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正式發行《創刊號》倍受熱心族人敦促期盼的氏族內刊《中華聶報》“千呼萬喚”始出來,伴隨著遠離暑熱,漸進變涼的習習秋風,將陸續送到全族熱心族人的手中。
“一冊聶報在手,聶族大事廣知”。該書將是眾族人喜聞樂見、愛不釋手的珍藏史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華聶報
- 語言:國語
- 類別:氏族資料
- 主管單位:
- 主辦單位:中華聶姓文化研究會
- 編輯單位:《中華聶報》編輯部
- 創刊時間:2011年9月9日
- 報名題字:聶清遠
- 出版人:聶木森
- 出版:中華聶商出版社
創建情況的匯報,創刊號,發行辦法,第一期目錄,第二期目錄,作者,基本資料,簡介,譽為,
創建情況的匯報
關於《中華聶報》創建情況的匯報
很高興再次來到美麗而富有古情詩意的聶氏先祖故里嵩湖鎮下聶村,再度瞻仰聶氏宗祠,拜謁昌公先祖先賢墓地,聆聽故里族親關於鄉村建設的遠景規劃,分享祖地聶村被評為江西省第二屆百佳優美村莊的喜訊。
很高興再次來到美麗而富有古情詩意的聶氏先祖故里嵩湖鎮下聶村,再度瞻仰聶氏宗祠,拜謁昌公先祖先賢墓地,聆聽故里族親關於鄉村建設的遠景規劃,分享祖地聶村被評為江西省第二屆百佳優美村莊的喜訊。
這次會議經光永會長的提議策劃,四方通訊電聯,在江西族親的鼎力支持下,得以如期召開,其間收到會長先後八次電話,多則簡訊和一封郵件,談到大會安排意見和要協商的問題,由於我居病休養,不能一一勞神思應,未能圓滿作答深表歉意。這裡奉大會安排,謹就《中華聶報》創建歷程的相關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思想上,我認為辦《聶報》是我敬祖親族的意願所思,為族胞服務的責任所應,結合知身崗位的業務所能,其投入是全身心的。我是一個長期在民眾文化崗位一線工作的老兵,各項業務均有喜好,樂於墾拓並經營這一經費少源的窮文化。改革大潮後期,隨州還為縣級市,隨著自己年歲的增大,我申請組織提前離崗,開始到西安、長沙、青島等地組織跨省市的演藝交流及旅遊、廟會、展覽的策劃經營。後來隨州升格為地級市,受組織的依賴及業內同行的推舉,選為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即又開始了民間文化藝術的挖掘、傳承、組織培訓活動。工作上除抓全面外,分管民間收藏家專業委員會及民間文藝理論研究。後來,在二零零三年前後的業務行程中,我曾在山東幾地驚見許多姓氏家族興祠修譜風四起,頓時激發了我敬先祖興家譜潛在心理的萌動,隨即便擬定了尋根問祖,修家乘、編族譜的動意,從此,就步入了我所傾心的聶族事業,也才有了以後與中華聶網及光永老弟等一大批熱心族人的相識、相知、聯親、結緣。在我的協會工作上,分管的民間收藏系列,又分出去組建了市收藏家協會。於是,我就又創意“民間姓氏文化”系列的立項,就這樣,姓氏文化的調查研究,蒐集整理就成了我社會活動的主項。從此,一投入便不可收。近八年的調研奔走,在隨州地區所顯現的業績,諸如為家族修族譜、編志書、建館(室)以及與時俱進,創新體例,為家族文化注入新元素的舉措,都逐漸受到市文聯和宣傳部門的認可和讚許。《中華聶姓文化探源》一書作為湖北省政府主辦,隨州市政府承辦的炎帝故里首屆世界華人尋根節的獻禮圖書出版發行,會間隨州電視台專訪並攝製了“相約聶世敏、聶氏民間大尋根”長達50分鐘的專題片,在隨州連播一周,湖北電視台作了轉播,其後的社會反響不言而喻。
我認為,這些聶氏文化的社會顯現和推崇,是聶氏家門的喜悅,是家族文化傳承發展中的幸事,應當通過一定渠道讓廣大族人,特別是邊鄉僻壤、訊息閉塞地區的族親得到分享,激勵族人對家族優秀文化的了解、學習、傳承和弘揚。這就是我發起辦報積極性的緣起和責任所在。
