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是一本同人小說,作者是【宋】朱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庸章句
- 作者:【宋】朱熹
- 類型:同人
- 連載平台: 百度小說
《中庸章句》是一本同人小說,作者是【宋】朱熹。
中庸¹ 天命之謂性²,率性之謂道³,修道之謂教⁴。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⁵,恐懼乎其所不聞⁶。莫見乎隱⁷,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⁸。喜怒哀樂之未發⁹,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
《四書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書上升為儒家經典的地位以後,諸多註解中最有權威和影響最大的一種。朱熹的《大學章句集注》不但改編了《古本大學》的內容順序,還為“格物致知”補上一段話,並且他對“格物致知”的看法難以自圓其說。作者簡介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原籍徽州婺源 ,從他父輩起,...
《宋本中庸章句》是2012年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熹。內容介紹 《中庸》與《大學》、《論語》、《孟子》一起稱為《四書》,是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此次影印所據底本,為國家圖書館珍藏原鐵琴銅劍樓舊藏宋淳祐十二年當塗郡齋刻本《四書章句集注》之...
《宋刻本大學中庸章句》,是2022年5月由書法出版社出版的“書法家文化修養系列叢書”之一。內容簡介 本書系《書法家文化修養系列叢書》之一。選取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大學章句》和《中庯章句》。全書前半部分以影印國家圖書館館藏宋刻本《大學》《中庸》 章句為底本,最大限度地還原了該版本原貌,後半部分...
朱熹《中庸章句序》第一章 天命 第二章 時中 第三章 鮮能 第四章 行明 第五章 不行 第六章 大知 第七章 予知 第八章 服膺 第九章 可均 第十章 問強 第十一章 素隱 第十二章 費隱 第十三章 不遠 第十四章 素位 第十五章 行遠 第十六章 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 第十八章 無憂 ...
朱熹採用“章句”和“集注”兩種方式有機融合“四書”,將四者上下連貫為一體,生成《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集注》。作品簡介 《四書章句集注》是四書的重要的注本。其內容分為《大學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論語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將《禮記》中的《...
《宋本大學章句宋本中庸章句》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熹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國學愛好者,入門圖書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原名書目文獻出版社)成立30多年來,以影印和排印的方式出版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由於這些典籍的出版往往採用叢書的方式或線裝形式,供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典藏...
大學章句 大學章句序 /2 大學章句 /4 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序 /14 中庸章句 /16 論語集注 論語序說 /34 論語集注卷一 /37 論語集注卷二 /47 論語集注卷三 /57 論語集注卷四 /70 論語集注卷五 /81 論語集注卷六 /92 論語集注卷七 /105 論語集注卷八 /119 論語集注卷九 /130 論語集注卷十...
大學章句 大學章句序 大學章句 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序 中庸章句 論語集注 論語序說 讀論語孟子法 卷一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五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卷六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卷七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卜四 卷八 衛靈...
《四書章句》是2007年廣陵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熹。圖書簡介 《四書章句》包括《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孟子》四個部分,與《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五經並為儒家經典,在古代學校教育中占有絕對的壟斷地位。宋以前,五經立於學官,唐穎逹《五經正義》是官定的經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一般認為是孔子之孫子思。後來經過秦代學者修改整理。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四書章句集注》是四書的重要的注本。 [2] 其內容分為《大學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論語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認為《大學》中“經”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傳”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
《朱子四書章句集注系列:大學中庸章句》是2013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熹。書名 朱子四書章句集注系列:大學中庸章句 作者 朱熹 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7月1日 頁數 57 頁 開本 16 開 ISBN 9787508744599, 7508744594 [1] 語種 簡體中文 ...
《大學章句質疑、中庸章句質疑》是2018年朝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郭嵩燾著,據清光緒十六年思賢講舍刊本影印。《大學章句質疑》,一卷,前有王先謙《後序》,郭嵩燾《序》,郭嵩燾以案語的形式對朱注提出了三十餘處質疑。《中庸章句質疑》,二卷,前有王先謙《序》,郭嵩燾《序》,提出了百餘處...
