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1927-1937)

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1927-1937)

《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1927-1937)》是2019年6月1日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恂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1927-1937)
  • 作者:杜恂誠
  •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422968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一般指的是民營資本,其與國家資本和外國資本處於不同的結構序列。但因為在國民政府時期,政府對經濟所起的作用特別大,講那個時段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不能離開政府,所以《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1927-1937)》也對政府投資、政府經濟政策等諸多方面作了一些討論,考察政府對經濟所起的作用,或者民族資本主義與政府的關係。
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止的這10年有時被經濟史學界的一些學者稱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10年”。1936年被公認為中國近代經濟發展水平高的一年。當然,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研究表明,這10年的中國經濟發展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以市場為主,政府所起作用有限;後期主要是世界經濟大蕭條開始波及中國,國民政府的作用凸顯,在“統制經濟”和“已開發國家資本,限制私人資本”的口號下,大力推進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政府成為投資的主體,並對經濟實施力度越來越大的控制。根據《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1927-1937)》作者的研究,全面抗戰前10年的中國經濟出現過兩次發展高峰,一次是在1931年,另一次是在1936年。1931年的發展高峰是市場主導的結果,而1936年的高峰則帶有濃重的政府色彩。
《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1927-1937)》儘可能多地從側面展示和論述這10年的經濟發展狀況、經濟結構變化、政府政策、金融業變遷、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內容。當然還缺少很多內容,如農業、在華外資等,有的手頭正在做,留待以後出書時補充。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國民政府的經濟投資與經濟政策
1928-1937年中國的新設企業與政府投資
南京國民政府統制經濟政策的實現途徑
1937年前國民政府的民生措施及其局限
1937年前國民政府扶持經濟的若干政策及措施
國民政府在經濟蕭條期的增稅、減免稅及補貼措施
中國金融業
1937年前省市立銀行的擴張
近代中國的政府公債與金融市場
20世紀20-30年代的中國農村新式金融
近代以來滬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啟示
貨幣、貨幣化與蕭條時期的貨幣供給
——20世紀30年代中國經濟走出困局回顧
市場與GDP
收入、遊資與近代上海房地產價格
市場的定義與1933年GDP測算
經濟結構轉型
1937年前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
近代中國鄉村織布業的歷史地位
企業制度與信用制度
近代中國企業家多元投資效果分析
職業經理人階層產生前的委託代理問題
——以統益紗廠為中心的考察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信用制度的演進
階層排序與收入分配
近代中國社會階層排序
1933年上海城市階層收入分配的一個估算
附錄:歷年所設本國企業一覽表(1928-193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