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野生動物圖譜,昆蟲卷。下》是202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建國、買國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西南野生動物圖譜,昆蟲卷。下
- 作者:朱建國、買國慶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
- 出版時間:2021年3月1日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00147834
《中國西南野生動物圖譜,昆蟲卷。下》是202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建國、買國慶。
《中國西南野生動物圖譜,昆蟲卷。下》是202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建國、買國慶。內容簡介《中國西南野生動物圖譜 昆蟲卷(下)》收錄介紹了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西藏、雲南、四川、重慶、貴州、廣西6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西南野生動物圖譜》是202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建國等。圖書簡介 該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系統描繪和展示了中國西南地區2018種有代表性的陸棲脊椎動物與昆蟲。其中26個新種的照片是首次與公眾見面。《中國西南野生動物圖譜》叢書共有5卷7冊,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出版社)立項並全額資助,歷時2年編撰...
《中國西南野生動物圖譜昆蟲卷(上)》是202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建國。內容簡介 本卷共收錄介紹了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西藏、雲南、四川、重慶、貴州、廣西6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鳥類近400種,以及它們的原生態照片1000多幅。每個物種依次列出了其分類信息,如所屬目、科、屬的中文名或拉丁名;物種...
桑蠶是鱗翅目蠶蛾科蠶蛾屬的昆蟲動物 ,桑蠶圓筒形灰白色,由十三節組成,前三節是胸部,後十節是腹部;頭部有觸角一對;嘴有一對幾丁質的大顎,大顎下方中央,有白色的吐絲管;口器咀嚼式;在桑蠶的胃部下方兩側有管狀物,叫“絲腺”。因食桑樹葉,故名 。 桑蠶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熱帶地區。具有吐絲的...
黑卷尾泰國亞種(學名:Dicrurus macrocercus thai)分布於緬甸,泰國,高棉和印度支那南部。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
稻飛虱是同翅目飛虱科昆蟲。體形小,像微小的蟬;口成針狀;成蟲有半透明的翅2對;頭部一般較尖,觸角粗短並在末端有1根剛毛;後足脛節末端的內側有粗刺。稻飛虱呈世界性分布。多棲居在近水源、地勢低洼、雜草叢生且生態環境較穩定的地方。喜濕,不耐高溫乾旱。具有遷飛性和趨光性,且喜趨嫩綠色。植食性,其中...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生效年代:1996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種群現狀 該物種數量在20世紀50-60年代初期,在雲南西部和西南部的雨林及季雨林中數量較多。70-80年代考察中已很少見,僅在自然保護區...
鷹鵑是一種灰褐色大型杜鵑。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也是中國安徽省一級保護鳥類。形態特徵 鷹鵑頭和頸側灰色,眼先近白色。上體和兩翅表面淡灰褐色;尾上覆羽較暗,具寬闊的次端斑和窄的近灰白色或棕白色端斑。尾...
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在開展例行日常監測巡護過程中,監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卷羽鵜鶘。2022年9月6日,據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訊息,河北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卷羽鵜鶘亞成體。2022年12月5日,大溪港濕地公眾鳥類監測團隊又觀察拍攝到了有“鳥界國寶”之稱的國家一級...
冕雀(學名:Melanochlora sultanea):共有4個亞種。體長20-21厘米,體重34-49克。具蓬鬆的黃色長型冠羽。雌鳥似雄鳥,但喉及胸深橄欖黃色,上體沾橄欖色。不會被誤認的體大的黃色及黑色山雀。混群棲於原始林及次生林的林冠層,以大型昆蟲為食。分布於印度次大陸,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
扇尾沙錐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和非洲,在中國分布於西部、東北部、長江以南地區及西南地區。棲息於平原地帶的湖泊、河流、沼澤等淡水水域,尤喜植被的濕地。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遷徒越冬時有時集成大群。晨昏覓食,將喙插入泥中探尋食物。主食螞蟻、金針蟲、小甲蟲等小型昆蟲,以及蠕蟲、蚯蚓和蜘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種群現狀 灰腹繡眼鳥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西南地區,種群數量較豐富。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19世紀,胭脂昆蟲被人帶到加那利群島,結束了墨西哥人對胭脂紅的壟斷。1862年,加那利群島銷售了2730噸胭脂紅,相當於四千多億隻昆蟲。胭脂紅主要作為織物染料使用雖然發生在合成染料時代之前,但當時的胭脂紅也被用於食品和化妝品。它廣泛用於各種水果製品、飲料、糖果和動物產品。化妝品胭脂是一巨大成功,胭脂紅仍然...
