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
- 設立時間:1944年底
中國抗日戰爭後期為準備收復國土對日反攻而成立的直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的主力作戰兵團之一。1944年底成立,方面軍司令官為湯恩伯,副司令官為霍揆彰和張雪中,管轄指揮中國陸軍第二十軍、第二十六軍、第九十四軍、第十三軍、第七十一...
第一方面軍盧漢為司令官;第二方面軍張發奎為司令官;第三方面軍湯恩伯為司令官;第四方面軍王耀武為司令官。歷史沿革 陸軍總部在昆明籌備成立後,原擬將總部遷駐貴陽,後因湘西大墟,改遷湖南芷江。總部到芷江不久,日本即宣布投降,當即組織成立陸軍總部南京前進指揮所,由副參謀長冷欣任主任,負責指揮南京對日受降諸...
抗日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軍隊野戰部隊的最高編制為集團軍。抗戰後期,何應欽任總司令的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下轄4個方面軍,每個方面軍轄3-4個軍,實際上和集團軍差不多。新中國成立後,各野戰軍和兵團番號陸續撤銷,部隊平時以軍為最大編制單位,戰時則編設方面軍、集團軍。1953年底召開的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
部隊按方面軍、軍團、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序列編制,建制單位和編制人數不盡統一。抗日戰爭時期,陸軍的成分基本沒有變化。步槍、機槍、手榴彈和小口徑火炮等武器裝備,主要從侵華日軍和偽軍手中繳獲而來。同時,也有少量自造的槍、彈、地雷和刀、矛等。1937年,中國工農紅軍先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
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指揮第四、第三方面軍和第六戰區各一部共約9個軍,在空軍一部支援下,依託既設陣地逐次抗擊,主力於武岡、新化間圍殲日軍,確保芷江空軍基地。至月底,日軍攻擊受挫,坂西一良於5月4日下令停止進攻,向洞口、山門、花園市附近集結。中國軍隊趁勢發起反擊,相繼奪回武陽、新寧,並進占高沙。與此...
1945年初,石覺的第十三軍隸屬湯恩伯的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同年5月至8月,參加對入侵廣西的日軍的反擊作戰。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10月,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石覺率第十三軍從廣州海運秦皇島,隸屬東北保全司令長官杜聿明,準備到東北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併兼任東北第一綏靖區司令官。11月,在杜聿明指揮下,十三軍進軍東北...
1945年3月,任陸軍第3方面軍司令官,兼任滇黔戰區前線總指揮,率部參加桂柳會戰。4、5月份以一部參加湘西會戰。5月當選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5~7月在廣西發動華南大反攻。9月抵上海,主持京滬地區日軍受降。退去台灣 1946年2月,加上將銜,任京滬衛戍區總司令加上將銜。7月任陸軍副總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19...
第七十軍。1940年7月,該集團軍指揮第二十軍及湘鄂贛邊區的4個挺進縱隊。1944年,陸軍第四軍加入該集團軍的戰鬥序列。1945年初,李玉堂就任該集團軍總司令,下轄陸軍第二十軍、第二十六軍。1945年4月,該集團軍編入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下轄第二十軍、第二十六軍、第九十四軍、第十三軍、第七十一軍等部。
1943年1月18日,吳化文部公開投降汪偽政權,20日改編為山東方面軍,吳化文為總司令,寧春霖任副總司令,郭受天任參謀長,於懷安為第一軍軍長。吳部是山東偽軍的主力,投敵時兵力達一萬二千人,部屬在密山南麓一帶,並協同日軍進攻中共控制的解放區。1943年1月、11月和1944年3月八路軍山東部隊發起三次討吳戰役。194...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於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最初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等番號,1927年9月至1928年4月統稱為工農革命軍,1928年5月後改稱紅軍,1931年後統稱為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及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等,1946年第一次出現“中國人民解放軍...
