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友好大廈(廣州中蘇友好大廈)

中蘇友好大廈(廣州中蘇友好大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蘇友好大廈,位於廣州市人民北路,20世紀50年代的展覽會就在這座雄偉的大廈開幕和展出。20世紀50年代在廣州展出的“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當年廣州人簡稱“蘇聯展覽會”),是廣州對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作為這一重大事件的歷史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蘇友好大廈
  • 時間:20世紀50年代
  • 地區:於廣州市人民北路
  • 屬性:政治意義
成立背景,建築景觀,舉辦活動,

成立背景

1955年2月,廣東省和廣州市人民政府在中蘇友好條約簽訂五周年之際,決定在廣州籌辦“蘇聯經濟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以促進全市人民對蘇聯的進一步了解,增進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為此還決定興建廣州中蘇友好大廈作為展館。4月5日,中蘇友好大廈建築工程破土動工,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宣傳部副部長、廣東省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杜國庠,中共廣州市委第二副書記吳有恆等省、市領導人以及蘇聯駐廣州領事柯六奇、副領事畢樂為·卡普拉洛夫等參加了開工典禮。經過全體工程技術人員夜以繼日的艱苦奮戰,僅用了五個月的時間,於是年9月底,大廈建築工程即全部竣工。

建築景觀

中蘇友好大廈宏大、莊嚴、瑰麗,總體占地面積11.4萬多平方米,建築物面積1.83萬多平方米,每天可容3萬人次以上的觀眾參觀。
從大廈的正門進去,迎面是一尊高7.7米、坐落在6.5米高的底座上的巨大塑像——一個中國工人和一個蘇聯工人相互緊握右手,蘇聯工人的左手高舉著凌空飄揚的旗幟,中國工人左手拿著一卷建設藍圖,兩人攜手並肩邁步向前,象徵著中蘇兩國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誼和團結共進。這是蘇聯著名雕刻家、史達林獎章獲得者烈夫·亞非維奇·凱爾別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功勳藝術家烈夫·達維達維奇·莫拉溫兩人的傑作。
塑像的後面是一個1萬多平方米的廣場,中心有一個39米長、16米寬的噴水池,池的兩邊裝有22盞反射燈,每燈的周圍又有12支小噴水管,水池兩頭又有兩座用三合土製成的大蓮花,花蕊里裝有18支噴水管和一個更大的反射燈。只要啟動開關,簇簇晶瑩的水花便會從噴嘴中躍出,揚起3米多高、大小不同的水柱,在陽光下映出美麗的彩虹。晚間,池裡的反射燈打開,光線射在水花之上,猶如團團薄霧。人們透過這迷?的水霧,向燈火輝煌的大廈望去,整座大廈就像神話中描寫的水晶宮,十分瑰麗動人,使人仿佛置身於如詩如畫的仙境,久久不願離去。
跨過大廈廣場,迎面是三層樓的中央大廳。大廳高23米,六對從地面直矗樓頂的大柱構成了大廳寬闊的大門。大門上方嵌著蘇聯國徽和一個紅五星,及蘇聯國名的俄文縮寫“CCCP”四個巨大的字母。

舉辦活動

1955年10月5日,“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開幕,展出蘇聯在工業、農業、文化方面的1.17萬餘件展品。開幕式於上午9時在中蘇友好大廈中央大廳前的廣場隆重舉行,9000多名來賓穿著節日的盛裝前來參加了開幕式。廣州市市長朱光主持了開幕典禮,蘇聯駐中國特命全權大使尤金、廣東省副省長賀希明、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主席鮑里辛科、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副主席冀朝鼎相繼致詞。接著由朱光市長剪彩,來賓們在悠揚的樂曲聲中進入大廳參觀。
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如今中蘇友好大廈已不復存在,但當年“蘇展會”的盛況,至今猶深印在中年以上的廣州市民心中。
2012年8月24日至8月26日,舉行“上海城市設計展覽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