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其共產主義的奮鬥目標所採取的一個重要步驟。早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共產黨就已經形成了對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並由此制定出一系列措施。1949年以後,共產黨取得了政權,就把這些措施付諸實踐,來實現其改造資本主義經濟和資產階級分子的目的。 在江蘇省,自中古時期以來,經濟一直比較發達,商品經濟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進入近代以後,又產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經濟形態,經濟發展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具有現代技術水平的私人經濟占有絕大部分的比重。但是到江蘇省解放時,由於連年戰爭,嚴重破壞了國民經濟,導致通貨惡性膨脹,加上市場遊資的衝擊,物資供求失調,於是部分商人乘機操縱市場,哄抬物價,以金銀、紗布、糧食為主要對象,進行投機活動,先後發生了三次物價的激烈波動,致使江蘇經濟呈現一種不正常的狀態。
基本介紹
中文摘要
為此,新政府—方面從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就抓住恢復和發展生產這一中心環節,來克服生產經營上的困難;另一方面,採取堅決而有力的措施,整頓經濟和金融秩序,平抑物價,穩定市場,並由此而實現對市場的有效管理,社會主義經濟取得了對市場的領導地位。在物價穩定之後,社會虛假購買力消失,加上新的政權帶來新的經濟運行模式,私營工商業普遍出現了困難,政府決定對其進行調整,採取了加工、訂貨、收購、包銷、貸款、調整價格等措施,維持了生產,並使他們納入了國家資本主義的初級和中級形式。 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抗美援朝及其隨之而來的加工訂貨等,給私營工商業帶來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但也出現了行賄、偷稅漏稅、偷工減料、盜騙國家資財、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等當時所稱的“五毒”行為。為此,在中央統一領導下,江蘇各地開展了“五反”運動,並對各類違法戶進行了相應處理。“五反”運動的結果,一方面在企業內部,資本家為工人階級所壓倒,工人監督在許多企業中建立起來,資本家基本喪失了對企業的控制權;但是,運動也使得城鄉經濟一度出現呆滯現象,政府就採取擴大貸款、城鄉交流和加工訂貨等措施,使私營工商業的生產和經營得到維持;同時還乘機進行了私營金融業的全行業公私合營,這就進一步加強了對市場和金融的控制,改變了私營企業的外部經濟環境,使私營經濟受到很大削弱,社會主義的經濟力量不斷壯大。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國內外環境的變化,私人經濟和國家計畫經濟的矛盾不斷突出,共產黨的領導人認為是到了改造私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時候了,於是在1953年前後正式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3年起開展了總路線的宣傳,對資本家進行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教育,並明確了私人資本主義企業通過公私合營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政策。自1954年開始有計畫地對作用較大、設備較好的私營工業企業逐個地實行公私合營,同時對糧食、棉花、棉布等實行統購統銷,經營糧、布等業的私營批發商全部為國營企業所代替,對私營零售商則通過經銷、代銷等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進行改造。從1955年起進一步採取措施,對私營各行各業加以歸口領導,全面安排生產和供應貨源。到1955年底,公私合營工業產值占全省各類工業生產總值的相當比重,並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趨勢。1956年初,在國家工業化戰略的影響下,特別是在農業合作化高潮的直接推動下,出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隨著各項工作的發展,私人資本主義企業的存在妨礙了國家對生產經營的全面安排,直接影響到有計畫經濟建設的進行;同時,廣大職工民眾不願照舊生活下去了,資本家在企業喪失了獨立存在的條件下,也很難繼續維持下去;加上幾年來對資產階級進行一系列的政治教育工作,給予他們以政治權利,部分人還在政治上做了安排,在合營企業中,對資方人員做了適當的工作安排,對企業的盈餘根據四馬分肥的原則進行了合理分配;1955年底又對資本家進行了“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命運”的政治思想教育,從而促使他們“主動”要求實行全行業合營。在批准全行業公私合營後,隨即以搞好生產和經營為前提,有步驟地進行企業的經濟改組和商業網的調整工作,及時糾正了高潮初期盲目並廠並店,搞亂協作關係的毛病。對私方在職人員進行了全面的人事安排,並且協調了企業中的公私共事關係;對資本家的財產進行了清產核資工作,按照核定的股金數額,給以年息五厘的固定息金。最後,對工商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分析,說明了資本家的心理變化以及資本家經過政治教育和經濟福利的安排,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單位體制裡面的人,實現了共產黨對資本家的“改造”。 在結語中,對前幾章進行了簡單的綜合,並將視野放大到今天,還談到了在改革開放以後,開始對對資改造所遺留的以及未解決的問題進行重新探索和解決,江蘇的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了的實際情況不斷要求制定新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