這支陸軍突擊總隊先後參加了突襲衡陽,羅定的戰役。1946年6月,傘兵總隊(共7個隊)從昆明崗頭村出發,經貴陽、長沙、武漢到達南京,進駐中華門外岔路口營房(傘兵基地)整訓。補充大隊駐南京大校場擔任警衛。軍士隊留岔路口訓練,其餘部隊於3月底調往寧、滬駐防,歸三方面軍無錫指揮所主任陳大慶中將指揮。傘兵司令馬師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根據盟軍最高統帥部《總命令第一號》關於受降區域的劃分,向中國戰區投降的日軍有陸軍的中國派遣軍、駐台灣第十方面軍、駐越南北部第三十八軍,海軍的中國方面艦隊、高雄警備府等。1945年8月25日,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發布命令,中國戰區劃分為16個受降區(後略有調整):...
戰後改編陳文山餘部,任閩贛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第二師(師長孟昭月)第四旅旅長,1925年1月任浙江陸軍第四師師長,率部駐防浙江杭州地區。1925年4月率部參加孫傳芳部反奉戰爭,任江浙聯軍第二路軍司令,不久孫傳芳組成五省聯軍,其任第三方面軍(總指揮孟昭月)第二軍(司令官孟昭月兼)副司令官,兼任浙軍第四師師長等...
中國軍隊早在1944年日軍占領寶慶後就開始做防禦準備:破壞湘黔公路,在廣大雪峰山地區挖掘工事、重點駐防,並進行整體防禦規劃。中國軍隊以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為指揮,會同第四方面軍王耀武部擔負正面作戰;第三方面軍湯恩伯擔負桂穗路防務,以第90軍為戰役機動兵團,控制靖縣、綏寧一線,以策應第四方面軍右翼作戰;第10...
同時,還部署了第一至第五方面軍分別在魯、冀察、江浙、閩粵各地的戰鬥任務。這次國防區的劃分,不僅體現了國民黨從內戰轉向抗戰的開始,也與七七事變後的戰區劃分大體接近。首次劃分 自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至1938年10月武漢失守的戰略防禦階段,國民政府主要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戰區劃分。此時,中國陸軍共170萬人,絕大...
第十五集 北越區受降 根據第十五集說明,北越區受降以中國第一方面軍司令官盧漢為受降主官,負責接受越南北緯十六度線以北地區。日本投降代表為入侵越南的日軍第38軍司令官土橋勇逸。日軍投降部隊為第38軍、21師團、22師團及34獨立旅團,辦理日軍投降地點在河內。1945年9月28日,盧漢在河內正式接受土橋勇逸投降。第...
平津戰役後該師編為第四十四軍一三〇師,南下進軍廣東。45軍戰史 第四十五軍的前身是紅軍時期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政府警衛團,也被稱為“瑞金團”。長征前夕,該團擴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九軍團,軍團長就是著名的“奴隸將軍”羅炳輝。長征中四渡赤水時,紅九軍團單獨活動於黔北川南,迷惑調動敵軍,掩護主力順利...
1984年4月1日,中國軍隊第一支機械化集團軍,在我軍率先由以步兵為主的野戰軍改編成諸軍兵種合成的機械化集團軍。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名稱改變,它標誌著中國陸軍開始走向現代化的軍兵種合成。1985年7月,該軍正式宣布組建成機械化集團軍。變革 機械化集團軍從1983年初到1985年10月先後進行三次整編,第一次是按照...
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根據盟軍中國戰區反攻計畫,指揮第二、第三方面軍共6個軍和地方部隊一部,發動桂柳追擊作戰,企圖將北撤之日軍第11軍殲滅於桂境。27日起各部先後行動。至5月27日,第二方面軍第64軍收復南寧。第64軍相繼收復龍州、憑祥。第三方面軍主力第27集團軍已越過越城嶺山脈,向桂林推進;第29軍先後收復...
