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用海洋生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勤部衛生部、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編著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 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勤部衛生部、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
- 出版時間:1977年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類別:本草類中醫著作
- 首版時間:1977年
- 標識號:CN : 14171.251
《中國藥用海洋生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勤部衛生部、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編著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
《中國藥用海洋生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勤部衛生部、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編著的一部本草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全書收載藥用海洋生物一百四十七種,分海藻、腔腸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魚類、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其他共九大類。每種生物按名稱、漢語拼音、拉丁名、別名、科別、形態特徵、分布、藥用...
作為一種海洋生物,“海洋星蟲”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我國多種本草記載了其食用和藥用價值,甚至有些地區用其代替中藥冬蟲夏草,東南沿海民間稱其為“海洋冬蟲夏草”,閩南人稱之為“動物人參”。中醫認為星蟲性味甘、鹹、寒,有清肺補虛、滋陰降火的功效。臨床實踐證實,食用海洋星蟲對骨蒸潮熱、陰虛盜汗、肺虛咳喘、...
目前,可作藥用的海洋生物達1000餘種。我國現代海洋藥物的發展是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向海洋要藥”、“開發海洋湖沼資源,創建中國藍色藥業”的戰略構想之後,結束了緩慢發展的歷史,進入高速發展的新時期的。相繼成立了中科院海洋所、植物所,及農業部黃海所,青島海洋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批海洋生物研究...
《南海海洋藥用生物》是197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編著。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72—1976年到廣東沿海和西沙群島以及廣西沿海向漁民民眾調查訪問所得的資料加以精選編寫而成,共蒐集海產藥用生物213種,分別對它們的拉丁名、俗名、形態習性、分布、棲息地...
歷任廈門大學生物學系副主任、廈門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動物學會理事、福建省動物學會常務理事等職。洪水根教授長期從事細胞生物學、海洋動物發育生物學及海洋天然活性物質的開發研究,尤其開展鱟(1aorseshoe crab)生物學研究愈30年。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科學基金12項...
《海洋生物藥材》是一本圖書。簡介 海洋生物藥材是從某些海洋生物或其器官中提取的具有醫藥療效物質而製成的海洋藥物。中國《黃帝內經》,漢張仲景《傷寒論》,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均有以海洋生物作藥材的記載。經過不斷的試驗,現今已能從海洋生物中製取抗癌,治療心血管疾患,麻醉,驅蟲,治療風濕關節炎等有效藥物...
在中國,河豚魚主要被加工成鹽乾製品,大部分用於出口。以中國福建省為例,2002年進入福建的海捕河豚魚產量在60000噸以上,其中40%用於生產河豚魚烤魚片,30%出口至日本、韓國。河豚魚體內富含膠原蛋白,可以使皮膚增白,增彈;河豚魚肝臟中的噸噸X是一類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具有麻醉、止疼、抗腫瘤之功效;河豚魚精巢...
海洋藥物已由技術積累進入產品開發階段,將在抗愛滋病、抗腫瘤、衛生保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已知藥用海洋生物約1000種,分離得到天然產物數百個,製成單方藥物十餘種,複方中成藥近2000種;獲國家批准上市的海洋藥物約10種,獲“健”字號的海洋保健品有數十種。各國通過多年研究,現已知230種海藻含有多種...
《有機化學》、《分析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藥用生物資源學》、《海洋藥用生物技術》、《海洋製藥學》、《近代有機合成》、《海洋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發展前景 就業方向 醫藥類企業:海洋藥物生產、技術管理、藥物檢驗、質量控制、藥物行銷、藥物管理。考研方向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學、...
節肢動物是動物中最大的一個門類,在已知的100多萬種動物中,它約占85%。該門類動物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附肢分節,故名節肢動物。在中國海共記錄節肢動物4362種,約占中國海全部海洋生物種的1/5。鱟 鱟(音hòu)的長相既像蝦又像蟹,人稱之為“馬蹄蟹”,是一類與三葉蟲(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
海藻是海洋生物中的一個大家族。從顯微鏡下才能看的見得單細胞硅藻、甲藻,到高達幾百米的巨藻,有8000多種。褐藻是海洋中特有的藻類職務,其特點就是體型巨大,巨藻、墨角藻、囊葉藻、海帶、馬尾藻就是其中著名的褐藻。海帶是中國人民喜歡食用的海產品。它不但海味十足,而且營養豐富,含有碘等多種礦物質和多種...
