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第2版)》是由王憶勤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6年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學專業學生使用,還可供從事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的臨床醫師、教學和科研人員閱讀參考,也是國家執業中醫師資格考試、住院中醫師規範化培訓、青年中醫和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參考書。
全書共七章,主要介紹中醫診斷學中望、聞、問、切以及辨證、診斷法與案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診斷學(第2版)
- 作者:王憶勤
- ISBN:978-7-04-045712-4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 頁數:164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8-12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面字數:275千字
成書過程
內容簡介
教材目錄
前輔文 | 一、 脈象形成的原理 |
緒論 | 二、 脈診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項 |
一、 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 三、 脈象要素及正常脈象 |
二、 中醫診斷學的發展簡史 | 四、 常見脈象及其臨床意義 |
三、 中醫診斷的原則 | 五、 脈象鑑別、相兼脈和真髒脈 |
第一章 望診 | 六、 診婦人脈與小兒脈 |
第一節 全身望診 | 七、 脈診的臨床意義 |
一、 望神 | 第二節 按診 |
二、 望色 | 一、 按診的意義 |
三、 望形 | 二、 按診的方法 |
四、 望態 | 三、 按診的內容 |
第二節 局部望診 | 第五章 病性辨證 |
一、 望頭面 | 第一節 寒熱辨證 |
二、 望五官 | 一、 寒證 |
三、 望頸項 | 二、 熱證 |
四、 望軀體 | 三、 寒證與熱證的鑑別要點 |
五、 望肢體 | 四、 寒證與熱證的關係 |
六、 望皮膚 | 第二節 虛實辨證 |
七、 望下竅 | 一、 虛證 |
第三節 望排出物 | 二、 實證 |
一、 望排出物的原理和意義 | 三、 虛證與實證的鑑別要點 |
二、 望排出物的內容 | 四、 虛證與實證的關係 |
第四節 舌診 | 第六章 病位辨證 |
一、 舌的形態結構 | 第一節 表里辨證 |
二、 望舌的原理 | 一、 表證 |
三、 望舌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 二、 里證 |
四、 正常舌象及其生理變異 | 三、 表證與里證的鑑別要點 |
五、 舌診的內容 | 四、 表證與里證的關係 |
六、 舌象分析要點及舌診意義 | 第二節 臟腑辨證 |
第二章 聞診 | 一、 心與小腸病辨證 |
第一節 聽聲音 | 二、 肺與大腸病辨證 |
一、 正常聲音 | 三、 脾與胃病辨證 |
二、 病變聲音 | 四、 肝與膽病辨證 |
第二節 嗅氣味 | 五、 腎與膀胱病辨證 |
一、 病體氣味 | 六、 臟腑兼證辨證 |
二、 分泌物、排泄物氣味 | 第三節 經絡辨證 |
三、 病室氣味 | 一、 十二經脈病證的特點 |
第三章 問診 | 二、 奇經八脈病證的特點 |
第一節 問診的意義及方法 | 第四節 六經辨證 |
一、 問診的地位及意義 | 一、 六經辨證的概念 |
二、 問診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項 | 二、 六經病證的傳變方式 |
第二節 問診的內容 | 第五節 衛氣營血辨證 |
一、 一般情況 | 一、 衛氣營血辨證的概念 |
二、 主訴 | 二、 衛氣營血證候的傳變方式 |
三、 現病史 | 第六節 三焦辨證 |
四、 既往史 | 一、 三焦辨證的概念 |
五、 個人生活史 | 二、 三焦病證的傳變 |
六、 家族史 | 第七章 診斷與病案 |
第三節 問現在症 | 第一節 病情資料的整理 |
一、 問寒熱 | 一、 判斷病情資料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
二、 問汗 | 二、 評價病情資料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
三、 問疼痛 | 三、 分析病情資料的一致性 |
四、 問頭身胸腹不適 | 第二節 辨證思維的方法與步驟 |
五、 問飲食口味 | 一、 區別各種辨證方法的適用範圍,合理選用適當的辨證方法 |
六、 問二便 | 二、 辨證的內容和步驟 |
七、 問情緒 | 三、 辨證的邏輯思維方法 |
八、 問睡眠 | 四、 辨證的具體要求 |
九、 問婦女 | 第三節 病案 |
十、 問男子 | 一、 病案的沿革與意義 |
十一、 問小兒 | 二、 病案的書寫通則和標題名稱 |
第四章 切診 | 三、 中醫病案書寫格式 |
第一節 脈診 | 主要參考文獻 |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數字課程名稱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內容提供者 |
---|---|---|---|
“中醫診斷學(第2版)”數字課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2016年7月 | 王憶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