在空中捕食各種昆蟲,捕獲食物後常返回原棲息處處理吞食獵物。叫聲響亮多變。繁殖期為每年3-6月,巢築於森林樹冠的稠密枝丫處,由樹根,草莖等材料做成淺碗狀,每窩產3-4枚卵。小盤尾由於熱帶雨林及季雨林的範圍減少,致使該種鳥類的適宜生境範圍縮小,而導致種群數量的減少,被中國錄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分布於東南亞及喜馬拉雅山脈帶,中國天山西部、東北、華中、華南、西南及台灣地區 。棲息于山溪附近。以水生昆蟲和小型魚類為食 。常在山區溪間岩石上停留,以苔蘚在石壁上築圓形鳥巢性活躍,不停彈動尾部,尾向上翹時體呈元寶狀,善潛入水中取食各種水生動物 。其叫聲在非繁殖季節較單調,但在繁殖期則豐富多變 。
(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在中國東北、新疆、西南、華南也能看到其身影。棲息於草原及濕地附近的林地。營巢於森林中松樹、槲樹或其他高大的喬木樹上。白天活動,多在飛翔中或伏於地面捕食。食物以野兔、鼠類、野鴨、蛙、蜥蠍和鳥類等為主,有時也吃動物屍體和大的昆蟲。繁殖期5-7月。每窩產卵1-3枚。卵白色,被有紅褐色的斑點。烏雕被...
主要以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和昆蟲的幼蟲為食,也吃蝗蟲、甲蟲、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性食物。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汶萊達魯薩蘭國、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在中國分布於西藏、四川、甘肅、陝西、湖北...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留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亦見成3-5隻結家族群活動。性羞怯,藏身於濃密覆蓋下。鳴叫聲響亮,類似 “twee-ee-ee-ee-eet” 聲,短促鳴聲為似喘息的 “chirt-chirt-chirt-chir” 聲或 “chook-chook-chook” 聲。食物主要為昆蟲。也吃螞蟻、小甲蟲及其昆蟲碎片,動物性食物占胃內容物的100%。分布範圍...
食物以昆蟲為主,也食蛙類、蜥蜴、小鳥、鼠類等。繁殖期在5—7月,營巢於大喬木的天然樹洞,或侵占啄木鳥、鴛鴦等營巢的樹洞。窩卵數通常3枚,雌鳥孵卵,雄鳥警戒,孵化期25—26天,雛鳥晚成。鷹鴞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認定為國家二級...
食性主要吃螞蟻、鞘翅目昆蟲、蝸牛、蟋蟀、小甲蟲,蠕蟲、青蛙,也吃蜥蜴和老鼠或小型無脊椎動物。分布範圍 分布於不丹、孟加拉國、寮國、中國大陸、越南、印度、緬甸和尼泊爾。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越南。繁殖方式 主要繁殖在海拔100米...
下彎的鳥喙有助於捕捉樹皮皺褶里的無脊椎動物。一旦爬至樹梢,則俯衝到另一新樹的底部繼續攀爬。紅色木螞蟻會與旋木雀爭奪食物(無脊椎動物),因此,旋木雀儘量避免與大量木螞蟻同處一樹,否則將影響可捕獲的食物量。主食昆蟲、蜘蛛和其他節肢動物,冬天食物短缺時,落於地面覓食,並把植物種子納入食譜。旋木雀的隱藏色...
戴菊分布於歐洲和亞洲的寒溫帶地區,在中國繁殖於西部、西南和東北等地區,棲息于山地針葉林和混交林,越冬也見於低山林。戴菊主食鱗翅目和鞘翅目等昆蟲的成、幼蟲,兼食蜘蛛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冬季也吃少量植物種實。戴菊繁殖期在5-7月,營巢於雲杉和冷杉等針葉樹側枝上松蘿垂掩的隱秘處,雌雄親鳥共同營巢。...
主食榕樹、芭蕉和無花果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兼食多種昆蟲。繁殖期在3—8月,不營巢,產卵於黑領椋鳥、喜鵲和紅嘴藍鵲等鳥類的巢中,由該類鳥代為孵化育雛。噪鵑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形態特徵 噪鵑屬中型鳥類,尾長,雄鳥通體藍黑色,具...
白鵜鶘曾是中國西北地區常見鳥類,近年來由於生態環境惡化,中國野生數量十分稀少;20世紀60年代,每年有4~6萬隻在青海湖越冬,20世紀70年代以後青海湖已無越冬記錄。2000年以來在中國的遷徙和越冬記錄已十分罕見 。白鵜鶘 被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形態特徵 大型水禽,體長140-175厘米。體形粗短肥胖,頸...
斑頭鵂鶹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及東南亞各國,中國分布於華南、華中、西南及東南等地 ,棲息于山區、丘陵和平原的林地及農田地區 。斑頭鵂鶹夜行性 ,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在白天活動,清晨和黃昏時較活躍,夜晚也可捕獵。斑頭鵂鶹主要以嚙齒類、兩棲爬行類、小型鳥類和大型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斑頭鵂鶹繁殖期為5-7...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989年1月14日)二級。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