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第2版)(2016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醫診斷學(第2版)(2016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醫診斷學(第2版)》是由王憶勤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6年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學專業學生使用,還可供從事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的臨床醫師、教學和科研人員閱讀參考,也是國家執業中醫師資格考試、住院中醫師規範化培訓、青年中醫和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參考書。

全書共七章,主要介紹中醫診斷學中望、聞、問、切以及辨證、診斷法與案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診斷學(第2版)
  • 作者:王憶勤
  • ISBN:978-7-04-045712-4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 頁數:164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8-12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面字數:275千字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中醫診斷學(第2版)》的編寫匯聚了中醫診斷學學科的專家、學者數十人。教材的緒論、舌診、肺與大腸病病辨證由王憶勤編寫,全身望診由趙鶯編寫,局部望診由劉燕平編寫,望排出物由陳銳編寫,聞診由周雪梅編寫,問診由方朝義編寫,脈診由陳家旭編寫,按診由陳家旭、陳銳編寫,病性辨證由鄒小娟編寫,表里辨證由徐征編寫,心與小腸病辨證由何建成編寫,脾與胃病辨證由胡志希編寫,肝與膽病辨證由車志英編寫,腎與膀胱病辨證由李先濤編寫,臟腑兼證辨證由張星平編寫,其他辨證方法(經絡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由鄭小偉編寫,診斷與病案由周岳君編寫。
2012年11月,該書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2016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中醫診斷學(第2版)》共分為七章,主要介紹中醫診斷學中望診、聞診、問診、切診的方法,病性辨證,病位辨證,診斷與案例等內容。此外,還包括前輔文、緒論與參考文獻等內容。

教材目錄

前輔文
一、 脈象形成的原理
緒論
二、 脈診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 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三、 脈象要素及正常脈象
二、 中醫診斷學的發展簡史
四、 常見脈象及其臨床意義
三、 中醫診斷的原則
五、 脈象鑑別、相兼脈和真髒脈
第一章 望診
六、 診婦人脈與小兒脈
第一節 全身望診
七、 脈診的臨床意義
一、 望神
第二節 按診
二、 望色
一、 按診的意義
三、 望形
二、 按診的方法
四、 望態
三、 按診的內容
第二節 局部望診
第五章 病性辨證
一、 望頭面
第一節 寒熱辨證
二、 望五官
一、 寒證
三、 望頸項
二、 熱證
四、 望軀體
三、 寒證與熱證的鑑別要點
五、 望肢體
四、 寒證與熱證的關係
六、 望皮膚
第二節 虛實辨證
七、 望下竅
一、 虛證
第三節 望排出物
二、 實證
一、 望排出物的原理和意義
三、 虛證與實證的鑑別要點
二、 望排出物的內容
四、 虛證與實證的關係
第四節 舌診
第六章 病位辨證
一、 舌的形態結構
第一節 表里辨證
二、 望舌的原理
一、 表證
三、 望舌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二、 里證
四、 正常舌象及其生理變異
三、 表證與里證的鑑別要點
五、 舌診的內容
四、 表證與里證的關係
六、 舌象分析要點及舌診意義
第二節 臟腑辨證
第二章 聞診
一、 心與小腸病辨證
第一節 聽聲音
二、 肺與大腸病辨證
一、 正常聲音
三、 脾與胃病辨證
二、 病變聲音
四、 肝與膽病辨證
第二節 嗅氣味
五、 腎與膀胱病辨證
一、 病體氣味
六、 臟腑兼證辨證
二、 分泌物、排泄物氣味
第三節 經絡辨證
三、 病室氣味
一、 十二經脈病證的特點
第三章 問診
二、 奇經八脈病證的特點
第一節 問診的意義及方法
第四節 六經辨證
一、 問診的地位及意義
一、 六經辨證的概念
二、 問診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項
二、 六經病證的傳變方式
第二節 問診的內容
第五節 衛氣營血辨證
一、 一般情況
一、 衛氣營血辨證的概念
二、 主訴
二、 衛氣營血證候的傳變方式
三、 現病史
第六節 三焦辨證
四、 既往史
一、 三焦辨證的概念
五、 個人生活史
二、 三焦病證的傳變
六、 家族史
第七章 診斷與病案
第三節 問現在症
第一節 病情資料的整理
一、 問寒熱
一、 判斷病情資料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二、 問汗
二、 評價病情資料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三、 問疼痛
三、 分析病情資料的一致性
四、 問頭身胸腹不適
第二節 辨證思維的方法與步驟
五、 問飲食口味
一、 區別各種辨證方法的適用範圍,合理選用適當的辨證方法
六、 問二便
二、 辨證的內容和步驟
七、 問情緒
三、 辨證的邏輯思維方法
八、 問睡眠
四、 辨證的具體要求
九、 問婦女
第三節 病案
十、 問男子
一、 病案的沿革與意義
十一、 問小兒
二、 病案的書寫通則和標題名稱
第四章 切診
三、 中醫病案書寫格式
第一節 脈診
主要參考文獻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中醫診斷學(第2版)》配有Abook數字課程,包括學習輔導、自測題、教學PPT、拓展資源、典型病例、彩圖、動畫、視頻、音頻等資源。
數字課程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內容提供者
“中醫診斷學(第2版)”數字課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6年7月
王憶勤

教材特色

《中醫診斷學(第2版)》包括診法部分和辨證部分,編寫上在介紹中醫診斷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增加了臨床案例實訓,突出中醫診法技能強化訓練及臨床辨證思維訓練。其中,診法部分重點介紹望、聞、問、切四診知識,辨證部分分病性辨證和病位辨證兩章,將原來的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融於病性辨證中,臟腑辨證和其他辨證方法(六經、衛氣營血、三焦辨證)統一於病位辨證中。

作者簡介

王憶勤:醫學博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醫四診客觀化、標準化研究,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上海市重點學科中醫診斷學學科帶頭人,國家精品課程及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中醫診斷學負責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中醫四診信息化實驗室”和上海市健康辨識與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