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和改革藍皮書: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1949-2009)

發展和改革藍皮書: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1949-2009),作者鄒東濤,2009年10月01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1949-2009)
  • 作者:鄒東濤
  • ISBN:750971024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01日
  • 裝幀:平裝
簡介,表示,認為,指出,

簡介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人民出版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9月26日在北京聯合舉辦了“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理論研討會”,會上對外發布了《發展和改革藍皮書: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1949-2009)》。藍皮書認為,中國已經由“生存型”階段向“發展型”階段轉變。

表示

過去30年的改革改變了中國國力貧窮積弱的局面,為中國創造了非凡的器物文明,但過去的發展模式是“生存型”的發展模式,“生存型”的發展模式為儘快擺脫貧窮落後過分關注物質財富的增長,而忽視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因此,“生存型”的發展模式不可避免地帶有人類早期工業文明重增長輕發展的烙印,即發展中難以避免急功近利,單純以物質財富為本,為增長而增長。

認為

中國已經由“生存型”階段向“發展型”階段轉變。進入新世紀以來,無論是中國經濟成長方式還是社會公共需求、政府職能都面臨日益突出的轉型壓力。金融危機的影響更全面地加劇轉型壓力,中國未來能否在產業升級、財富分配、制度文明等方面實現實質性變遷,能否讓經濟發展更加惠及普通民眾,讓普通民眾分享更多繁榮,對後30年的中國改革發展無疑是一個戰略性的挑戰。 “從國內發展的角度看,今後對外開放也面臨著越來越艱巨的任務。”

指出

從中國發展的角度看,對外開放也面臨著越來越艱巨的任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國內市場、就業、資源和環境壓力日漸突出,經濟結構不甚合理、經濟成長方式粗放、社會事業不夠發達、政府職能轉變仍不到位等問題不斷凸現。同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也對開放型經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現代化水平同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亟待繼續發展的同時還面臨著國內能源資源和環境日益嚴峻的形勢。中國GDP增長消耗的資源量巨大,資源環境問題在現階段已經凸現。在中國能源資源供給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外部資源供應的作用就越來越重要。從環境壓力上看,生態環境惡化還在繼續,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經濟發展方式迫切需要轉變。這就要求新時期的對外開放要更充分地利用國際和國內資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構建安全穩定的供給體系。 此外,藍皮書還指出,國內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亟待藉助對外開放調整升級。我國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的一個突出表現是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國際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比重約為70%,而我國目前還不到40%,不僅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比開發中國家還低了12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服務業開放程度偏低。當前世界跨國投資的2/3以上是流向服務業,而我國服務業累計利用外資占全國吸收外資的比重不足28%。我國服務貿易僅占出口總額的10%,遠低於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 同時,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優勢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中國追趕已開發國家的任務從傳統工業化擴展到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中國應該在繼續保持中低端國際競爭優勢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對外開放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強化自主創新,走出一條從製造向研發擴展的道路,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的同步推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