣不能調節心脈,肺氣不能布散津液,常因喘而致痰瘀痹阻,進而又進一步加重喘病。喘病日久可轉成肺脹。喘病屬危重病,但其預後...
四診法是中醫診斷疾病的傳統方法,而針灸術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世界醫林中,針灸術可以稱得上是一株最古老的奇樹。說它最古老,是因為它起源於人類的童年。 生活在距今約50萬年前的“北京人”能夠製造尖狀石器和骨器,懂得了用火,這不僅對人類謀求衣食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人類戰勝疾病有重要意義。因為尖狀...
部分臀癰,患處紅熱不顯,而硬塊堅巨,有疼痛與壓痛,患肢步行不便,進展較為緩慢,全身症狀也不明顯。一般經過治療後,多半能自行消退。[鑑別診斷]一、有頭疽初起有粟粒樣膿頭,癢痛並作,潰爛時狀如蜂窩。二、流注漫腫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於臀部一處,有此處未愈他處又起的特徵。【辨證論治】一、內...
《中醫診斷十四法》是2018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強。內容簡介 《中醫診斷十四法》是由著名中醫劉強院長編寫。本次修訂在第2版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對頭診、面診、鼻診、耳診、眼診、手掌紋診等14種診法作了全面補充,使其基本理論和診斷方法更加完整。修改後的《中醫診斷十四法》,內容更...
治療 辯證要點 臨床辨證首先應辨別六淋之類別。其次,須辨證候之虛實,虛實夾雜者,須分清標本虛實之主次,證情之緩急,最後須辨明各淋證的轉化與兼夾。同一患者常可發生數種淋證並存,虛實夾雜,甚或兼夾消渴、水腫、癃閉等證。辨證時,既要掌握淋證共性,又要熟悉各淋證的特徵,通過病因分析,虛實判別,正確分辨...
治療原則 咳嗽的治療應分清邪正虛實。外感咳嗽,多為實證,應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質分風寒、風熱、風燥論治。內傷咳嗽,多屬邪實正虛,治以祛邪止咳,扶正補虛,標本兼顧,分清虛實主次處理。咳嗽的治療,除直接治肺外,還應從整體出發注意治脾、治肝、治腎等。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斂澀留邪,當因勢利導,候肺氣...
《中醫診斷十四法》是第1版2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醫診斷十四法(修訂版)》是著名中醫劉強院長編寫的。本次修訂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對頭診、面診、鼻診、耳診、眼診等14種診法作了全面補充,在手掌紋診一章中增補的篇幅較多,使其基本理論和診斷方法更加完整。修改後的《中醫診斷...
中醫診斷學主要是介紹歷史上的各種辨證分類方法,以及由各種辨證方法綜合而形成的辨證統一體系,辨證思維的技巧,常見證型的概念及其臨床表現。病案 病案,又稱病歷,古稱診籍。病案是臨床有關診療等情況的書面記錄。病案要求把病人的詳細病情、病史、診斷和治療等情況,作如實地記錄。病案是醫療、科研、教學、管理及司法...
《中醫痛症診療大全》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我國第一部獨具特色的大型中醫痛證診療專著,薈萃了古今中醫診療痛證之精華,充分反映出當代中醫治療痛證的水平。全書共分基礎、證治、名醫心得及附篇四篇。其中,基礎篇詳述了痛證源流、病機特點、證治綱要及各種療法;證治篇以中醫病名為綱,西醫病名為...
依照臨床診斷思維的方法,以主要症狀為綱,以疾病為目,辯證地討論建立疾病診治的步驟。對於中醫科臨床疾病按概述、病因、診斷與治療加以敘述,以診斷治療為重點。內容新穎、重點突出,反映當代臨床醫學的發展,同時又兼顧知識面的廣度及臨床實用性。適合基層醫療單位的醫務工作者提高中醫科臨床醫師診斷與治療的水平。
《現代中醫內科診斷治療學》是2001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承玉。內容介紹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科的發展,中醫臨床各科在診斷治療諸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本書根據現代中醫內科臨床的實際需要,以實用、提高診斷水平和臨床療效為目的而編寫出版。全書對中醫內科230種病證,除套用傳統的中醫望、聞、問、...
能夠對疾病做到早期發現、期診斷、早期治療,使病邪盡可少地對人體造成傷害,並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癒率,達到“上工”這一最高境界,決非易事。要想達到“救其萌芽”之“上工”的水準而不致於成為一救其已成“救其已敗”的“下工”,就必須精讀醫書,嫻熟醫技。本套系列叢書之所以名日是“上工書房”,就是本...
《肛瘺的中醫診斷與治療》是200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河北醫科大學。中醫治療 中醫學認為,肛瘺的形成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1)外感六淫之邪所致:如《河間六書》云:“蓋以風、熱、燥、火、濕邪所致,故令肛門腫滿,結如梅核,甚至乃變而為瘺也。”《本草綱目》云:“漏屬虛與濕熱。”均明確...
