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榮(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王學榮,男,1967年7月25日出生,籍貫寧夏平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學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寧夏平羅
  • 出生日期:1967年7月25日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個人履歷,任職情況,學術簡歷,獲獎情況,代表作品,

個人履歷

1990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 學系考古學專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2000年10月晉升為副研究員。先後在湖北棗陽雕龍碑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和安陽殷墟遺址從事考古發掘研究,其中偃師商城遺址工作近15年。1998~2004年曆任偃師商城考古工作隊副隊長、隊長,2003~2004年兼任殷墟孝民屯(聯合)考古隊副隊長,發掘現場總指揮,主持殷墟孝民屯遺址的大規模發掘。主要從事夏商考古、古代城市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王學榮
1991起一直致力“河南偃師商城遺址”的發掘與研究工作。偃師商城遺址是距今3600年前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都。所主持或具體負責的十多項考古發掘與研究項目,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一定影響。1996年~2001年,作為主要成員之一參與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等四個國家級或院部級重大課題,取得了多項具突破性的重要科研成果,多次獲表彰和獎勵。2002年至今,作為主要成員之一仍承擔著國家社科基金和院A類重點課題三項,主持院B類重點課題一項。

任職情況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偃師商城考古隊副隊長、隊長;殷墟孝民屯(聯合)考古隊總指揮。
現任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學術簡歷

2009年10月,策劃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國情考察活動項目“長江流域考古遺址展示利用之現狀·湖南省調研”。
2009年05月~2009年10月,參加國家文物局項目《大遺址考古工作指導意見》制定。
2009年4月,策劃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國情考察活動項目“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福建省調研”。
2008年07月~2009年04月,參加國家文物局項目《考古發掘工地檢查驗收標準》制定。
2008年08月~2008年10月,參加國家文物局項目《(唐)大明宮遺址考古規劃》制定。
2008年06月~2010年12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研究項目《殷墟孝民屯》。
2008年05月~2008年09月,參加國家文物局項目《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標準》制定。
2008年03月~2009年11月,共同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中國考古學的方法與技術》之子項《田野考古的調查與發掘方法》。
2008年03月,共同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國情考察活動項目“長江流域考古遺址展示利用之現狀·四川省、貴州省和重慶市調研”。
2008年01月~2010年,負責《山西省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文物實驗室考古發掘與保護》項目。
2007年10月~2011年12月,策劃設計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項目《文化遺產保護與當代中國社會》,並任項目執行辦公室主任。
2007年09月~2008年06月,參與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項目《河南省偃師商城宮城遺址保護性展示設計方案》設計。
2007年09月~2008年06月,參與“十一五”國家重大文化項目《‘指南針計畫’—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價值挖掘與展示》子項《古代人居環境建設發明創造項目可行性研究》。
2007年08月~2008年10月,主持《安陽市博物館館藏(青銅器和書畫)文物修復保護》項目。
2007年9月,共同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國情調研項目“絲綢之路中國境內遺址保護現狀·2007年度調查”。
2007年03月~2009年06月,主持中國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出土文物現場移動實驗室研發》課題《出土文物現場應急處置與保護》。
2006年08月~2007年04月,參與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項目《河南省偃師商城遺址本體保護工程(2006年度)大城西城垣地面標識工程設計方案》設計。
2006年05月~2008年04月,設計和管理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國情調研項目《中國大遺址保護現狀》。
2004年12月~2006年08月,參加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項目《“十一五”國家重要大遺址保護規劃綱要》制定。
2004年10月~2010年12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殷墟孝民屯》。
2004年05月~2009年12月,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偃師商城研究》。
2003年03月~2004年05月,主持殷墟孝民屯(居址、墓葬群和青銅器鑄造)遺址發掘。該項發掘是60年來,殷墟考古規模最大的一次發掘,一定程度上改變學術界對殷墟遺址西部區域的傳統看法。該項目獲國家文物局“2003~2004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二等獎。
2002年05月~2009年12月,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研究項目《偃師商城》。
2002年02月~2002年11月,主持偃師商城遺址勘探和測繪,首次獲得偃師商城遺址精確位置圖,並有許多重要發現。
2001年03月~2001年12月,主持偃師商城宮城遺址祭祀A區和B區的發掘。
2001年02月~2004年12月, 參與《河南偃師商城遺址保護規劃》研究和制定
2000年10月~2000年12月,主持偃師商城宮城遺址祭祀C區的發掘。祭祀區性質的確認,根本上更改了近20年來對偃師商城宮城北部所謂“大灰溝”的認識。該項目成果獲首屆中國考古論壇年度考古重大發現。
2000年03月~2000年07月,主持偃師商城宮城池苑遺址(水池和水道)的發掘。
1999年10月~1999年12月,主持偃師商城宮城遺址第二號、三號、八號、九號、十號宮殿建築基址等的發掘。
1999年02月~1999年06月,主持偃師商城宮城遺址第一號宮殿建築(御廚)和特殊(盥洗)功用建築的發掘。
1998年06月~1999年12月,參與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重點項目《偃師商城宮城遺址保護與展示方案》設計。
1997年10月~1997年12月,主持偃師商城大城西城牆及小城城牆西北隅(城牆、道路和墓葬)的發掘,該項目成果獲“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8年該項目於宮城的發掘一道,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6~1998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二等獎。
1997年07月~1997年12月,參與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項目《偃師商城東北隅考古發掘現場保護與展示方案》設計。
1997年01月~2000年12月,參與“九五”國家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中國考古學·夏商卷》研究
1996年11月~2001年05月, 參與“九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
1996年10月~1998年12月,參加偃師商城宮城遺址第一號、二號、三號宮殿建築的發掘。此項發掘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
1996年05月~1997年05月,主持偃師商城大城東北隅(城垣、護城河、道路、墓地和青銅鑄造遺址)發掘。此項目成果被“夏商周斷代工程”辦公室公布為首批取得的重大成果。
1996年03月~1996年05月,主持偃師商城宮城遺址(內大型建築群的)勘探與測繪,為1996年10月開始的大規模發掘奠定基礎。
1994年10月~1995年05月,參加偃師商城西一城門(城垣、道路、護城河、城門、水道)的發掘。
1994年02月~1994年06月,參加偃師商城府庫遺址(第Ⅱ號建築群遺址和水池等)的發掘。
1992年06月~1992年12月,負責偃師商城作坊區和部分大中型建築基址的發掘。
1991年10月~1992年05月,參加偃師商城府庫遺址(第Ⅱ號建築群遺址和其城垣等)的發掘。
1990年10月~1990年12月,參加湖北棗陽雕龍碑遺址的發掘。