二、行為上,我認為《聶報》創建籌辦以來,經歷了動意、立項、啟動三個行為段,其間組織、協調、磨合的過程均是艱難的,實施中的困擾又是多元的。在眾族人的支持下,未來前景注定是美好的。《聶報》雖是我們聶氏族群的族內小報,但不能有“報微言輕”的觀點,因為它代表展現的是聶氏家族文化的品位和形象。一要遵循國家相關政策、法律以及“兩為”、“雙百”文藝方針,二要堅持辦報要“以正確輿論引導人”的原則,走“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族人)的新路,摒棄文人辦報“多端寡要,沒有要點,言不及義,脫離實際”的弊端,辦出自己“講實際,重實效”的特色。為此,我們經歷了幾年的籌組和磨合,二零零五年六月,在“致海內外聶氏宗親聯誼共建的公開信”中提出“建宗祠、建基地、建志、建館、建業”。同年十月,在中華
聶族聯誼籌備會上,“關於中華聶氏名人榮譽檔案工程實施方案”中提出“成果展示工程”、“圖書出版工程”。上述兩文的“基地”和“出版”的議事中,都曾有辦“簡報”、“聶報”的動意。二零零八年三月,在第一屆二次聶族會(即後召開的經濟文化研究會)籌備會上,我又擬出提交討論的“機構設定和人員組成總體框架”中,正式在媒體欄目中將《中華聶報》立項,並提出概略實施辦法。二零零八年六月,在以“榮譽檔案工程組委會”和“中華聶姓文化研究會”的名義發出的“致中華聶族事業熱心人的一封聯親信”中,再度提出《中華聶報》的創刊,並呼籲熱心族親、實業家提供史料、信息、獻策、關愛、捐贈和支持。可是多次的努力都事與願違,皆因機構難定型,設定有分歧,渠道不暢通,成果不突顯,資金無出處等眾多困難而擱淺。
二零零八年底,聶族經濟文化研究會後,“四會一站”的框架運勢,催生了《聶報》創辦因素的聚合及成果資料的積累。《中華聶網》上尋根探源理論文章頻繁發表,各地建祠、修墓、編譜此起彼復,各脈系族人的祭祀敬祖、宗親聯誼活動蓬勃展開。在資源開發和跨地域的聯合互補、張揚優勢、發展經濟上,聶商聯合會摸索了一套結合自己家族實際的可行之舉,獲得了一些有影響的嘗試和效益。還有各省各脈系文研會、世系祖源研究會的湧現,扶貧救殘助學基金會的設立,以及省市區域聶網的創建......等等族內新事物、新景象、新業績的頻出,為我們家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尤其可喜的是,家族內自覺熱心,並樂於投資智力文化、信息科技的學習風氣,破冰式的開始興起。所有這些,都為我們辦報鋪墊了好的前提。
光永會長講,“我們還是處於初級階段,很多工作需要不斷完善”。一方面我們要在困難面前看到希望,鼓足成就事業的勇氣;另一方面我們要走出去,向先進姓氏家族學習,迎頭趕上,只爭朝夕。在眾族親的關愛、幫助和支持下,拓寬思路,擴大視野,充分利用和發揮各地域、各脈系的資源人才優勢,開放辦報、擴大經營,把《聶報》辦成服務族親的平台,宣傳典型的視窗,凝聚親情的紐帶,構建優秀家族的橋樑,努力在《中華聶報》這方“小天地”,成就一番“大作為”。
創刊號
創刊號9月9日正式發行倍受熱心族人敦促期盼的氏族內刊《中華聶報》“千呼萬喚”始出來,將於9月上旬,伴隨著遠離暑熱,漸進變涼的習習秋風,將陸續送到全族熱心族人的手中。
該報為“開放理報,自願承辦”的不定期族內小報。本期創刊號,基於要全面而重點地收集2005年中華聶族聯誼籌備座談會以來的典型史料,以提高家報收藏價值的傳承性;要真實而活躍的攝影、書法、插畫、楹聯、圖片等等展示手法,以提高家報欣賞愉悅的可讀性;要創新而大氣的復亞膜封面,AB面設計,以提高聶族史料對外交流的形象性,故本期定位於大16開雜誌式,全彩銅版紙印刷。全書48頁碼,收錄了各地典型珍貴的史料圖片262張,編排內容初設13個欄目。
該報為“開放理報,自願承辦”的不定期族內小報。本期創刊號,基於要全面而重點地收集2005年中華聶族聯誼籌備座談會以來的典型史料,以提高家報收藏價值的傳承性;要真實而活躍的攝影、書法、插畫、楹聯、圖片等等展示手法,以提高家報欣賞愉悅的可讀性;要創新而大氣的復亞膜封面,AB面設計,以提高聶族史料對外交流的形象性,故本期定位於大16開雜誌式,全彩銅版紙印刷。全書48頁碼,收錄了各地典型珍貴的史料圖片262張,編排內容初設13個欄目。
“一冊聶報在手,聶族大事廣知”。該書將是眾族人喜聞樂見、愛不釋手的珍藏史料。恭請族人拭目以待,閱後多提寶貴意見。
發行辦法
