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沿革
藥典是從本草學、藥物學以及處方集的編著演化而來的,其發展歷史源遠流長。《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醫學專著。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頒行的《新修本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懷人民的醫藥衛生保健工作。1949年11月,衛生部召集在京有關醫藥專家研討編纂藥典問題。1950年1月,衛生部從上海抽調藥學專家孟目的教授負責組建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和處理日常工作的幹事會,籌劃編制新中國藥典。
1950年4月,在上海召開藥典工作座談會,討論藥典的收載品種原則和建議收載的品種,並根據衛生部指示,提出新中國藥典要結合國情,編出一部具有民族化、科學化、大眾化的藥典。隨後,衛生部聘請藥典委員49人,分設名詞、化學藥、製劑、植物藥、生物製品、動物藥、藥理、劑量8個小組,另聘請通訊委員35人,成立了第一屆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衛生部部長李德全任主任委員。
1951年4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第一屆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對藥典的名稱、收載品種、專用名詞、度量衡問題以及格式排列等作出決定。幹事會根據全會討論的意見,對藥典草案進行修訂,草案於1952年底報衛生部核轉政務院文教委員會批准後,第一部中國藥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53年版)》由衛生部編印發行。
內容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53年版)》共收載品種531種,其中化學藥215種,植物藥與油脂類65種,動物藥13種,抗生素2種,生物製品25種,各類製劑211種。分為正文和附錄兩部分:正文記載醫藥、衛生需用的生藥、化學藥品、生物學製品與製劑;附錄記載製劑與生物學製品通則、一般檢驗法、試藥、試液、指示劑、當量液和附表等。
圖書目錄
目錄 | 頁碼 |
---|
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 凡例 目次 正文 附錄 索引 | - - ⅰ~ⅴ ⅶ~xiv 1~381 附錄1~附錄211 索引1~索引31 |
參考資料
編寫特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53年版)》正文所載各種藥品的先後次第均按名稱的筆畫順序排列。所收品目均按需要載明其藥品的中國名稱和拉丁名稱,化學結構式,分子式與分子量,製法和來源,含量或效價,性狀,鑑別,檢查,含量測定,貯藏,劑量,製劑等項內容。因具體情況不同,某些品目的介紹內容可有增減。該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正規藥典,具有民族化和大眾化的特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53年版)》採用的名詞,採用當時已有統一規定和現時適用者。化學藥品原則上採用化學系統名稱。一部分名稱冗長者,仍參酌情形,採用通俗名稱或簡名,但儘可能加記化學系統名稱,作為副名。拉丁名稱供對照參考用。系斟酌各國採用的形式編定。
衍生版本
為了適應當時迅速發展的製藥和臨床的需要,1957年又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53年版第一增補本)》。
編委自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德全:“這部新藥典的編纂,由幾十位編纂委員,費了二年時間,一般治療上必需的藥物,大部分都有收載。惟內容由於目前受條件的限制,還存在著許多缺點。但是我們有這樣的信心,今後要時時根據醫療上的需要、實際的生產、檢驗和研究的資料,用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整理,求其不斷改進。我們希望全醫藥衛生工作者隨時把他們的經驗成果介紹給我們,全國的科學工作者隨時把他們的研究成果介紹給我們,使我們能夠把這部藥典逐步加以修訂,改正舊的錯誤,加入新的東西,成一部內容完備的藥典,來充實新中醫藥的寶庫。”(1953年8月 於衛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