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黃腳綠鳩是中型鳥類,雄鳥的額部、眼先、頦部、喉部以及前頸等均為黃綠色,頭、頸的其餘部分為灰色,頸背處有一條寬闊的檸檬黃色橫帶向兩側擴展到整個上胸部,其後緊接著一條淡紫藍灰色的橫帶,同樣向兩側延伸向下,並且與下胸部和腹部的大塊藍灰色相融為一體。下背到腰部為黃橄欖綠色。尾上覆羽為純灰色,尾羽的基部為橄欖黃色,先端黑色。翅膀上有兩道明顯的黃色橫斑。翼角還有一個淡紫紅色斑,是它獨有的特點。下胸部和腹部為淡藍灰色,與其他綠鳩類明顯不同,肛周及覆腿羽為亮黃色而雜有白色。尾下覆羽為暗紫栗色而具白色端斑。
雌鳥和雄鳥的羽色相似,但飛羽較呈褐色,翅膀上的紫紅色範圍較小。
虹膜的外圈為玫瑰紅色,內圈為藍色。眼周裸露的皮膚為淡綠灰色。嘴的先端為淡灰色,基部為褐灰色。腳黃色,爪灰色,也是它區別於其他綠鳩類的特徵之一。
大小量度:體重♂270-295g,♀230-284g;體長♂270-342mm,♀282-315mm;嘴峰♂18-22mm,♀17-22mm;翅♂180-193mm,♀178-190mm;尾♂117-134mm,♀100-116mm;跗蹠♂22-26mm,♀22-25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黃腳綠鳩棲息於丘陵和山腳平原等海拔較低的常綠闊葉林及灌叢中,尤其是榕樹等野果豐富的樹上,有時也出現於林緣的耕地上。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集成5-6隻的小群,最多時為10餘只。清晨和傍晚喜歡站在樹頂的枝上,特別是沒有樹葉的枯枝上鳴叫。大多在樹上活動,有時會扳著一個低垂到水面的樹枝去飲水。主要以榕樹的果實為食,也吃其他植物的果實,有時還吃玉米、穀粒等農作物的種子和樹木的嫩芽等,也會到地面上去啄取砂粒和含有鹽分的泥土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孟加拉國、不丹、高棉、中國、印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4一8月,也許一年繁殖2次。雄鳥和雌鳥在3月份就開始進行求偶活動,彼此在樹木的枝頭相互追逐。雄鳥的求偶行為主要挺胸、兩翅低垂、不斷地點頭和圍繞雌鳥走動等,同時發出“咕咕”的叫聲。雌鳥也以相似的動作來應答。通常成對營巢繁殖,有時數對集中在一起營巢,曾在一棵樹上有3對同時營巢的記錄。巢甚圍簡陋,築於樹木枝杈上。主要由枯枝堆集而成,形狀呈淺盤狀。每窩產卵2枚,偶爾少至1枚和多至3枚。卵的形狀為闊卵圓形,白色,光滑無斑。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14天。
鳩鴿育雛期,在腦垂體後葉分泌的泌乳素(又稱催乳素)作用下分泌鴿乳。鴿乳是由雌鴿和雄鴿的雙側側囊淋巴區,即嗉囊床淋巴區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脫落分泌的充滿脂肪顆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組成,初乳期後逐漸加入富含乳化脂肪顆粒的乳糜液。嗦囊床上皮淋巴乳頭一般在開始進人孵化狀態的第4-5天,雄雌鴿的嗉囊床開始萌動,嗉囊床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進入育雛前狀態。第13天其厚度和寬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透明略帶黃色的鴿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鴿出殼後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開始減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續嘔雛到2周齡左右,嗉囊床開始萎縮,而鴿乳分泌也逐漸停止。食糜漿中逐漸摻入由腺胃返流而來的通過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漿,然後變成直接飼餵摻水的顆粒飼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時出殼,孵性好的鴿最長可繼續孵化延遲到第22-24天(這些都和鴿的孵性、孵化季節和胚胎髮育信息反饋、胎雛的破殼頻率等有關,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雛期往往會自動延長孵化期,而在酷暑悶熱天往往難以堅持),此時育雛鴿就會伴隨著嗉囊床的萎縮而自動停孵。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名 | |
---|---|---|
1 | 黃腳綠鳩泰國亞種 | Treronphoenicopteraannamensis |
2 | 黃腳綠鳩印度亞種 | Treronphoenicopterachlorigaster |
3 | 黃腳綠鳩斯里蘭卡亞種 | Treronphoenicopteraphillipsi |
4 | 黃腳綠鳩指名亞種 | Treronphoenicopteraphoenicoptera |
5 | Treronphoenicopteraviridifrons |
種群現狀
該物種數量在20世紀50-60年代初期,在雲南西部和西南部的雨林及季雨林中數量較多。70-80年代考察中已很少見,僅在自然保護區內尚有一定的數量。其原因是棲息地破壞,熱帶雨林大量被開墾,種植橡膠等經濟林木和作物,致使棲息環境縮小。過度捕獵,亂捕濫獵。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
-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生效年代: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