家族內刊發行定為“珍貴資料,免費贈閱”,其目的是為擴大廣大農村聶氏宗親對聶姓文化的了解、認知、學習與傳承,讓更多的聶族事業熱心人加入到關心、建設聶族事業的隊伍中來,共同為“全族一統,和諧興盛”而努力。經研究,本期聶報的發行辦法和範圍如下:
一、各省市縣已成立的宗親理事會、聯誼會,憑成立史料及理事團隊服務成員通訊名冊與我部聯繫,建檔後即如數郵寄。
二、大型跨省市聶族會議,按大會推薦正式代表通訊名冊如數郵寄。
三、聶族宗親會、聶族商會服務團隊,聶姓文研會、檔案工程理事會會員按需如數郵寄。
四、有族群集中地的發行:可請各地理事長共同商議,定點定人,成立《中華聶報》熱心讀者會,一次性交會費10元,集體填表入會,會員將獲長期免費寄閱。(註:填表內容: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通訊地址、郵編、電話)
五、海內外各地散居族人的發行:凡有需要者,可來信來電告知地址,寄付郵費,或酌情提供資助(以表對家刊的重視與支持),可依需獲贈《聶報》。
希望能得到眾族人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第一期目錄
2012年《中華聶報》第一期目錄
01/宗親寄語
品位人生 理智生活
——寄語聶氏族人要樹立正確的生活理念
01/04聶族資訊
聶氏宗親舉行祭拜聶昌公活動
聶昌後裔共繪故里藍圖
海峽兩岸聶族宗親論道撫河下聶村
拓寬信息渠道 創辦《中華聶報》
“小天地”要成就一番“大作為”
——關於《中華聶報》創辦情況匯報
05/聶氏家園
站溪聶記
聶昌故里——下聶村新農村建設
江西撫州臨川聶村第三屆“夢之燈”戶外節舉行
06聶族聯誼
安徽壽縣霍邱聶族聯誼會成立暨續譜竣工雙慶典禮
湖北聯誼會走訪樟樹荊林
河南湖北代表參觀豐城祠堂
湖北聶聯會代表參拜樟樹聶廟
熱烈祝賀安徽聶氏宗親首屆聯誼會圓滿成功
聶振強首訪泰國董里聯親
鄂豫四地企業家聯誼謀發展
07/要聞選登
熱烈祝賀聶能卿北京書法展圓滿成功
聶凱豐回鄉播文化謀發展
聶振強應邀出席中外大使夫人迎新春聯誼會
雙厚冬至大典暨經貿大會成果豐碩
皖西南聶氏舉行“中華宗親工作會議”匯報會
聶凱豐的聶族衡陽基地“生態論”廣受推崇
河南聶氏企業家暢談辦學助學
聶江斌召開企業頒獎年會
08友好鄰姓
聶振強應邀與廣東揭陽丘氏聯誼
聶姓代表訪問方氏族人
08/09文研墾拓
婁底印溪聶氏文化研討會隆重舉行
聶世敏 聶建中互贈理研書刊
聶能卿書法作品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華聶研會代表拜會湖北著名文研專家
承前啟後 引導研究
——《中華聶姓文化探源》讀後感
09/10人生論壇
“五九”感言
“二四二”聶氏文字舞
——讀聶中東“五九感言”有感
學習無止境 成長無極限
11/尋根問祖
濟源市聶姓探宗
新會宗親探尋始祖聶昌公墓(衣冠冢)紀實
鐵嶺銀州聶氏考察記
台胞聶建中教授回祖籍地祭祖
12/史海勾沉
聶氏祖先祖祠(廟)祖冢(墓)史實考(續)
13/先賢訃告
追悼聶益銀先生仙逝的唁電
一代宗親功臣 激勵後來族人
——緬懷八旬會長聶益銀
挽聶益銀君
悼益銀君
悼益銀
14/聶氏風采
翰墨藝苑寫春秋
——記河南著名書法家聶國強
14/商海擷英
走向卓越 ——興營建築老闆聶江斌
我的創業之路 ——安徽霍邱聶世本
15/榮譽典藏
名人資料專櫃典藏名錄
收藏捐贈聶氏族人編著作品輯錄(一)
收藏饋贈〈〈聶氏族譜〉〉輯錄(四)
收藏捐贈聶氏史料作品輯錄(一)
16/詩文選粹
贊聶榮臻元帥
賀天宮一號發射成功(詩詞聯)
三耳人家
明天我帶你去江南
問根
17/20編讀之窗
〈〈中華聶報〉〉舉行首發式暨編輯讀者座談會
賀〈〈中華聶報〉〉創刊
祝賀〈〈中華聶報〉〉問世 我們一如既往支持
憑〈〈聶報〉〉延綿世澤 藉文圖久振家聲
——讀報有感兼議聶世敏其人其品
喜讀〈〈中華聶報〉〉
秦巴山區族人讀〈〈聶報〉〉有感
三言兩語話〈〈聶報〉〉
編者的話
敬告“中華聶網”
第二期目錄
2012年《中華聶報》第二期
(族譜數位化特刊)目錄
01/宗親寄語
奮鬥人生 納福永年
01/宗親寄語
奮鬥人生 納福永年
——寄語全球聶氏各支系的族親同胞
02/ 統譜信函
一封關心“聶氏統譜”編纂的聯親信