海洋藥用生物 海洋藥用生物(marine pharmaceutical organism)是2008年公布的資源科學技術名詞。定義 海洋生物體本身或其提取物質作為藥物的生物。包括海洋細菌、海洋真菌、海藻和海洋動物等各個門類的多種生物。出處 《資源科學技術名詞》第一版。
始終保持其形態,堪稱海洋里的遠古遺民,它們與三葉蟲是同一個期紀的動物。在原始魚類剛剛問世、恐龍尚未崛起之時,鱟就是距今3.95-3.45億年前泥盆紀(一說2.25億年前的二疊紀)繁盛的海洋居民了。雖經數億年的滄桑之變,但該物種依然如故,變化甚微。因此有“生物活化石”之稱。分類 中國鱟和巨鱟有時會被...
水蛭分布於中國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等地;在日本也有分布 。水蛭多屬淡水動物,但也有海洋和水陸兩棲的水蛭物種。水蛭屬於體外寄生蟲,以吸血或食腐肉為生,身體有環帶,與蠕蟲不同的是,水蛭的環帶只有在繁殖期才可見 。產卵期為5月,下旬孵出幼蛭,每個繭內的幼蛭數為13-35條,多數20條...
藥用價值 海蚯蚓屬環節動物門多毛綱,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底棲無脊椎海洋生物(蛋白質含量高達68%),它是魚、蝦、蟹人工育苗和養殖的優質活體天然餌料,也是餐桌上的美味海鮮品,又是極好的釣餌,人稱“萬能釣餌”,還是生產海洋保健食品和抗癌、防癌、免疫及防輻射的海洋生物藥品的主要原料 海蚯蚓體內含有大量人體...
4、治疝氣:海蒿子,昆布各15g,小茴香30g。水煎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5、治身上生贅肉:海藻為末敷,仍煎海藻酒服之,則去。(《普濟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或搗敷。禁忌 不宜與甘草同用。脾胃虛寒者禁服。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夏、秋二季采撈,除去...
鱟是典型的雜食動物,攝食海洋浮游植物、微藻類及底棲無脊椎動物,成鱟和幼鱟大都以雙殼類和多毛類生物為食。從鱟身體中提煉出的鱟試劑、鱟素及其類似物,在醫學上具有極高的價值,尤其中國鱟是鱟試劑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遭受大規模捕殺;同時由於棲息地喪失等原因,美洲鱟和中國鱟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美洲鱟被列入《...
具體投放在哪些島礁上還要根據底質、地形、海洋生物生長等情況而定。一般以石質為好,硬砂泥次之,以潮流較緩的內側地形較合適;在長有珊瑚枝的地方附產卵量最多,長有羊棲菜、吳蚣藻的地方次之。附卵器投放時間以自然海水溫度、水中浮游生物量等情況來判定。通常海水溫度上升到14℃時,產卵場海域就有較多的浮游...
的海洋棘皮動物。海葵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沒有,並有著各種各樣的顏色,而且多數不移動,有的偶爾爬動或以翻慢筋斗的方式移動。海葵外表很像植物,暖海海域中的個體較大,身體呈圓柱狀,一端是基盤,附著在海底岩石或其他物體上,另一端是口盤,周圍有幾圈觸手。在中國東海,太平洋側花海葵數量之多可達到每...
牡蠣是世界第一大養殖貝類,是人類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資源之一,也是中國沿海最常見的貝類之一。牡蠣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其軟體部不僅可以食用,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牡蠣殼可以作為中藥材及燒石灰的原料及家禽、家禽的飼料等。動物學史 歷史演變 研究結果表明,牡蠣科起源於早侏羅紀(約180百萬年前)環北極地區...
(1-3方出自《中國藥用海洋生物》)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孕婦不宜多食。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去除雜質,洗淨,鮮用或曬乾。形態特性 石花菜 又名沙根子、大本。藻體紅帶紫色,軟骨質,叢生,高10-20(-30)cm,主枝亞圓柱形、側扁,羽狀分枝4-5次,互生或對生,分枝稍...
不過,當小海龍能在海中自由生活時,它們的父母就不承擔餵養子女的義務,小海龍就得自行覓食,去追逐海洋中的小生物來養活自己。炮製和用法 【炮製】海龍:用水刷淨,切塊或搗碎。酒制海龍:取淨海龍,用黃酒潤透,微火烘烤至黃色酥脆即成。【歸經】肝;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研末,1.5-3g。
這些藻類能忍受海浪的直接拍打及洋流的衝擊,其中,珊瑚藻及邊孢藻等,可以從海水中吸收石灰質蓄積體內,一方面增強骨架,抵抗水流,一方面降低體內有機質的比例,使其它海洋生物不愛啃食,也有助於珊瑚的造礁。這些在潮間帶五顏六色的藻類,一到夏天,就逐漸消失了,但在潮間帶以下,終年為海水所覆蓋的亞潮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