獲獎情況

論文《偃師商城和二里頭遺址的幾個問題》199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青年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考古報告《河南偃師商城“小城”發掘簡報》(合著)2001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論文《試論偃師商城小城的幾個問題》(合著)2001年 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2年,該文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專著《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合著)2005年獲“夏鼐考古學獎”一等獎;2007年獲第三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一等獎。
偃師商城小城與宮殿區發掘項目,獲國家文物局“1996~1998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二等獎
殷墟孝民屯發掘項目,獲國家文物局“2003~2004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二等獎

代表作品

1、《偃師商城“宮城”之新認識》,《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8年。
2、《偃師商城和二里頭遺址的幾個問題》,《考古》1996年第5期。該文199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青年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3、《偃師商城布局的探索和思考》,《考古》1999年第2期。2000年該文以1999年度重要科研成果的形式,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年鑑》。
4、《河南偃師商城“小城”發掘簡報》,《考古》1999年第2期,合著。2001年該文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5、《試論偃師商城小城的幾個問題》,《考古》1999年第2期,合著。2001年該文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6、《河南偃師商城第II號建築群遺址研究》,《華夏考古》2000年第1期。
7、《中國考古學·夏商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合著。
8、《偃師商城廢棄研究——兼論與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和鄭州小雙橋遺址的關係》,《三代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05年。
9、《偃師商城第一期文化研究》,《三代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05年。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