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縣羌族博物館是一座地方性民族博物館,坐落在茂縣縣城羌興街南端,占地面積4329平方米,陳列面積10000餘平方米,於1988年羌族傳統節日“羌歷年”時正式開館,是我國的羌族博物館。
2020年12月,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茂縣羌族博物館
- 地理位置:茂縣縣城羌興街南端
- 類別: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
-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為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元旦、春節、五一、國慶逢周一不閉館)。 開放時間為:夏季9:00—16:30,冬季9:30—16:00。
- 門票價格:免費
- 館藏精品:漢白玉佛像
- 開館時間:1988年
歷史沿革,重建工程,館藏文物,所獲榮譽,作用價值,
歷史沿革
羌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和其他民族一道在岷江上游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農牧文化,為保護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從遠古一直保留下來,歷經數千年之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羌族和其他民族一道在岷江上游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農牧文化,為保護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茂縣在20世紀20年代末設立文物館,開展文物整理髮掘工作,發掘整理出大批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和技術價值的精美文物。展品有茂縣地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錛、石箭鏃;春秋至西漢岷上游石棺葬文化的典型代表器物雙耳罐和青銅飾品、禮器、兵器以及細緻小巧的玉石工具;有民國時期流傳到茂縣城的漢白玉佛像;有羌族服飾和工藝品及樂器等,有體現羌族建築藝術、婚姻、民俗、宗教等方面的實物和照片。
20世紀年代初興建羌族博物館,以介紹羌族歷史和民俗風情為主,分為“岷江上遊歷史文物陳列”、“羌族民俗文物陳列”、“紅軍長征過羌寨革命文物展覽”、“羌族文物精品展覽”四個部分。紅軍長征過羌寨反映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長征經過茂縣時的情況,展出有紅軍留下的蘇維埃錢幣、文稿、石刻標語,槍枝以及羌民收藏的紅軍軍事教材、紅軍衛生學校教材等珍貴文物。還有紅軍長征過羌寨時留下的槍枝、文告等。其中部分精美展品曾參加過中國歷史文物館舉辦的“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四川省博物館舉辦的“四川民俗文物精品展”。
中國羌族博物館是集收藏、保護、展示和研究為一體的服務平台,是弘揚羌文化的重要視窗,是羌民族靈魂的新家園。古老的羌族文化將在這裡得到集中展示和傳承。一九八四年在中央、省、州的關懷支持下,中國羌族的主要聚居地茂汶羌族自治縣(今茂縣)成立了“羌族博物館”。“5·12”地震前茂縣羌族博物館是全州的博物館,也是全國的羌族博物館。一九八六年由國家民委、四川省文化廳撥款所建的“羌族博物館”在縣城羌興街南端竣工,羌族博物館占地面積4329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3655平方米,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
重建工程
茂縣是我國最大的羌族聚居區和羌民族文化核心區,“5·12”大地震使茂縣羌族博物館遭到嚴重破壞,恢復羌族博物館成為當地災後重建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地政府邀請設計單位設計了10多個建設方案, 最後敲定了一個最佳方案。按照規劃設計,茂縣在縣城對面修建新羌城,博物館則位於新羌城中的水溪村位置。規劃投資達到7000多萬,占地60畝,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據設計人員介紹,中國羌族博物館將體現民族傳統和地域特點,“藍天雪域為景,碉樓青山為台”將成為博物館未來風貌最好寫照。
茂縣在地震前就已成為川西北著名的旅遊集散地。在重建中,茂縣提出了重新恢復打造成為“羌文化旅遊目的地”和“川西北旅遊集散地”的計畫。按照規劃,從成都方向來的遊客進入新羌城時,第一眼就能看到茂縣地標“中國羌族博物館”。當地新規劃的羊兒街將建成類似“拉薩八角街、麗江四方街、陽朔西街”等民族特色頗濃的旅遊文化商業街道。
2009年3月30日,茂縣當地政府宣布,將投資7000多萬元,在5·12地震周年日重建中國羌族博物館。
2009年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極重災區四川茂縣,隆重舉行了紀念“5·12”抗震救災一周年暨羌族博物館重建奠基活動,近萬名民眾身著民族服飾或深色服裝,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
2010年3月5日,新的羌族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新建的羌族博物館背靠青山、面向岷江,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包括文物中心庫房、文物展演廳、文物保護科研區等六大區域。總投資1.3億元,其中由山西對口支援7586萬元,重建的博物館館體建築有3個區域,之間用連廊連線,地上最高建築為4層,還有一個高達19米的獨立塔,塔體設計為羌族特有的羌雕式樣。新的羌族博物館將提高抗震性能,地下特別設定了隔震層,結構上採用鋼結構體系,抗震等級按8度設防。
羌族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在考古發掘、展覽陳列、文物徵集、文物保護、民族研究等領域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績。二十多年來,茂縣羌族博物館收藏了上萬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民族文物。聞名世界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在茂縣也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遺蹟和遺物,為建設羌族博物館打下了堅強的物質基礎,為舉辦陳列、展覽提供了內容保障。
汶川大地震中,有2萬多羌族人去世或者失蹤,占羌族總人口數的10%。全國最大的羌族聚居區和羌文化核心區茂縣遭遇空前劫難。歷史悠久、絢麗多姿的羌文化未能倖免,損失極為慘重。為了保護館藏的近萬件文物,2008年7月4日,文物轉移車隊由茂縣出發,經松潘、平武、江油、綿陽抵達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將轉移文物安全有序地放置進了庫房。之後,茂縣羌族博物館6箱絲織文物(民俗)由金沙遺址博物館地下庫房安全轉移至成都博物院文物保護研究中心。至此,文物千里大轉移順利完成,羌族珍貴的文化遺產終於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幾乎在大災難發生的同時,茂縣羌族文化就邁出了重建的步伐。山西人民的傾力援助下,總投資13868萬元、占地面積60畝、總建築面積10653平方米、展陳面積4229平方米的茂縣羌族博物館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2012年6月18日,近10000件文物在離開茂縣4年之後又重新回到了中國羌族博物館。
近萬件珍貴文物被分別成列在了自然廳、地震廳、信仰廳、羌源廳、民俗廳、重寶廳、營盤山廳、紅軍廳八個展廳,充分展示羌族地區的歷史面貌和文化脈絡,體現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館藏文物
茂縣羌族博物館有館藏文物7000多件,“5·12”汶川地震中,博物館建築成為危房,1000餘件館藏文物被損毀。後來重建的博物館成為國家級博物館和羌族文化研究中心,同時它也是整個阿壩州地區災後重建以來開工建設的最大的文化設施。
重建後的博物館新址位於縣城主幹道旁,背靠青山、面向岷江,占地60畝,建築面積為10000平方米,包括文物中心庫房、文物展演廳、文物保護科研區等六大區域。總投資1億3868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983萬元,對口支援7885萬元。
新的羌族博物館主體建成後,存放在成都的文物將被全部接回。同時,茂縣文化局也在民間徵集代表性的羌族文物,截至2010年,已經收集到近800件珍貴文物。
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作用價值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羌文化學術和研究基地,茂縣羌族博物館以全新的面貌典藏歷史、傳承文明,是集收藏、保護、展示和研究為一體的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