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度教育的形成與效應

中國過度教育的形成與效應

《中國過度教育的形成與效應》是張冰冰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2年7月。

過度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產物,是經濟發展、教育擴張和社會文化等多方面交織而成的產物,具有時代性和階段性。該書從中國和他國過度教育具體表現出發,結合理論和概念分析,探討過度教育的特徵、內涵與本質,又運用大量的數據來分析過度教育與其他現象或對象之間的關係,探討過度教育的形成原因及多維效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過度教育的形成與效應
  • 作者:張冰冰
  • 類別:教育學著作
  • 字數:258千字
  • 首版時間:2022年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圍繞過度教育這一中國勞動力市場錯配問題,測量並對比了過度教育的中國與他國表現,基於對教育生產性、信號性與社會性三大經濟功能供需均衡的分析,探討了中國過度教育形成及持續的內在機理,實證評估了過度教育的生產效應、信號效應與社會效應,並提出了“適度”過度教育的參考標準和實現舉措。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理論基礎及其套用
第三章 過度教育的現狀與特徵
第四章 中國過度教育形成的原因
第五章 中國過度教育的多維效應
第六章 中國過度教育的適度範圍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20世紀後期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教育擴張和社會文化的變化持續衝擊著勞動力市場。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面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經濟發展方式處於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期,需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以完成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知識密集型的轉變。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9.8%上升到2019年的51.6%,高校畢業生規模從2001年的114萬增加到2020年的874萬人,在高等教育總量跨越式增長下伴隨著社會各界對教育質量提升的強烈呼籲和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深重憂慮,人才培養的供需結構失衡等問題日益凸顯。最後,社會文化呈現出文憑社會的特徵,社會資源與文憑掛鈎愈加緊密,雇用活動中文憑“門檻”作用突出,公眾愈加追求高文憑,非理性教育投資顯現。基於上述時代背景,《中國過度教育的形成與效應》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認為,過度教育的形成受到了教育擴張、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的影響。中國文憑社會的特性和教育在社會階層流動模式中的作用促使了教育在以職業為核心的社會體系中愈加重要,從而較大程度上的提高了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需求。特別是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極化的進行,勞動力需求呈現出就業崗位創造不足、對勞動技能要求提高和職業極化的特點,而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加劇更惡化了就業的形勢和凸顯了結構性的矛盾,促使社會各界對教育質量提升的呼籲和對教育結構調整的需求轉變。同時,中國已然發生了教育擴張,導致了社會中教育機會的成倍增加,且這種擴張會持續下去,但卻是以國家意志為主的教育擴張模式。隨著各級教育就業形勢的惡化,個體不得不增加自身對教育的投資,以更高的文憑來增加自身在勞動力市場和社會階層流動中的籌碼,組織迫於應對風險,在知識勞動力的過度供給時會提高雇用標準,誘發了過度教育,而國家持續的教育擴張又進一步維持了過度教育。該書認為,過度教育存在兩面性,具有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表現在生產損失與創新積累的對立、資源浪費與效率提升的對立和流動減少與規模增加的對立,從而需要保持“適度”的過度教育,以實現社會總效應的最大化。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過度教育的形成與效應》
2022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27-0136-3

作者簡介

張冰冰,博士,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兼西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後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三項,發表學術期刊論文十餘篇,其中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四篇,被《新華文摘》論點摘編一篇。長期關注大學生就業、高校教師發展與評價、高校二級學院治理等研究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