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是2009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突出資料性,以翔實的數據和圖表為依據,增強了權威性,書中注重歷史經驗的總結,力圖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書的觀點歸結為:經濟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選擇,在於所選道路和模式是否有生命力,能否給人們帶來經濟實惠,從而為人們所接受並長期存在下去。實踐證明,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緒論 中國模式世界矚目
主報告
第一章 探索中國道路實踐中國模式
第一節 為什麼要研究“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
第二節 中國道路的生成過程
第三節 中國模式的理論支柱與實踐框架
第四節 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的成功經驗
第五節 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贏得未來
專題報告
第一節 蘇聯模式及其評價
第二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蘇聯模式的關係
第三節蘇聯演變的性質與歷史教訓
第三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
第一節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闢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經驗
第四章 中國巨觀經濟與調控
第一節 恢復發展時期(1949~1957年)
第二節 動盪發展時期(1958~1976年)
第三節 經濟體制轉型初期(1977~1990年)
第四節 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1991年至今)
第五節 十六大以來的巨觀調控
第六節 巨觀調控綜述
第五章 中國農村發展與改革道路
第一節 “計畫經濟”時代的中國農村
第二節 經濟成長奧秘:“人口紅利”與“土地紅利”
第三節 30年中國農村改革的兩個模式
第四節 堅持農村改革的市場化方向
第六章 中國的工業化道路
第一節 工業化及工業化道路
第二節 中國的傳統工業化道路
第三節 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七章 中國財政現代化道路
第一節 新中國財政現代化的基本歷程
第二節 財政現代化模式探索的基本經驗
第三節 中國財政現代化的展望
第八章 中國金融業制度變遷
第一節 新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軌跡和特徵
第二節 法律金融理論:金融發展模式研究新角度
第三節 中國金融發展的制度性因素:法律的影響和作用
第九章 中國開放式發展道路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
第二節 對外開放的巨大成就
第三節 我國對外開放的創新模式
第四節 新時期對外開放新挑戰、新路徑
第十章 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道路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初至改革開放前的區域均衡發展階段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至20世紀末的區域非均衡發展階段
第三節 “九五”後尤其是21世紀以來區域協調發展階段
第四節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經驗和啟示
第十一章 中國科技發展與自主創新道路
第一節 新中國科技發展歷程
第二節 中國自主創新道路的選擇
第三節 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
第十二章 中國企業發展道路
第一節 變遷:在單一與多元之間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生機與希望
第三節 “陽光大道”與“獨木橋”
第四節 改革開放重啟多元大幕
第五節 中國企業發展的預測與展望
第十三章 中國法治建設道路
第一節 新中國60年法治建設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中國法治建設的主要成就
第三節 中國法治建設的基本經驗
第四節 未來中國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
第十四章 分配製度變革與分配理論創新
第一節 馬克思按勞分配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第二節 從按勞分配到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轉變
第三節 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價值基礎
第四節 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政策含義
第五節 當前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現
第六節 調整分配關係的新視角
第十五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60年
第一節 我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演進階段與若干傾向
第二節 改革以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和政策十大創新
第三節 中國經濟學現代化的總體創新原則
第四節 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現代化的五大態勢
第十六章 中國模式的含義與意義
第一節 中國模式的確立
第二節 中國模式的主題、目標與主要內容
第三節 中國模式的基本特點和意義
第四節 中國模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十七章 中國經濟成長:中性政府的視角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後30年的平等和能力建設
第二節 中性政府與改革開放後30年的經濟成長
第三節 中性政府與社會平等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 總結
案例與調查
第十八章 關於“中國模式”的問卷調查
第一節 受調查者認可“中國模式”
第二節 “中國模式”主要是指中國特色的市場化
第三節 “中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四節 金融危機是對“中國模式”的檢驗
第五節 小結
第十九章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模式
第一節 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理論模型
第二節 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實證描述
第三節 代表性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比較
第二十章大寨模式的過去與現在
第一節 大寨模式的過去:集體經濟下的“精神模式”
第二節 大寨模式的現在:“集體經濟+名人+名地”
第三節 大寨模式的現實意義
第二十一章 東莞模式:成功與啟示
第一節 東莞模式形成的幾個階段
第二節 東莞模式的內涵
第三節 東莞模式的特點
第四節 東莞模式的成功
第五節 東莞模式的啟示
附 錄:廣東的“雙轉移”與東莞的再轉型
第二十二章 從太倉看蘇南模式:縣域經濟現代化道路
第一節 太倉模式的“三大跨越”
第二節 太倉模式的統籌協調之路
第三節 太倉模式的“五個轉變”
第四節 太倉模式的未來
第二十三章 成都模式:探索中國城市化道路
第一節 城鄉關係:統籌一體
第二節 空間關係:集中聚集
第三節 遷轉關係:遷轉俱進
第四節 產業與城建關係:產業帶動
第五節 政府與市場關係:協調互補
第六節 成都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第二十四章 中國土地流轉模式調查
第一節 農村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土地“動”起來
第二節 中國土地流轉的模式探索
第三節 通過制度創新走土地改革新路
第四節 流轉主體日趨多元綜合效益日益顯現
第五節 四大問題制約流轉進程多策並舉加快土地流轉
第二十五章 衛生醫療改革探索“中國模式”
第一節 1949~1978年衛生醫療的傳統“中國模式”
第二節 1978~2006年衛生醫療探索新模式
第三節 2006~2009年衛生醫療的新“中國模式”
第二十六章 從浙江的民主看中國民主的未來
第一節 浙江的民主
第二節 他們能否成為俄羅斯式的寡頭
第三節 浙江是浙江,中國是中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