中醫臨床診斷與治療 《中醫臨床診斷與治療》是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傳隆
《新編實用中醫文庫:中醫診斷學》是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魯芬、左言富。內容簡介 中醫診斷學是研究運用中醫學理論和方法診察病情,判斷疾病,辨識證候的一門學科。它在中醫學科體系中起著溝通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之間的橋樑作用,為中醫臨床各科的基礎,是學習中醫的必修內容之一。本書重點闡述中醫診察...
中醫證候診斷治療學 2000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
《中醫診斷學(第2版)》是由王憶勤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6年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學專業學生使用,還可供從事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的臨床醫師、教學和科研人員閱讀參考,也是國家執業中醫師資格考試、住院中醫師規範化培訓、青年中醫和研究生入學考試的...
辨識本病重在根據腹痛和陰道下血的特點確定胎兒是否必須墮下,一般在妊娠早期,墮胎之先常先有出血,若出血量少,腹痛輕微,即是治療可保全妊娠繼續;出血量多,腹痛加劇,甚至有苔塊排出,則墮胎不可避免。二、治療原則 以“下胎益母”的原則,根據臨床表現分為瘀血阻滯和血虛氣脫兩型。在難免流產及不全流產中,...
《新編中醫診斷學》是1997年10月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 內 容 提 要 本書是研究中醫病、證與診斷理論、方法的專著,由多位中醫學專家集體編寫。內 容包括概論、診法、辨證、症狀鑑別與辨病、診斷與病案、中醫診斷學發展史略等,共6 篇22章。作者除參閱古今有關文獻外,還借鑑了當今的診斷學著作與...
神經系統檢查肌力降低,肌肉萎縮,必要時做肌電圖、肌活檢與酶學檢查等有助於明確診斷。近代醫家在總結古代文獻基礎上認為風痱病是一種慢性虛損性疾病,以兩手笨拙、取物不穩、站立行走不穩等運動失調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大體相當於西醫學的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等病。中醫認為由腎精虧虛所致。治療 辨證主要分清虛實...
治療 治療時要結合標本虛實傳變,扶正主要是調養臟腑,補益氣血陰陽,祛邪重在清利濕熱與溫熱毒邪。在治療過程中還要兼顧運行氣血,以通利經脈,濡養筋脈。“痿證之義,《內經》言之詳矣。觀所列五臟之證,皆言為熱,而五臟之證,又總於肺熱葉焦,以致金燥水虧,乃成痿證;如丹溪之論治,誠得之矣。然細察...
一、診斷依據 1. 多發於產後尚未滿月的哺乳婦女,尤以乳頭破碎或乳汁郁滯者多見。2. 郁乳期:病人感覺患側乳房腫脹疼痛,並出現硬塊(或無硬塊),多在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暢;同時伴有發熱、寒戰、頭痛骨楚、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經治療後,若2—3日內寒熱消退、腫消痛減,病將痊癒。3. 成膿期:上述...
治療 該病治療以手法為主,配合藥物、針灸、牽引、練功等。1.理筋療法 理筋療法是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方法,能使部分患者症狀較快緩解。點壓、拿捏、彈撥、滾法等可以舒筋活血,活絡止痛。2.中藥治療 中藥治療宜補肝腎、祛風寒、活絡止痛,可以內服補腎壯筋湯或頸復康、根痛平沖劑等中成藥;麻木明顯者,可以內服...
由於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又由於血為氣母,血虛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氣虛症狀,而且在中醫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認為補血不宜單用血藥,而應適當配伍補氣藥,以達到益氣生血的目的。所以在治療各種血虛的證候時,應結合健脾益氣生血之法,如歸脾湯、當歸補血湯、聖愈湯等方劑,都體現了這一治療思想。(1)心血...
治療 辨證分型 主症:關節肌肉疼痛,屈伸不利。1.行痹(風痹)特點為疼痛遊走,痛無定處,時見惡風發熱,舌淡苔薄白,脈浮。2.痛痹(寒痹)疼痛較劇,痛有定處,遇寒痛增,得熱痛減,局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苔薄白,脈弦緊。3.著痹(濕痹)肢體關節酸痛重著不移,或有腫脹,肌膚麻木不仁,陰雨天加重...
3.治療原則 本病為邪氣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故祛邪活絡、緩急止痛為本病的治療原則。因邪氣雜至,祛風、散寒、除濕、清熱、化痰、化瘀通絡等治法應相互兼顧,因邪氣有偏勝,祛邪通絡又各有重點。正氣不足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久病耗傷正氣而虛實夾雜者,應扶正祛邪,且扶正有助祛邪。風邪勝者或久病入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