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軟體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軟體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軟體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二級學院。

學院其前身為創建於1984年的計算機科學系,2001年撤系建院,成立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2019年院部調整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0年,為深入貫徹國家軟體發展戰略,滿足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及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與青島市政府、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東軟集團、海信集團共建青島軟體學院,並於2021年12月獲批國家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

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師資力量,科研成果,人才培養,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特色,

學科建設

學院學科發展迅速,計算機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第307名(2024年3月),排名前3.81‰。設有先進科學與工程計算、油氣人工智慧2個交叉學科博士點,計算機技術與資源信息工程二級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擁有資源信息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其中,計算機套用技術為山東省重點學科。

教學建設

學院參與共建化學品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深層油氣全國重點實驗室;建有海洋物探及勘探開發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綜合環境數位化與模擬分中心、智慧型油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石油工業軟體智慧型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能源工業大數據發展創新實驗室、青島市隨鑽儀器及信息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市油氣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青島市大型石油工業軟體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層次、體系化的高端科研實驗平台。形成軟體工程理論、軟體工程技術、油氣領域軟體服務工程、智慧型信息處理、網路與服務計算、圖形圖像與可視化、數據科學與信息系統等特色鮮明的學科方向,積累了大量優秀科研成果。

師資力量

擁有一支高學歷、高水平、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20人,其中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16人,副教授53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60人。有國家級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席學者1人,國家級人才2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1人;省部級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人,泰山青年學者3人,山東省青年科技獎2人;青島市青年科技獎2人,青島西海岸新區高層次領軍人才2人,青島西海岸新區高層次拔尖人才1人,青島西海岸新區優秀青年人才2人。

科研成果

近五年,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計算機學會科技進步傑出獎1項,其他省部級科研獎勵5項,在服務於國家能源戰略和山東省、青島市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五年,承擔各類縱、橫向科研項目239項,其中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0餘項,省部級項目70餘項,科研項目總經費達到10660餘萬元。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其中SCI收錄200餘篇、EI收錄300餘篇,ESI高被引論文9篇;申報發明專利202件,授權發明專利75項,軟體著作權112件。學院注重產學研相結合,與國內外著名石油石化企業密切合作,開發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石油領域軟體平台和嵌入式設備,在國內外石油石化行業具有較大影響。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體系完整,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智慧型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為山東省特色專業;軟體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為山東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建設專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通過持續綜合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建院以來為國家輸送了7100餘名(其中,本科生5800餘名,碩士生1300餘名)具有較高科學素養、較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辦學規模

近五年,學院本科和碩士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位居學校各專業前列,就業層次顯著提升。目前在讀本科學生1474人,研究生739人。

辦學條件

學院建有軟體工程、計算機系統開發、人工智慧、計算機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等專業實驗室20餘個,大學生創新實驗室8個。實驗室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固定資產2960萬元,教學設備2580台套。學院重視與國內外著名企業合作加強人才協同培養,近五年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0餘項,與海信、東軟、東方物探、華為、百度、浪潮、青軟、軟通動力、科大訊飛、IBM、西門子、思科、微軟、朗訊等數十家企業開展了全方位合作。

辦學特色

“格物計算,致知力行”。學院正致力於打造特色化的發展和育人文化,打造“三支隊伍”,落實科教、產教和學科三個融合,建設“五大平台”,持續探索信息與計算的科學世界,培養高端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行業與區域發展需要,推動社會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