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節日與民俗》是由2008年3月1日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健。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的節日與民俗
- 作者:祝健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3月1日
- 頁數:212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1324141
- 版次:2
- 字數:173000
- 印刷時間:2008-3-1
- 紙張:膠版紙
- 印次:1
《中國的節日與民俗》是由2008年3月1日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健。
中國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祭月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源自於古代的秋祀和祭月習俗,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在全國範圍盛行於宋朝以後。《說文解字》解釋:“秋,禾?熟也”。作為一個...
在民俗方面,則以傳統節日的形式體現出來。這些傳統節日包括(均按農曆):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的“臘八節”、臘月三十除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
元宵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在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社日 社日是古人祭祀社神的節日。從天子到百姓都要封土...
《中國的節日與民俗》是由2008年3月1日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健。內容簡介 中國的節日與民俗,是一本中文閱讀書籍,是為受過初步漢語訓練(相當於經過三到四個學期的漢語課程學習),並希望迅速提高中文閱讀能力的學生而編寫的。具有440個漢字基礎的讀者即可流暢地閱讀本書。本書提供了眾多有趣的...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他們雖有不同的語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但是他們大多數都以春節作為本民族的重大節日來歡慶。1.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
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亮節、拜月節、月娘節、團圓節、仲秋節、月夕等,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節日,時間為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13] [16] [96] 中秋節源自先民對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
中國節日,是指中國的法定節日及紀念日、民間節日、其他中國承認的國際日以及重要日期等。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元旦,放假1天(1月1日);春節,放假3天(農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端午節,放假1天(農曆端午當日)...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因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故又稱“乞巧節”。七夕節還有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別稱 [30-31]。中國七夕節是農曆的七月初七 [61],現存古書中第一次出現“七月七日”,是東漢學者崔寔(shí)所撰的《四...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等。蒙古族節日...
祭祖,中國傳統習俗,祭祀先祖是一項隆重的傳統民俗活動。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清、九、盂),是漢族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從古至今,這種禮俗很盛行。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農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有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二十多個別稱,是漢族、水族、納西族、藏族、彝族、傣族、仡佬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61] 端午節作為節日,形成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就...
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中元節 中元節是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農曆七月十四...
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節氣既是自然節氣也是民間重要節日。其它節氣也衍生出大量與之相關的民俗文化。 [40-41] 發展沿革 播報 編輯 北斗二十四節氣與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繫在一起的,屬同一系統,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上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廿四節氣原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它是古人指導農耕生產的時間體系...
作者是宋月航、匡野。內容簡介 《中國人應知的節日與習俗》主要從中華民族的“九大節日習俗”、“歲時節氣習俗”、“民間信仰習俗”、“飲食娛樂習俗”、“服飾婚嫁習俗”、“喪葬禁忌習俗”等側面,深入淺出地敘述了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節日習俗與文化,生動地展現了中國民俗的豐富內涵。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的世俗民風節日裡,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除夕 ——年獸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
周時的祓禊沐浴活動載入了官方禮制,是群體式的大型民俗節日,需由女巫主持舉行一定的祭祀儀式才可以進行。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以驅除邪氣。當蘭湯沐浴成為一種辟邪法術時,這種沐浴活動就必須由專職的女巫進行組織和領導。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蘭草被用作靈...
節日風俗 綜述 “過小年”不僅是漢族的習俗,滿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數民族也過這個節日。漢族、滿族在這一天“送灶王爺上天”,而蒙古族這一天則是“送火神”。打掃房舍、宰殺年豬、張貼對聯是漢族、滿族“過小年”的民俗傳統,而蒙古族則在這一天布置蒙古包內外,給駿馬備新鞍、扎紅纓,把放上哈達的牛羊送給親朋...
鬧元宵(Happiness of 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於漢代。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歷史由來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是祭祀、祭祖和掃墓的節日 [91]。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92]。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1-2] [80]。 清明節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春節,狹義上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廣義上是指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春節又稱過年,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春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曆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相傳是釋迦牟尼的成佛日,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準備工作的開始。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同民俗的傳統節日。我國先民在幾千年的生息...
清明節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經歷史發展演變,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清明是春天的節日,是親近自然、品味春天、激發...
端午節設立初衷就是一個歡樂的節日。“端午節安康”在史籍上並無相關記載,古人不道“端午節安康”。端午安康是一些社交媒體新造的祝福語。至於端午節與祭祀有關,中國很多傳統的民俗大節多數都與祭祀、辟邪有關,例如除夕、春節等歡樂節日均與祭祀、辟邪、除穢等有關。端午節因賦予有祭祀、辟邪等內容而不能互道"...
現代中國漢族對小孩周歲普遍較重視,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一般都要給小孩拍照留念,並做新衣服,吃雞蛋麵條以示祝賀。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有的還辦生日酒,款待親戚朋友。江南農村還有包周歲粽子的習俗。這種粽子包得比一般的粽子長,寓意孩子快長大。祭祀 最明顯的例子是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這三個節日原是以祭祖...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並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中國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節日名稱 中秋節,是仲秋之節,在進入秋季的第二...
元宵節因其重要的文化內涵,成為文人墨客鐘愛的題材,關於節日的民俗文化從各篇佳作中也可見一斑。簡介 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舞龍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