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龍泉窯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末年,制瓷歷史長達一千六百年,是中國千萬個瓷窯中制瓷歷史最長的一個。龍泉青瓷歷來以其色澤澄青,晶瑩如玉,造型古樸,工藝精湛,在瓷器領域獨領風騷,被譽為“瓷海明珠”。
1998年10月13日,為了展現中華民族瓷器藝術的風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中國陶瓷—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
制票參數
志號
| 1998-22
| 背面刷膠
| [G]
| 印製廠
| 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
印刷版別
| 膠版
| 設計者
| 王虎鳴、任宇
| 齒孔度數
| P12
|
|
圖序
| 圖名
| 面值
| 發行量
| 規格
| 整張枚數
|
4-1
| 北宋·五管瓶
| 50分
| 4144.9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4-2
| 南宋·鳳耳瓶
| 50分
| 4199.9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4-3
| 元·葫蘆瓶
| 50分
| 4199.9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4-4
| 明·刻花三果執壺
| 150分
| 3059.9萬枚
| 30mm×40mm
| 50(10×5)
|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北宋·五管瓶》(4-1),圖案選用了北宋時期龍泉窯生產的一件瓷器“五管瓶”。
《南宋·鳳耳瓶》(4-2),圖案選用了南宋時期龍泉窯生產的一件瓷器“風耳瓶”。
《元·葫蘆瓶》(4-3),圖案選用了元代龍泉窯生產的一件瓷器“葫蘆瓶”。
《明·刻花三果執壺》(4-4),圖案選用了明代龍泉窯生產的一件瓷器“刻花三果執壺”。
郵票賞析
這套郵票的4枚圖案,採用統一背景,自下而上由灰白到灰藍,淡淡的,淺淺的,過渡自然,成功地襯托出了瓷器如珍如玉如翡翠如寶石的高雅質地,彰顯出了瓷器聖潔、柔和、滋潤、溫馨的品格,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北宋·五管瓶》(4-1)
畫面中的這件五管瓶,釉色呈淡青色,晶瑩光潔,直口、圓肩、深腹、肩緣安裝荷莖狀的五管,寓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瓶蓋為三層結構:上層為出水荷葉狀,荷葉中央為花蕾形蓋紐;中層為復蓮,蒂部成蓮池,池四周布四隻小鴨戲水,其中兩隻嘴銜小魚,另兩隻作覓食之態;下層為雙重浮雕蓮瓣,瓣面下垂,瓣脊凸起。五管瓶整體結構造型生動,雕刻精細,妙趣橫生,標誌著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造型已經比較精美,燒制技術也已達到較高水平。
《南宋·鳳耳瓶》(4-2)
畫面中的這件鳳耳瓶,淺盤口,筒形長頸,頸兩側裝鳳耳,施豆青色釉,造型典雅大方。鳳耳瓶的最大特點是釉色青翠如玉,光澤柔和,為龍泉窯瓷器中的稀有珍品。
《元·葫蘆瓶》(4-3)
畫面中,該瓶由兩截黏合而成,其形為上小下大的束腰式葫蘆,造型新穎別致,既端莊又滋潤,下腹部釉面有開片,外底有兩層裝飾,圈足無釉,呈朱紅色。
《明·刻花三果執壺》(4-4)
畫面中,刻花三果執壺施豆青釉,造型勻稱美觀,秀麗的長流(彎曲的壺嘴)配以圓潤的曲柄,既有對稱的美感,又富有動態變化。流與壺頸以雲形橫片相連,壺身刻花裝飾,頸部刻蕉葉紋,腹部兩面刻枇杷果。枇杷果為明永樂、宣德時期龍泉青瓷常用的裝飾圖案,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太平。
收錄情況
《中國陶瓷—龍泉窯瓷器》郵票被收錄進以下集郵書籍中:
國家 | 書名 | 頁碼 | 編號 | 參考資料 |
---|
中國 | | 128 | - | |
美國 | 《Scott 2013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即《 斯科特標準郵票目錄》) | 399 | 2900-2903 | |
德國 | 《MICHEL China-Katalog 2011/2012 Übersee·Band 9.1》 (即《 米歇爾郵票目錄》) | 428 | 2947-2950 | |
外界評價
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李克東《郵票欣賞指南》:1998-22《中國陶瓷—龍泉窯瓷器》4枚幾乎是不變的平視角度,欣賞起來,精美絕倫的器物如同擺在案頭,人們與之自然產生現場的親近感。
郵票郵品
郵品類型 | 首日封 | 發行日期 | 1998年10月13日 | 全套枚數 | 1枚 |
規格 | 208mm×110mm | 首日封、戳設計者 | 李昕
| 發行量 | 368800枚
|
郵品內容 | 貼1998-22全套4枚郵票,銷首日紀念郵戳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