各國軍官軍銜同軍隊職務之間有一定的對稱關係,通常是少尉對應排長,中尉對應副連長,上尉對應連長,少校對應營長,中校對應副團長,上校對應團長,準將對應旅長,少將對應師長,中將對應軍長,上將對應方面軍司令官。西歐式軍銜於20世紀初的清朝末年傳入中國,清朝政府規定軍銜設六等18級;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
1945年3月底,何主持的陸軍總司令部策定打通廣州到海口的計畫,遭到日軍破壞;何即從4月初開始組織湘西戰役,首先督率第四方面軍王耀武部阻敵於雪峰山,命第二方面軍湯恩伯部攻擊日軍側背。5月初,又令陸軍全線反攻。6月2日,湘西會戰結束,殲敵萬餘。同時,他令二、三方面軍向廣西進軍,5月收復南寧、河池,6月克...
(4)動員空軍第13飛行師團的第44戰鬥隊和獨立54中隊參戰。為了阻止日軍的進攻,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調集各兵種兵力20萬人參加湘西會戰”。其主力部隊有第四方面軍王耀武全部兵力和第三方面軍一大部。參戰部隊18個師,計10萬餘人。正面,邵陽至新化一線,以王耀武第四方面軍所轄第74軍施中誠部之第51、57、58師;100軍...
一般隸屬於戰區或方面軍。設有領導機關,編有由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等兵種或專業兵組成的戰鬥部隊和勤務保障部隊。19世紀初,世界軍事舞台上出現了一種由陸軍各兵種組合在一起的戰役編成單位,這就是集團軍。20世紀中葉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使集團軍這一基本...
1925年12月任東北軍第三方面(總司令張學良)陸軍新編第一步兵旅旅長,中路軍(總指揮張學良兼)新編步兵第一師師長,率部參加對郭松齡部的討伐作戰。1927年6月任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第三方面軍軍團(軍團長張學良)第十一軍軍長,1928年3月任安國軍第五方面軍團代理軍團長,兼任第十一軍軍長,率部參加對北伐國民革命...
根據苟吉堂所著的《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抗戰記實》一書,彭孟緝當時擔任第一遊動炮兵群群長,指揮炮10團1營、2營,炮8團3營7連、8連,炮42團10連,炮43團2連等部。炮10團1營1連的四門“十五榴”位於碼頭鎮、6連的三門“十五榴”位於大冶沙鋪;炮10團2營2連的三門“十五榴”和4連的二門“十五榴”...
1930年4月第106旅擴編為第3方面軍(總司令閻錫山)第12師(轄三團),升任少將師長。1931年1月第12師縮編為東北邊防軍第9師(師長李生達)第17旅(轄兩團),降任少將旅長。6月邊17旅改稱第72師(師長李生達)第208旅(轄兩團),仍任少將旅長。1935年4月19日敘任陸軍少將。1936年7月升任第72師(轄兩...
張又俠,男,漢族,1950年7月生,陝西渭南人,1968年12月入伍,196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軍事學院基本系畢業,大專學歷。現任中共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陸軍上將軍銜。人物履歷 1968-1971年 陸軍第十四軍四十師一一九團六連戰士 1971-1977年 陸軍第...
航空兵由勤務性部隊發展成為重要的戰鬥兵種,後來在一些國家脫離陸軍,成為獨立的空軍。軍隊的作戰領域從陸地、海洋,擴展到空中。蘇聯十月革命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社會主義類型的軍隊——蘇聯工農紅軍和工農紅海軍。二次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參戰國軍隊規模進一步擴大。 陸軍出現諸兵種合成的集團軍、 方面軍,...
該部自編成以來長期在中國江蘇、浙江、安徽等省作戰。歷任軍司令官為西尾壽造大將、藤田進中將、澤田茂中將、下村定中將、永津佐比重中將、松井太久郎中將。1945年9月11日,該軍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將率部在上海向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司令官湯恩伯投降。投降時下轄部隊 第60師團(矛)第61師團(鴟)第65師團(專)...
同時,還部署了第一至第五方面軍分別在魯、冀察、江浙、閩粵各地的戰鬥任務。這次國防區的劃分,不僅體現了國民黨從內戰轉向抗戰的開始,也與七七事變後的戰區劃分大體接近。首次劃分 自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至1938年10月武漢失守的戰略防禦階段,國民政府主要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戰區劃分。此時,中國陸軍共170萬人,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