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於1989年在DCS中心基礎上籌建,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 時間:1989年
  • 屬性:非盈利
  • 性質:實驗室
概況,歷史沿革,基礎設施,研究領域,學術委員會,

概況

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於1989年在DCS中心基礎上籌建,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中國科學院軟體所參與共建。2008年實驗室依託單位變更為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實驗室現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實驗室的總體目標是,為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科學依據;對前沿性和前瞻性信息安全科學問題進行創新性研究,以促進和推動信息安全學科的發展;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安全技術和系統,以滿足國家和行業部門的需求;為國家培養高水平的信息安全專業人才。
自成立以來,實驗室承擔科技部、中科院、發改委、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密碼管理局等國家部委的重要項目150餘項。實驗室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國家級獎勵8項,省部級獎勵20項,發表文章2500餘篇,專著譯著90餘部,獲得國際、國內發明專利69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30餘項。實驗室舉辦國際重要學術會議20餘次,近年年均接待國外來訪專家學者50餘人。實驗室已培養博士研究生176人、碩士研究生224人。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97人,流動人員(包括高級訪問學者、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等)248人。實驗室擁有4200多平方米的科研辦公用房,建有國內一流的密碼和網路安全科研環境,裝備有網路數據存儲分析系統、高性能伺服器群、網路處理器開發平台、網路分析測試儀等科研設備1065台/套,具備千兆級高速網路吞吐、高性能計算和大規模存儲能力。
中國科學院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歷史沿革

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最初是於1989年在中國科學院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下簡稱“DCS中心”)基礎上籌建,而DCS中心前身是1980年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肯成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電子密鑰研製小組(EKOS)。198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式批准成立DCS中心。2007年7月,DCS中心成為事業單位獨立法人,2014年被取消獨立法人資格。
實驗室於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後於1999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
實驗室2012年之前依託於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下簡稱“軟體所”)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下簡稱“國科大”)兩個單位,其中依託於國科大的部分稱為中國科學院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簡稱DCS中心,是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創建者。依託於軟體所的機構地址曾為中國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四街4號,依託於國科大的機構地址曾為中國北京市石景山區玉泉路19號甲,但在2012年實驗室實體絕大部分遷入信工所,主要由此研究所的第一研究室(原屬軟體所)和第三研究室(原屬國科大)組成。留在軟體所的實體更名為可信計算與信息保障實驗室(TCA),其人員不再屬於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國科大的國家計算機網路入侵防範中心(NCNIPC)的人員也曾屬於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不過在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遷入信工所以後,此中心沒有遷入信工所,因此其人員也不再屬於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歷任領導
屆別
任期
主任
副主任
第一屆
1989-1994
趙戰生
董文彬、楊君輝
第二屆
1995-1997
趙戰生
戴英俠、荊繼武、楊君輝
1998-1999
趙戰生(常務)、戴英俠、荊繼武
第三屆
2000-2007
荊繼武、林東岱
第四屆
2008-2012
馮登國
荊繼武、林東岱、李寶
第五屆
2013-2014
-
林東岱(常務)、荊繼武、李寶
2014-

基礎設施

中心已建成一流的網路安全環境。設備種類齊全,包括超級伺服器SGI Origin2000,IBM、HP、SUN、Compaq、Dell等專用伺服器以及Aix、Solaris、HP-UX、NT等系統平台,Bull、Gemplus 等智慧卡的開發環境。

研究領域

實驗室根據信息安全學科的特點,國際信息安全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以及對國家經濟建設和安全的重要作用,制定了如下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
方向1:密碼學
§ 密碼學相關數學理論與方法
§ 密碼算法設計與分析理論與技術
§ 密碼算法檢測評估方法與實現技術
§ 新型密碼理論與技術(量子信息密碼學、網路密碼學、視覺密碼)
方向2:安全協定
§ 安全協定的形式化分析與驗證理論
§ 安全協定的複雜性理論及套用
§ 安全計算協定理論
§ 實用安全協定的設計、分析與檢測技術
§信息安全體系
方向3:網路與系統安全
§ 網路安全體系結構
§ 認證、授權與責任認定理論與技術
§ 可信計算安全技術
§ 作業系統與資料庫安全技術
§ 無線與移動通信網路安全技術
§ 網路空間信任體系
§ 智慧型終端安全
§ 物聯網安全
方向4:信息對抗理論與技術
§ 逆向分析與可控性技術
§ 網路與系統脆弱性分析與風險評估方法
§ 入侵檢測、取證、監控與應急回響技術
§ 惡意代碼分析與防範模型與技術
§ 網路攻擊技術
§ 信息隱藏與數字智慧財產權保護技術

學術委員會

  • 學術委員會主任:裴定一教授
  •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蔡吉人院士
  • 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小雲教授、方濱興院士、馮克勤教授、馮登國研究員、陳克非教授、何大可教授、何德全院士、沈昌祥院士、楊義先教授、林永年院士、周仲義院士、荊繼武教授、胡愛群教授、黃民強院士、黃繼武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