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

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在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過程中,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和平贖買並將其逐步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
  • 定義:中國在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過程中,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和平贖買並將其逐步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過程
術語介紹,推薦書目,

術語介紹

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之所以能夠實行和平贖買的形式,就其內因來說,是因為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既有剝削工人階級獲得利潤,從而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的一面;也有擁護憲法,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就其外因來說,中國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人民手裡有了強大的國家機器;政府沒收了官僚資本,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中國有鞏固的工農聯盟,使民族資產階級受到了很大孤立。在此基礎上,中國政府對民族資產階級採取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使民族資產階級能夠接受改造。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包括兩個方面:
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即在利用資本主義工商業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積極作用的同時,限制它們不利於國計民生的消極作用,並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把它們逐步改造成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經濟。
具體又分為兩步走:
第一步,把資本主義經濟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即列寧所說“我們能夠加以限制、能夠規定其活動範圍”的國家資本主義(《列寧選集》第4卷,第627頁)。
第二步,把國家資本主義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這個過程是從1949年開始,到1966年(停發定息)最後完成的。從1953年起,國家開始有計畫地引導資本主義企業過渡到各種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首先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國中級形式,如對私營工業進行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私營商業為國有商業經銷代銷商品,進一步發展為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即公私合營。
到1955年末,公私合營工業的產值已占合營戶和未合營戶合計總產值的49.7%;未合營戶的產值中已有81.7%納入國家的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私營商業的零售額有45%納入經銷代銷。
1955年下半年,中國出現農村社會主義高潮,推動城市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也在1956年以全行業公私合營的形式基本完成。全年有298萬餘家私營工業、商業、飲食服務業實現了所有制的改變,其中59.7萬餘家實行公私合營,其餘的小戶則實現了合作化。
②對民族資本家採取了團結教育和改造的政策,把他們逐步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見贖買政策。

推薦書目

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陳雲.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蘇星.新中國經濟史.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