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島1式戰鬥機“隼”

中島1式戰鬥機“隼”

中島1式戰鬥機“隼”是二戰期間的日本陸軍航空兵主力戰鬥機之一,該機後來在1945年正式退役。

基本介紹

簡介,機型概述:,戰鬥經歷,

簡介

中文名:中島1式戰鬥機“隼”
英文名:Nakajima Type1 Fighter Hayabusa(Ki43)

機型概述:

中島1式戰鬥機“隼”是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用於飛行訓練的戰鬥機。在人民空軍中通常稱為“隼”式戰鬥機,也曾稱為“隼式高練”,由於日語單詞“隼”的發音為H a y a b u s a,所以中島1式戰鬥機還有一個東北民主聯軍內部非正式的稱號—“海菩薩”。
中島1式戰鬥機“隼”
該機是日本中島公司於1 9 3 7年作為97式戰鬥機後繼機而研製的,1 9 3 8年1 2月1 2日首飛。採用可收放起落架、變距螺旋槳和蝶形空戰襟翼,速度和機動性均有明顯提高。但在最初裝備部隊試用時發生空中解體,被懷疑機體強度不足,直到1941年4月才投入大批生產。中島1式戰鬥機有多種改型。1式戰鬥機1型甲、乙、丙(キ43-Ⅰ甲、乙、丙)是第一代批生產型,武器為2挺固定機槍,但口徑由7.7毫米逐步改為1 2 . 7毫米。1式戰鬥機2型作為主要的生產型於1 9 4 3年投產,主要改進是提高發動機功率,減小翼展和機翼面積,提高飛行速度,武器為2挺12 .7毫米機槍和2枚250千克炸彈,外觀上最大變化是將環形滑油散熱器改為機頭下蜂巢形散熱器。還生產了1式戰鬥機2型甲(キ43-Ⅱ甲)、2型乙(キ43-Ⅱ乙)、2型改(キ43-Ⅱ改)。1944年底開始生產3型甲(キ43-Ⅲ甲)、3型乙(キ43-Ⅲ乙)。各型1式戰鬥機在中島、立川工廠累計生產5751架,成為日本在二戰期間生產數量占第二位的飛機(僅次于海軍的零式戰鬥機)。

戰鬥經歷

侵華日軍於1941年4月首先將1式1型戰鬥機裝備了駐廣東的飛行第64戰隊,隨後在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大量使用該型機。以後又將1式2型戰鬥機用於中國東北地區,包括供偽滿空軍使用。194 5年8月,日軍使用1式“隼”戰鬥機在白城子地區攻擊了蘇聯紅軍裝甲部隊。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軍隊在上海等地繳獲了大批1式戰鬥機。國民黨空軍曾用1式戰鬥機裝備第6大隊的2箇中隊,並在山東等地用於內戰。東北民主聯軍航空隊於1945年10月在瀋陽郊區奉集堡機場繳獲了日軍第4練成飛行隊的1式戰鬥機。1945年12月,2架1式戰鬥機“隼”首先起飛從奉集堡空轉通化,因迷航而失事,2名已加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隊的日本飛行員犧牲。1946年4月在吉林輝南縣的朝陽鎮機場,同年6月在哈爾濱平房附近的孫家機場,也先後繳獲了1式2型“隼”戰鬥機。1947~1948年間,東北老航校修理廠修復了4架1式戰鬥機,用於飛行訓練。1948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一大隊在湯原成立人民空軍第一個殲擊機中隊時,該中隊有6架“隼”式戰鬥機。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還有5架“隼”式戰鬥機,均在第七航空學校使用。1952年這5架飛機退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