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靜海縣團泊窪。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由八個協會和戲曲研究室、電影劇本創研室、音樂出版社、音樂研究所等十二個文藝單位的七百餘人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舊址
- 地點:天津市靜海縣團泊窪
- 人數:七百餘人
- 主要人物:吳祖光、王傑等
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靜海縣團泊窪。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由八個協會和戲曲研究室、電影劇本創研室、音樂出版社、音樂研究所等十二個文藝單位的七百餘人組成。
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靜海縣團泊窪。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由八個協會和戲曲研究室、電影劇本創研室、音樂出版社、音樂研究所等十二個文藝單位的七百餘人組成。1970年9月由寶坻遷至靜海團泊窪。...
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位於湖北省鹹寧鹹安區向陽湖鎮境內的向陽湖奶牛場,是原文化部五七幹校所在地。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分四個文物保護區即:五·七區、窯廠區、紅旗區、向陽區,總面積約78000平方米,房屋144棟。舊址內除五·七幹校學員自己動手修建的磚瓦結構平房和“乾打壘”的土坯房外,還興建了燒磚燒瓦的窯廠,...
8.“靜海”作筆名/邵牧君 9.“張專家”來了/張一沛 10.大沙河歲月/郭敏 11.大自然的孩子/張耘 12.都是海河人物/劉耕 13.獨立的人格/周明 “五七道路”14.憶柳河“五七幹校”/戰鳳翰 15.“幹校”勞動的回憶/韋君宜 16.荒廢與荒誕/雷達 17.惠州市“五七幹校”/丘其文 18.進“五七幹校”也是“...
水墨丹江口——走近文化部“五七”幹校丹江口分校 部落格里的幹校往事——走近水電系統“五七”幹校 厚重黃湖——走進團中央“五七”幹校 一幅“五七”幹校的全景圖——走進湖北荊門地區“五七”幹校 小字輩眼裡的幹校——走進郵電部“五七”幹校 第三篇 說事品書話幹校 離別的時代 “右派”分子下幹校 女性溫暖的時代...
要知道,這種禮遇給“五七”戰士們曾帶來多大的精神慰藉!而文化人卻沒有回報什麼,說心裡話,對老鄉是欠了賬的,事後想起來仍然十分慚愧。幹校中期,王利器和一批“老弱病殘”從向陽湖轉到了丹江,他被安排和大翻譯家金人住在一起,據說是出於特殊的考慮,因為二人以前不太熟悉,沒有“共同語言”,便於軍宣隊管理...
他沒能繼續進行他的工作。文革中,年過半百的陳明達,被下放到“五七幹校”接受思想改造,先是被安排和泥、造土坯,說是“讓學建築的專業對口”,隨後,又被安排到食堂,給大師傅打下手。只是多年後,陳明達與人回憶起這段經歷時,居然很“豁達”地說,自己因禍得福練就了硬功夫——兩個小時能切出十幾斤很...
文化部系統一批從湖北省鹹寧“五七幹校”回京工作的作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80多人,被臨時安置在版本圖書館,版本圖書館為此增設研究室和編譯室,分別負責審讀圖書和翻譯外文圖書,4年中翻譯出版圖書26種。版本圖書館被稱為“既藏書,又藏人”。1982年7月,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合併到文化部,改為文化部出版事業管理...
“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北大“五七幹校”勞動。1979年調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工作。1983年被評為副研究館員,1986年評為研究館員。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51年,孫機開始從沈從文先生學習中國古代服飾史,曾協助沈先生整理中國古代銅鏡。進入北京大學之後,長期在宿白先生的指導下用考古學的方法研究漢唐時期...
彌松頤,民進會員。1951年畢業於崇外上堂子胡同國小,1959年畢業於匯文中學,196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1964-1969年在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學會工作,1969-1971年入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1971-1975年擔任人民出版社編輯,1975年至今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9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華東局機關五七幹校是同類幹校中撤銷比較早的一所幹校。老式助聽器 張效琳回憶,他曾多次到淮海中路江部長寓所拜望江嵐。江嵐的居室異常簡樸,一張單人床,一張三屜桌,一部18寸電視機,空空蕩蕩,且不說一位市級領導幹部,就是上海一般居民,這樣的陳設也很少見。有一次遇到郭化若中將來訪,江嵐也是在這居室接待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華書局業務基本停頓。中間曾一度抓了“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程毅中參加過一段《舊五代史》的校點。1969年9月,在鬥批改運動中隨隊去湖北鹹寧文化部“五七幹校”。恢復工作 1973年1月,從“五七幹校”分配到與商務印書館聯合的中華書局第二編輯室。恢復工作後接受了“中央交辦”的...
1953年9月至1956年9月在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工作 1956年9月至1958年9月在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工作 1958年10月至1960年10月在蘇聯列寧格勒列實美術學院就讀研究生 1961年9月至1970年10月在中國美術館工作 1970年10月至1972年10月在河北靜海文化部五七幹校學習 1972年11月至1988年3月在中國革命博物館美工部...
做過編輯工作、宣傳工作、農村工作、文化工作。1972年從文化部“五七幹校”出來進入出版界,直到現在。先後在出版界的行政部門和社會團體擔任領導職務。曾經出版《劉杲出版文集》(1996年)、《劉杲出版論集》(1998年);和宋木文共同主編《中國圖書大辭典》(1997年),和石峰共同主編《新中國出版五十年紀事》(1999...
李興葉 漢 浙江鎮海人。中共黨員。196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個人經歷 歷任文化部北京電影劇本創作室創作員,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學員,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編輯,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藝術組組長,《文藝報》常務副總編,編審。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學術成果 著有電影史專著《復興之路——1977年至1986年的電影...
