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為展示2009年中國田野發掘和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進一步增進學術交流、促進學術研究、推進我國文物考古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考古雜誌社承辦的第九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於2010年1月13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 舉辦時間:2010年1月13日
  • 地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
  •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為展示2009年中國田野發掘和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進一步增進學術交流、促進學術研究、推進我國文物考古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考古雜誌社承辦的第九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於2010年1月13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
此次論壇邀請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6位學者就2009年的6項考古新發現作學術講演,並邀請了6位知名學者對考古新發現進行評論並組織討論。出席會議的還有國家文物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國際合作局等部門的有關領導,以及在京的考古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博物館和有關出版單位的專家及學者總計200餘人。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文物報、京華時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等新聞媒體的記者也出席本次報告會並進行了採訪報導。論壇由考古雜誌社社長施勁松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國家文物局辦公室主任劉曙光在開幕式上先後致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本次報告按各項考古發現的時代早晚為序進行,每場學術講演結束後,與會學者圍繞報告的內容展開熱烈而充分的討論。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館員周潤墾就江蘇張家港市東山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情況進行了介紹。東山村遺址發現了馬家浜文化和崧澤文化時期的遺存,其中最重要的收穫是崧澤文化時期的聚落,包括房址和墓地。墓地中最重要的發現是高等級大墓。已清理5座崧澤文化早中期高等級墓葬,有2座是迄今發現的崧澤文化墓葬中規模最大的。針對該項重要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巍主要從文明探源的角度進行了評論。他指出,東山村崧澤文化早中期高等級大墓的發現,對探討長江下游地區社會複雜化開始出現的時間、權力的出現等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並認為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進程應在崧澤文化早期就已開始。與會學者還圍繞崧澤文化墓葬的分期、大墓有無發現葬具的痕跡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曹建恩就內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作了學術報告。二道井子遺址堆積深厚,平均深達8米。發現了環壕與城牆,並清理了149座房址。其中發掘區北部的F8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牆體存高2米,面積近110平方米,其南部發現300平方米的“地面”。發掘區南部還清理了四組由院牆、房址、窖穴構成的院落。二道井子遺址遺蹟保存完整,是目前所見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針對這項重要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外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朱延平進行了評論,他分析了二道井子保存完整、沒有被後期干擾的因素,並指出保存如此完整的聚落遺址,對探討當時的聚落形態、社會組織結構及夏家店下層文化與夏家店上層文化的關係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與會學者還對如何評估該遺址在夏家店下層文化中的位置、聚落如何進行分期、聚落是否有布局規劃以及是否有屬於貴族等級的院落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鄭同修介紹了山東高青縣陳莊村西周遺址的發掘情況。該遺址發現一座西周城址,並清理灰坑、窖穴、夯土台基、房基、墓葬等遺蹟,其中最重要的是西周城址和夯土台基的發現。城址的時代為西周早中期,是目前魯北地區發現的第一座西周城址。夯土台基從內向外依次為圓圈、方形、長方形及圓圈相套疊的夯築花土堆積,似與祭祀有關。夯土台基上還發現了馬坑。此外,該遺址出有刻“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等銘文的青銅器、殘存刻辭的卜甲殘片等重要遺物。
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伯謙進行了評論。他指出,陳莊村西周遺址的清理,對研究西周時期的封國齊國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同時,該遺址的發現,也提出了許多需深入探討及研究的問題,如城的性質、夯土台基的祭祀對象、銘文中的“豐”與以前所見的“夆”的關係等。與會學者還對夯土台基的性質、銅器銘文的考證等進行了探討。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偉斌就河南安陽縣西高穴曹魏高陵的地理位置、墓葬形制、出土遺物等進行了詳細介紹,並根據墓葬的形制與規模、出土遺物、刻銘石牌銘文的內容及字型、墓主骨骼的鑑定,結合魯潛墓誌和西門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並參考相關歷史文獻,確認所發現的墓葬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針對這項重要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劉慶柱進行了評論並組織討論。他主要從墓葬的形制、時代、空間分布、刻銘石牌的內容等方面,對西高穴大墓定為曹操高陵的證據進行了補充。與會學者就畫像石的出土位置、墓葬形制的比較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蘊介紹了陝西藍田縣五裡頭北宋呂氏家族墓地。共清理了29座墓葬(成人墓葬20座、嬰幼兒墓葬9座)和東、西、北三側圍溝,以及勘探家廟遺址一座,較完整地揭示了北宋呂氏家族墓地的全貌。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對於這項重要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孟凡人進行評論並組織討論。他指出,呂氏家族墓地在迄今已發現的宋代家族墓地中,是規模最大、形制保存最完整、墓穴數量和可包括的輩份最多、配置層次和序列最清楚的家族墓地,是一處少見的具有歷史地位的高等級家族墓地,對研究北宋家族墓地的規制、形制布局、葬制和葬俗等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會學者對家族墓地的後期保護與展示、空穴的功能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肖發標介紹了江西高安市華林宋元明時期造紙作坊遺址的發掘情況。除在石腦頭溪兩岸清理7座舂打竹麻的水碓外,還在福紙廟作坊發掘區揭露出宋代的漚竹麻坑、陶引水管和燒灰料的灰坑;元代的漚竹麻坑和抄紙坊;明代的漚竹麻坑和燒灰料的灰坑、蒸煮竹麻的大片燒土塊、曬料與拌灰的工作檯、堆放石灰的混砂土以及漚竹麻坑的尾砂坑等與古代造紙工藝有關的遺蹟。該遺址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處造紙作坊遺址。
針對這項重要發現,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蘇榮譽進行了評論並組織討論。他主要從技術史的角度對華林宋元明造紙作坊遺址的重要意義進行了評述,認為發掘出的造紙作坊遺蹟,基本上反映了從伐竹到製漿的造紙工藝流程,對探討造紙術的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與會學者對所造竹紙的檔次、遺址與明代西山造紙官局所轄紙廠的關係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學術報告和討論結束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雲翔進行了論壇總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