一封關心“聶氏統譜”編纂的聯親信
答謝 聶少國等族親關心聯修《統譜》的公開函
03/06 中華大族譜
中華大族譜(國際)協會簡介
中華大族譜(國際)協會簡介
黃秉聰將修譜軟體捐贈國家圖書館
首屆中華大族譜(國際)會議
中華“大族譜(國際)會議”專刊發刊詞
首屆中華大族譜(國際)會議開幕式歡迎詞
保護創新族譜文化
強化歷史感 增強凝聚力
——建設大家園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 構建網路平台
都有責任承擔族譜數位化的歷史使命
族譜編修要踏實進入高科技行業
提倡用科學方法修譜
大族譜——中國精神的體現
07/09大族譜論壇
立德立功立言 為中華大族譜獻力
立德立功立言 為中華大族譜獻力
修譜應以始遷祖為斷限
淺談族譜編修整理與地緣尋根
編修族譜的新觀念
傳統社會家訓家規與禮俗教育及禮俗規範
試論中華大族譜世系排列法
多元一體 萬姓一家
傳統族譜與傳統族譜編纂方式
當今社會應如何發展家譜文化
重視青年人群在族譜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10/友姓借鑑
認真推進數位化 全面提升族譜編纂水平
認真推進數位化 全面提升族譜編纂水平
續譜有感
11/12方氏經驗
中華方氏全族“統譜”工程12項新成果
中華方氏全族“統譜”工程12項新成果
運作全族“統譜”工程應注意的關鍵問題
統譜經
13/聶氏統譜
關於傳達四十字聶氏族譜《歸統建言》的通知
關於傳達四十字聶氏族譜《歸統建言》的通知
——為“中華聶氏全族統譜”和諧工程獻策
14/關於我們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
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
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譜牒文化分會
中華聶氏族譜編纂委員會
名人選輯 聶南溪
15/16先賢訃告
聶勛材先生遺體告別會訃告
聶勛材先生遺體告別會訃告
輓聯三幅
中華聶氏北京聯誼會唁電:悼勛材
中華聶姓文化研究會 《中華聶報》編委會慰唁電
一封激人思念崇敬情懷的函
17/18論文選登
淺論聶榮臻科技發展思想與新時期科學發展觀
淺論聶榮臻科技發展思想與新時期科學發展觀
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隆重舉行
19/20聶族資訊
鄂豫兩省四地宗親聯誼
鄂豫兩省四地宗親聯誼
懷寧宗親隆重舉行清明祭祖
聶明東回鄉聯親謀發展
福建聶聯會拜會中華聶商會
皖西南祭拜遷湖始祖志明公
愛族律師聶建斌捐款檔案工程
聶商湖南分會召開代表座談會
聶振強參加西江流域盛大清明祭祖
石首聶氏宗親聯誼會(籌)開始運行
廣州聶氏宗親聯誼會籌備組正式組建
聶政故里濟源聶姓文化聯誼會(籌)成立
聶振強出席農工黨會議並與孫氏聯誼
北大洪恩成功學勵志報告會在莘縣舉行
聶政在“世界華人頌炎帝書法作品展”獲獎
作者
基本資料
歌:《聶族進行曲》作曲
簡介
聶世敏,湖北隨州人,大專文化,副研究員職稱,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研中心特約研究員,
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譜牒文化分會研究員,
隨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中華聶氏文化研究會會長,
兼任中華聶族聯誼會副理事長、
中華聶姓名人榮譽檔案工程組負責人。
譽為
聶世敏一生與文化結緣,被譽為“文壇拓荒牛”,樂品墾拓的苦辣,孤嘗豐收的甘甜,文化部曾授予“全國農村文化先進工作者”,在全國、省、市各級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計二百餘萬字,著有文集《拓荒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