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報告NO.2: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

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報告NO.2: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

在黨的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對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行業協會商會直接登記改革全面鋪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的形勢下,《中國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的發布,對於幫助政府部門更好決策,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更好發展,提升行業協會商會研究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報告NO.2: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
  • 頁數:729頁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9710241, 7509710243
條形碼: 9787509710241
尺寸: 23.6 x 16.4 x 3.2 cm
重量: 980 g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報告NO.2: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1949-2009)(2009版)》內容簡介:人生“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順”,社會和國家又何嘗不如此。新中國30歲之際,走上改革開放的“而立”之道,中國經濟由此走上30年持續高速增長的快車道。60歲“耳順”之際,能夠“聞其言而知微旨”,“所聞不逆於耳”,不堵言、也不輕信言。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當有了“耳順”,再邁向“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必然的了。
探索“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貫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來的始末。“改朝換代”奠基中國道路,“中蘇關係”反思中國道路,“60年改革”探索中國道路,“學習借鑑”補充中國道路,“漸進式改革”成就中國道路,“逼迫機制”逼出中國道路,“摸著石頭過河”摸出中國道路,“對外開放”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模式”是實現“道路”的具體形式,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構成了“中國模式”的五大理論基礎。中國模式成就了古老中華大地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事業,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
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從模仿到摒棄“蘇聯模式”開始起步,在基礎物資管制和調配、巨觀調控、農村經濟發展、工業化道路、財政現代化道路、金融制度變遷、開放式發展道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道路、企業發展道路、法治建設道路、思想政治與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改革開放以來,在通往現代化、市場化、全球化和民族復興的征程上,中國政府有選擇地採納有利於經濟成長的經濟政策,創造了包括經濟改革模式、經濟發展模式、對外開放模式等內容的具有鮮明特徵的“中國模式”。當今,中國民眾已經認可“中國模式”的核心——改革、發展、漸進、開放、試驗、和諧、穩定。中國人運用智慧創造了溫州模式、蘇南模式、珠江模式、東莞模式、成都模式、太倉模式、大寨模式、土地流轉模式、衛生醫療模式等豐富多彩的“模式中國”,正在試探性地推進民主改革模式。

目錄

緒論 中國模式世界矚目
主報告
第一章 探索中國道路實踐中國模式
第一節 為什麼要研究“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
第二節 中國道路的生成過程
第三節 中國模式的理論支柱與實踐框架
第四節 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的成功經驗
第五節 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贏得未來
專題報告
第二章 蘇聯模式與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一節 蘇聯模式及其評價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蘇聯模式的關係
第三節 蘇聯演變的性質與歷史教訓
第三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
第一節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闢
第三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經驗
第四章 中國巨觀經濟與調控
第一節 恢復發展時期(1949~1957年)
第二節 動盪發展時期(1958~1976年)
第三節 經濟體制轉型初期(1977~1990年)
第四節 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1991年至今)
第五節 十六大以來的巨觀調控
第六節 巨觀調控綜述
第五章 中國農村發展與改革道路
第一節 “計畫經濟”時代的中國農村
第二節 經濟成長奧秘:“人口紅利”與“土地紅利”
第三節 30年中國農村改革的兩個模式
第四節 堅持農村改革的市場化方向
第六章 中國的工業化道路
第一節 工業化及工業化道路
第二節 中國的傳統工業化道路
第三節 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七章 中國財政現代化道路
第一節 新中國財政現代化的基本歷程
第二節 財政現代化模式探索的基本經驗
第三節 中國財政現代化的展望
第八章 中國金融業制度變遷
第一節 新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軌跡和特徵
第二節 法律金融理論:金融發展模式研究新角度
第三節 中國金融發展的制度性因素:法律的影響和作用
第九章 中國開放式發展道路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
第二節 對外開放的巨大成就
第三節 我國對外開放的創新模式
第四節 新時期對外開放新挑戰、新路徑
第十章 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道路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初至改革開放前的區域均衡發展階段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至20世紀末的區域非均衡發展階段
第三節 “九五”後尤其是21世紀以來區域協調發展階段
第四節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經驗和啟示
第十一章 中國科技發展與自主創新道路
第一節 新中國科技發展歷程
第二節 中國自主創新道路的選擇
第三節 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
第十二章 中國企業發展道路
第一節 變遷:在單一與多元之間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生機與希望
第三節 “陽光大道”與“獨木橋”
第四節 改革開放重啟多元大幕
第五節 中國企業發展的預測與展望
第十三章 中國法治建設道路
第一節 新中國60年法治建設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中國法治建設的主要成就
第三節 中國法治建設的基本經驗
第四節 未來中國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
第十四章 分配製度變革與分配理論創新
第一節 馬克思按勞分配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第二節 從按勞分配到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轉變
第三節 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價值基礎
第四節 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政策含義
第五節 當前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現
第六節 調整分配關係的新視角
第十五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60年
第一節 我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演進階段與若干傾向
第二節 改革以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和政策十大創新
第三節 中國經濟學現代化的總體創新原則
第四節 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現代化的五大態勢
第十六章 中國模式的含義與意義
第一節 中國模式的確立
第二節 中國模式的主題、目標與主要內容
第三節 中國模式的基本特點和意義
第四節 中國模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十七章 中國經濟成長:中性政府的視角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後30年的平等和能力建設
第二節 中性政府與改革開放後30年的經濟成長
第三節 中性政府與社會平等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 總結
案例與調查
第十八章 關於“中國模式”的問卷調查
第一節 受調查者認可“中國模式”
第二節 “中國模式”主要是指中國特色的市場化
第三節 “中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四節 金融危機是對“中國模式”的檢驗
第五節 小結
第十九章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模式
第一節 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理論模型
第二節 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實證描述
第三節 代表性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比較
第二十章 大寨模式的過去與現在
第一節 大寨模式的過去:集體經濟下的“精神模式”
第二節 大寨模式的現在:“集體經濟+名人+名地”
第三節 大寨模式的現實意義
第二十一章 東莞模式:成功與啟示
第一節 東莞模式形成的幾個階段
第二節 東莞模式的內涵
第三節 東莞模式的特點
第四節 東莞模式的成功
第五節 東莞模式的啟示
附錄:廣東的“雙轉移”與東莞的再轉型
第二十二章 從太倉看蘇南模式:縣域經濟現代化道路
第一節 太倉模式的“三大跨越”
第二節 太倉模式的統籌協調之路
第三節 太倉模式的“五個轉變”
第四節 太倉模式的未來
第二十三章 成都模式:探索中國城市化道路
第一節 城鄉關係:統籌一體
第二節 空間關係:集中聚集
第三節 遷轉關係:遷轉俱進
第四節 產業與城建關係:產業帶動
第五節 政府與市場關係:協調互補
第六節 成都模式的經驗與啟示
第二十四章 中國土地流轉模式調查
第一節 農村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土地“動”起來
第二節 中國土地流轉的模式探索
第三節 通過制度創新走土地改革新路
第四節 流轉主體日趨多元綜合效益日益顯現
第五節 四大問題制約流轉進程多策並舉加快土地流轉
第二十五章 衛生醫療改革探索“中國模式”
第一節 1949~1978年衛生醫療的傳統“中國模式”
第二節 1978~2006年衛生醫療探索新模式
第三節 2006~2009年衛生醫療的新“中國模式”
第二十六章 從浙江的民主看中國民主的未來
第一節 浙江的民主
第二節 他們能否成為俄羅斯式的寡頭
第三節 浙江是浙江,中國是中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