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學》是199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文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藥炮製學
- 作者:呂文海
- 出版時間:1992年8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7030029232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中國傳統醫學叢書》序
- 前言
- 目錄
- 第一章 緒言
- 第一節 基本概念
- 第二節 中藥炮製學的基本內容
- 第三節 中藥炮製學在中醫藥科學體系中的位置
- 第一節 中藥炮製起源於用藥實踐
- 第二節 火的發現和飲食文化對中藥炮製形成的影響
- 第一節 中藥炮製方法的起始與形成期(春秋戰國至宋代)
- 一、漢代以前
- 二、漢代時期
- 三、兩晉、南北朝時期
- 四、唐代時期
- 五、宋代時期
- 一、金元時期
- 二、明代時期
- 第一節 生、熟理論
- 一、生瀉熟補
- 二、生峻熟緩
- 三、生毒熟減
- 一、炮製對中藥四氣五味的影響
- 二、炮製對中藥升降浮沉的影響
- 三、炮製對中藥歸經的影響
- 一、提高中藥的有效利用度
- 二、改變有效成分的量和質
- 三、改變有毒成分的量和質
- 四、改變或影響中藥的生物活性
- 第一節 保證藥物的淨度和純度
- 第二節 保證藥物便於臨床使用
- 第三節 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 第四節 改變或緩和藥性
- 第五節 提高藥物療效
- 第六節 改善中藥形質,提高其商品價值
- 第一節 中藥的淨制
- 一、清除雜質的方法
- 二、去除非藥用部位與分離不同藥用部位
- 一、藥材的軟化處理
- 二、切制飲片
- 三、飲片的乾燥
- 一、基本工具和輔料
- 二、基本方法與要求
- 第一節 概述
- 一、淨制概況
- 二、切制概況
- 三、炮製概況
- 人參
- 三棱
- 乾薑
- 大黃
- 山藥
- 川烏
- 川木香
- 川牛膝
- 川芎
- 天南星
- 木香
- 牛膝
- 丹參
- 巴戟天
- 甘草
- 甘遂
- 白朮
- 白芍
- 白附子
- 白茅根
- 白前
- 半夏
- 地黃
- 地榆
- 百合
- 百部
- 當歸
- 延胡索
- 遠志
- 蒼朮
- 何首烏
- 附子
- 知母
- 狗脊
- 貫眾
- 京大戟
- 澤瀉
- 茜草
- 草烏
- 骨碎補
- 香附
- 前胡
- 莪術
- 柴胡
- 狼毒
- 黃岑
- 黃芪
- 黃連
- 黃精
- 常山
- 商陸
- 紫菀
- 藕節
- 第八章 果實種子類中藥的炮製
- 第一節 概述
- 一、淨制概況
- 二、切制概況
- 三、炮製概況
- 大風子
- 大豆黃卷
- 山楂
- 山茱萸
- 千金子
- 川楝子
- 女貞子
- 小茴香
- 馬錢子
- 馬兜鈴
- 木鱉子
- 五味子
- 王不留行
- 車前子
- 牛蒡子
- 巴豆
- 肉豆蔻
- 麥芽
- 芥子
- 蒼耳子
- 吳茱萸
- 補骨脂
- 青皮
- 苦杏仁
- 使君子
- 枳殼
- 柏子仁
- 梔子
- 草果
- 桃仁
- 萊菔子
- 菟絲子
- 槐角
- 蒺藜
- 檳榔
- 酸棗仁
- 蔓荊子
- 罌粟殼
- 第一節 概述
- 一、淨制概況
- 二、切制概況
- 三、炮製概況
- 大薊
- 小薊
- 肉蓯蓉
- 燈心草
- 卷柏
- 荊芥
- 益母草
- 麻黃
- 豨薟草
- 第一節 概述
- 一、淨制概況
- 二、切制概況
- 三、炮製概況
- 艾葉
- 枇杷葉
- 側柏葉
- 棕櫚
- 淫羊藿
- 荷葉
- 桑葉
- 第一節 概述
- 一、淨制概況
- 二、切制概況
- 三、炮製概況
- 芫花
- 雞冠花
- 金銀花
- 旋覆花
- 款冬花
- 槐花
- 蒲黃
- 第一節 概述
- 一、淨制概況
- 二、切制概況
- 三、炮製概況
- 杜仲
- 牡丹皮
- 厚朴
- 桑白皮
- 黃柏
- 椿皮
- 第十三章 藤木類中藥的炮製
- 第一節 概述
- 一、淨制概況
- 二、切制概況
- 三、炮製概況
- 竹茹
- 桑枝
- 沉香
- 第一節 概述
- 一、淨制概況
- 二、切制概況
- 三、炮製概況
- 乾漆
- 沒藥
- 松香
- 乳香
- 藤黃
- 第一節 概述
- 一、淨制概況
- 二、切制概況
- 三、炮製概況
- 瓦楞子
- 五靈脂
- 烏梢蛇
- 水蛭
- 血餘炭
- 牡蠣
- 龜甲
- 雞內金
- 珍珠
- 穿山甲
- 桑螵蛸
- 鹿茸
- 斑蝥
- 蛤蚧
- 蘄蛇
- 僵蠶
- 蟾酥
- 鱉甲
- 第一節 概述
- 一、淨制概況
- 二、切制概況
- 三、炮製概況
- 石膏
- 石燕
- 白礬
- 芒硝
- 硃砂
- 自然銅
- 赤石脂
- 爐甘石
- 硇砂
- 硫黃
- 雄黃
- 紫石英
- 硼砂
- 磁石
- 赭石
- 第一節 概述
- 第二節 藥物選例
- 六神曲
- 西瓜霜
- 阿膠
- 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