1975年,從文化部鹹寧“五七幹校”調國務院政治研究室,任理論組組長。1977年至1982年任國家出版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在國家編輯事業領導崗位上,撥亂反正,落實出版政策,重視出版人才和出版物質量,關心和提倡書籍裝幀藝術,並多次撰文評論,起過很好的作用。80年代以後,兼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副組長,國家...
“風暴”來襲,抄家,給葉永烈夫婦精神上以沉重的打擊。葉永烈被迫去了奉賢“五七幹校”勞動改造,直到3年後楊惠芬生第二個孩子時,葉永烈才承蒙“照顧”返回城區,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一邊勞動改造,一邊照顧妻兒。1973年後,他陸續出版了10本書,當時取消了稿酬,葉永烈除得到一些樣書外,買筆墨、買稿紙、買資料的費用都...
余求寶,盛泰礦業集團 首席經濟顧問,政府工作報告主要撰稿人。新時代中國特色預經濟學創始人、摩際漫境首席經濟學家兼摩際數字學院院長。人物簡介 余求寶(1963.2)男 漢族,湖北鹹寧人 (鄰向陽湖原文化部五七幹校)盛泰祥順實業集團首席經濟顧問、預小微數字電商平台首席經濟學專家兼顧問、重慶軍創科技孵化中心...
1969年9月,他同夫人一起被送到與其祖籍緊鄰潛江的沙洋“五七幹校”勞動改造。已是六十四歲的萬枚子,飽受肺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多種疾病的折磨,拖著病軀毫無怨言地與學員們一同勞動,無所不乾。在《萬枚子詩詞選集》中,留下了他和夫人在幹校生活的詩詞十一首。這裡選刊其中兩首,以領會他博大的胸襟和樂天知命的...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李樺木刻插圖工作室,畢業創作:年畫“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並被選用刊發於“小朋友”雜誌封面 1965.9――1981.5 分配於北京幻燈廠美編室工作不久便赴山西參加四清工作九個月、後回京參加文化大革命、並於文革後期下放至湖北鹹寧中央文化部五七幹校三年改革開放後繪製創作...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隨父去湖北鹹寧文化部“五七幹校”。1978年考入北京師範學院(今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1986年年調入中國連環畫出版社工作。1998年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連環畫出版社、榮寶齋三單位重組,先後任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編輯室主任、報刊社總編輯、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副總編輯。2011年3月至今,任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
周廣蓮 ,女,漢族,1957年7月生與河南漯河,籍貫山東荷澤。1973年10月參加工作,1978年6月入黨,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1973年10月入職中央辦公廳一局。其間,1977年2月—1978年8月江西省進賢縣中央辦公廳五七幹校鍛鍊;1987年10月派駐新華社澳門分社工作;1991年3月調入文化部辦公廳,先後擔任處長、二級巡視員、...
1964年任文化部出版局局長。“文化大革命”中,陳翰伯受到殘酷迫害,多次被批鬥,並被非法關押進“牛棚”。1969年被下放到湖北鹹寧向陽湖五七幹校勞動改造。1976年任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代局長。1978年兼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晚年曾任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主席。一二·九運動 “一二·九運動”前夕,...
彭卿雲(1943-)男,湖南省隆回縣人。漢族,文博研究館員,原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文物報》報社社長,總編輯,研究員。現任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旅遊規劃與研究中心法人代表。個人生平 1943年出生於隆回縣岩口鄉星塘村。1959年中山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文化部工作;1972年由文化部五七幹校調回國家文物...
蘊青,原名毛承志,江蘇鎮江人。中共黨員。195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文藝處幹事,《文藝學習》編輯部評論組編輯,《人民文學》編輯,文化部五七幹校學員,人民出版社政治編輯室編輯,人民文學出版社文藝理論組組長、現代文學部副主任及黨支部書記、當代文學二編室主任、...
十年浩劫中,上海文藝界在被批鬥後都被集中到奉賢海灘邊的"五七幹校"進行勞動鍛鍊和思想改造,童芷苓也是其中一員,當時她給我的印象完全是一個樸素、粗獷的北方老大娘,誰也看不出她原來是京劇舞台上響噹噹、光彩四溢、風姿卓越的著名花旦。的確,提到童芷苓,上海人都會讚不絕口,扮相好、聰明、灑脫、又會演戲。她...
1964年,文化部黨組宣布為他“摘帽”。十年浩劫中,又被揪斗、抄家、掃地出門,並株連家人,蒙受殘酷迫害。1969年9月,下放湖北鹹寧文化部“五七幹校”勞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他徹底平反,確認“右派分子”實屬錯劃,恢復名譽。1986年7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89年4月任館長。他是中國作家協會...
一九四九年進入華北大學學習,九月調往上海書報雜誌聯合發行所北京辦事處工作;一九五一年進入中圖公司;一九五五年進入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一九六九年九月奔赴湖北鹹寧文化部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一九七一年七月十八日突發腦血栓,卒於湖北鹹寧,享年四十六歲。為新中國圖書發行事業的創立和發展奉獻了短暫的一生。
魯原,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9月生於山東恩縣(今屬武城)。1960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到中華書局任助理編輯。文革中下放湖北鹹寧文化部五七幹校。1973年調廣西大學中文系任教,1974年開始發表詩歌、散文、小說和文學評論。曾獲廣西文學評論獎。1978年調青島大學中文系。現為...
1974年底,文化部鹹寧“五七”幹校的大部分人回北京分配工作。但郭小川例外,他被從鹹寧“五七”幹校直接轉移到天津靜海縣幹校繼續審查,行動受到監控。於是,他在天津靜海縣團泊窪幹校整天滿腔愁雲,過著一種孤寂、憂傷的日子。在煙霧中窒息身亡 1975年國慶節後,中央特偵組突然派人到幹校,向他宣布審查結論:經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