第十七章 知天 第十八章 齊家 第十九章 齊家 第二十章 治國 第二十一章 知性 第二十二章 誠意 第二十三章 誠意 第二十四章 治國 第二十五章 誠意 第二十六章 博學 第二十七章 修身 第二十八章 明道 第二十九章 明辨 第三十章 知法 第三十一章 修身 第三十二章 誠意 第三十三章 正心 知識拓展中庸章句序 下...
南宋朱熹編注,包括《大學章句》、《中庸章句》各1卷,《論語集注》10卷(見圖),《孟子集注》7卷。參考前人成果,著力於己注,藉以系統發揮理學思想和理論,是朱熹哲學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宋明理學的權威性著作。歷史背景 宋代二程、朱熹推崇《孟子》和《禮記》中的《大學》、《中庸》,使三者與《論語》...
第一章《大學》總綱領、條目 第二章彰顯明德 第三章新己新民 第四章人當有所止 第五章做事有根本 第六章格物致知 第七章慎獨誠意 第八章修身在正心 第九章齊家在於修身 第十章治國先齊家 第十一章平天下在治國 中庸 中庸章句序 第一章天賦德性,明守為中 第二章中庸與否君子可證 第三章中庸之難能可貴 ...
有總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讀。以此使讀者理解其中精要,運用“中庸”的智慧修養心性,完善自我。目錄 序言 前言 朱熹《中庸章句序》第一章 天命 第二章 時中 第三章 鮮能 第四章 行明 第五章 不行 第六章 大知 第七章 予知 第八章 服膺 第九章 可均 第十章 問強 第十一章 素隱 第十二章 費隱 ...
《真誠是沒有止息的》出自《中庸》《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
支分節解,漢語成語,拼音是zhī fēn jié jiě,意思是剖析義理,詳盡中肯。出自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示例 自六籍播於秦火,漢世攝拾殘遺,征諸儒能通其讀者,支分節解,於是有章句之學。成語辨析 近義詞:支分族解 成語出處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
《無所不在的道》出自《中庸》《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
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
《誰能食而知其味》出自《中庸》《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
該章是《中庸》全篇的結尾,重在強調德行的實施。從天理到人道,從知到行,從理淪到實踐,從”君子篤恭”到”天下平”,既回到與《大學》相呼應的人生進修階梯之上,又撮取《中庸》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各段文字,既有詩為證又引申發揮。難怪得朱熹要在《中庸章句》的末尾大發感嘆:“這樣反覆叮嚀以教人的...
1、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劉氏《正義》引《漢書董仲舒傳對策》曰:“天令之謂命。”按照朱熹的說法:“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中庸章句》) 是說天所賦予的氣與理的時候,也必然賦予了與之相符的使命。語出 這是《中庸》開篇的一句話。注釋 2、古語“之謂”不同...
‘修煉’ 【中庸章句】 第一章:‘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易經繫辭傳】(上) 子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綜論) 陽:天、日、男、清、動、長、大、凸、明、外、善…。 陰:地、月、女、濁、靜、短、...
陸九淵繼承了《中庸》的思想,從心學的觀點闡明了“誠”的道德原則。認為“誠”之“成己”的“仁”和“成物”的“知”是不可分的。他不同意朱熹說的“誠雖所以成己,然既有以自成,則自然及物,而道亦行於彼矣。仁者體之存,知者用之發,是皆吾性之固有”(《四書集注·中庸章句》)的說法。認為朱熹...
”(《河南程氏外書》卷十一)認為《中庸》的基本內容是講“理”,世間萬事萬物都包攝於“理”中,六合的廣大,道心的精密,無不體現著這個永恆不變的“理”。將《中庸》奉為“孔門傳授心法”,或比擬於佛教的師徒之間傳授佛法。所謂“傳授心法”,實際就是韓愈所說的道統傳承。朱熹在《中庸章句》中就是直接以...
脈絡分明 脈絡分明,漢語成語,拼音是mài luò fēn míng,意思是比喻有條有理或做事有條不紊。出自宋·朱熹《中庸章句集注》。成語解釋 脈絡:中醫對動脈和靜脈的統稱,引申為條理或頭緒。比喻有條有理或做事有條不紊。成語出處 宋·朱熹《中庸章句集注》:“川流者,如川之流,脈絡分明而往不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