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是沒有止息的

《真誠是沒有止息的》出自《中庸》26章,生命不息,真誠不已。這是儒學修身的要求。不僅不已,而且還要顯露發揚出來,達到悠遠長久、廣博深厚、高大光明,從而承載萬物,覆蓋萬物,生成萬物。而這正是天地的法則,說穿了,還是由真誠的追求而達到與天地並列為三的終極目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真誠是沒有止息的
  • 創作年代:戰國時代
  • 作品出處:《中庸》
  • 文學體裁:古體散文
  • 作者:子思
原文,注釋,譯文,解讀,作者簡介,作品出處,執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時制宜,

原文

故至誠無息(1),不息則久,久則征(2),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3)。如此者,不見而章(4) 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5):其為物不貳(6),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fú]天,斯昭昭之多(7),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8)而不重,振(9)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
今夫山,一卷石(10)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yuán]、鼉[tuó]、蛟、龍、魚、鱉生焉(11),貨財殖焉。
《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12)!”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注釋

(1)息:止息,休止。
(2)征:徵驗,顯露於外。
(3)無疆:無窮無盡。
(4)見(xiàn):顯現。章:即彰,彰明。
(5)一言:即一字,指“誠”字。
(6)不貳:誠是忠誠如一,所以不貳。
(7)斯:此。昭昭:光明。
(8)華岳:即華山。
(9)振:通“整”,整治,引申為約束。
(10)一卷(quán)石:一拳頭大的石頭。卷:通“拳”。
(11)不測:不可測度,指浩瀚無涯。
(12)《詩》云:以下兩句詩均引自《詩經·周頌·維天之命》。維,語氣詞。於(wū)語氣詞。穆,深遠。不已,無窮。不顯,”不”通“丕”,即大;顯,即明顯。

譯文

所以,極端真誠是沒有止息的。沒有止息就會保持長久,保持長久就會顯露出來,顯露出來就會悠遠,悠遠就會廣博深厚,廣博深厚就會高大光明。廣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載萬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蓋萬物;悠遠長久的作用是生成萬物。廣博深厚可以與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與天相比,悠遠長久則是永無止境。達到 這樣的境界,不顯示也會明顯,不活動也會改變,無所作為也會有所成就。
天地的法則,簡直可以用一個“誠”字來囊括:誠本身專一不二,所以生育萬物多得不可估量。大地的法則,就是廣博、深厚、高大、光明、悠遠、長久。今天我們所說的天,原本不過是由一點一點的光明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無邊無際時,日月星辰都靠它維繫,世界萬物都靠它覆蓋。今天我們所說的地,原本不過是由一撮土一撮上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廣博深厚時,承載像華山那樣的崇山峻岭也不覺得重,容納那眾多的江河湖海也不會泄漏,世問萬物都由它承載了。今天我們所說的山,原本不過是由拳頭大的石塊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高大無比時,草木在上面生長,禽獸在上面居住,寶藏在上面儲藏。今天我們所說的水,原本不過是一勺一勺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浩瀚無涯時,蛟龍魚鱉等都在裡面生長,珍珠珊瑚等值價的東西都在裡面繁殖。
詩經》說,“天命多么深遠啊,永遠無窮無盡!”這大概就是說的天之所以為天的原因吧。“多么顯赫光明啊,文王的品德純真無二!”這大概就是說的文王之所以被稱為“文”王的原因吧。純真也是沒有止息的。

解讀

“生命不息,衝鋒不止。”這是軍人的風範。
生命不息,真誠不已。這是儒學修身的要求。不僅不已,而且還要顯露發揚出來,達到悠遠長久、廣博深厚、高大光明,從而承載萬物,覆蓋萬物,生成萬物。而這正是天地的法則,說穿了,還是由真誠的追求而達到與天地並列為三的終極目的。這使人想到詩人屈原在《桔頌》里的詠嘆:“秉德無私,參天地兮!”實質上足一種巨人哲學,一種英雄主義追求。
這種哲學,這種追求在過去的時代里一直是天經地義,不容置疑的止統。直到現代主義興起,市場經濟發達,一種”非英雄化”、“非英雄主義”的思潮出現,這種哲學,這種追求才受到挑戰。
“參天地”的巨人是做不了了,不朽的英雄也難當了,但是否真誠的追求也不要了呢?  這倒是擺衣我們這個過渡的時代的一個嚴峻問題了。
有人說:“無奸不商。”這當然是與“誠”相悖逆的選擇。
而你又作何回答,作何選擇呢?

作者簡介

中文名:子思
別名:孔伋
子思子思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公元前483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02年
職業:教育家、思想家
代表作品:《子思
追封:沂水侯、述聖公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於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

作品出處

《真誠是沒有止息的》出自《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的道中,孔子把“中庸”看成是一個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他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高智慧。其含義大致有三:

執中守正

就是 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折中致和

就是 執兩用中 和而不同。

因時制宜

就是 與時俱進 通權達變 隨機應變
所以綜合起來,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在處理矛盾時善於執兩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穩定、和諧。並且隨時以處中,因時制宜,與時俱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