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星鴉體羽大都咖啡褐色,具白色斑;飛翔時黑翅,白色的尾下覆羽和尾羽白端是很醒目的。體上的白斑點飛行慢時易見。鼻羽污白具不顯著暗褐色基部、暗褐羽緣;眼先區為污白或乳白色;額前部為很暗的咖啡褐色到淡黑褐,頭頂和頸項則逐漸變為稍亮的暗咖啡褐;下腰到尾上覆羽淡褐黑色;尾下覆羽白色;體羽的其餘部分概為暗咖啡褐色,具眾多的白色點斑和條紋。頰部、喉和頸部羽毛具縱長白色尖端;下體、翕部、背部和肩部的羽端有點狀白斑,每一白色點斑周緣是淡褐黑。翅黑具稍淡藍灰或淡綠閃光,小覆羽尖端白色,有時中覆羽、大覆羽亦有白色尖端;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有時具細小的白色尖端,但後者常經磨損而消失;第6枚和第7枚在內翈基部具白色新月形斑,有時第5枚初級飛羽亦有較小的白斑。尾羽亮黑,中央尾羽狹窄,最外側尾羽具寬的白色端斑。翅下覆羽淡黑、尖端白。虹膜暗褐;嘴、跗蹠和足黑色。
幼鳥體羽較淡,在成鳥為白色點斑和條紋的相應位置全為淡棕色代替,並分布至頭部。
大小量度:體重♂140-200g,♀130-190g;體長♂300-380mm,♀282-350mm;嘴峰♂39-51mm,♀38-50mm;翅♂170-206mm,♀170-213mm;尾♂112-142mm,♀113-158mm;跗蹠♂35-47mm,♀37-46mm。(註:♂雄性;♀雌性)
(註:星鴉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星鴉是一種典型的針葉林鴉類。棲息於歐洲北部和東部的針葉林,活動於阿爾卑斯山,喀爾巴阡山脈,南部山區巴爾幹山脈。也發現在果園,花園,樹林和公園草地。
生活習性
星鴉單獨或成對活動,偶成小群。棲於松林,以松子為食。也埋藏其他堅果以備冬季食用。動作斯文,飛行起伏而有節律。星鴉收集松子,儲藏在樹洞裡和樹根底下,準備冬天吃。冬天星鴉從這個地方遊蕩到哪個地方,從這座森林飛到另一座森林,享用著它們儲藏的松子。其實它們每個星鴉每天找到的儲藏的食物不一定是自己儲藏的,自己儲藏的松子也可能成為別人的食物。它們無論誰飛到一片新林子,就到處尋找松子,因為總有別的星鴉藏下的種子。它把樹洞扒拉開看看,到樹根底下翻檢,刨開灌木叢,就是大雪覆蓋的灌木叢下,它們也能找到自己同類藏下的食糧。
叫聲乾啞的“kraaaak”,有時不停地重複。不如松鴉的叫聲刺耳。輕聲而帶哨音和咔噠聲的如管笛的鳴聲,以及嘶叫間雜模仿叫聲。雛鳥發出帶鼻音的咩咩叫聲。
繁殖方式
星鴉夫妻配對並占領同一領土。鳥巢是相當大,建在針葉樹上,距地面高度10米以上,用樹枝,地苔建成,內紂苔蘚,乾草。雌鳥每巢產3至4枚卵,孵化期16至18天。孵化期間,雌雄鳥輪流臥巢孵化,這在鴉類中很少有,相當不尋常。孵化後的幼鳥3或4周后離巢飛行。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義大利、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馬其頓、蒙古、黑山、緬甸、尼泊爾、荷蘭、挪威、巴基斯坦、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烏克蘭。
中國東北、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四川、雲南、新疆、西藏和台灣。
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星鴉指名亞種 | Nucifraga caryocatactes caryocatactes | Linnaeus, 1758 |
---|
2 | | Nucifraga caryocatactes hemispila | Vigors, 1831 |
---|
3 | | Nucifraga caryocatactes interdicta | Kleinschmidt & Weigold, 1922 |
---|
4 | 星鴉日本亞種 | Nucifraga caryocatactes japonica | Hartert, 1897 |
---|
5 | | Nucifraga caryocatactes macella | Thayer & Bangs, 1909 |
---|
6 | | Nucifraga caryocatactes macrorhynchos | C.L. Brehm, 1823 |
---|
7 | 星鴉印巴亞種 | Nucifragacaryocatactesmultipunctata | Gould, 1849 |
---|
8 | | Nucifraga caryocatactes owstoni | Ingram, 1910 |
---|
9 | | Nucifraga caryocatactes rothschildi | Hartert, 1903 |
---|
10 | | Nucifraga caryocatactes yunnanensis | Ingram, 1910 |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