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部分
白皮書1萬6千餘字,除前言和結束語外,共分中國對亞太安全合作的政策主張、中國的亞太安全理念、中國與地區其他主要國家的關係、中國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中國參與亞太地區主要多邊機制、中國參與地區非傳統安全合作等六部分。
編輯推薦
白皮書說,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在世界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近年來,地區國家進一步加大對亞太地區的重視和投入。隨著國際關係格局的深刻調整,亞太地區格局也在發生重要深刻變化。
白皮書說,中國願同地區國家促進共同發展,夯實亞太和平穩定的經濟基礎;推進夥伴關係建設,築牢亞太和平穩定的政治根基;完善現有地區多邊機制,鞏固亞太和平穩定的框架支撐;推動規則建設,完善亞太和平穩定的制度保障;密切軍事交流合作,增強亞太和平穩定的保障力量;妥善處理分歧矛盾,維護亞太和平穩定的良好環境。
白皮書指出,中國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努力走共建、共享、共贏的亞太安全之路。未來的地區安全架構應是多層次、複合型和多樣化的,其建設應是地區國家的共同事業,建立在共識基礎之上,與地區經濟架構建設協調推進。
白皮書介紹了中國同
美國、
俄羅斯、
印度、
日本等地區主要國家的關係,表示中國積極發展與亞太其他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不斷增進政治互信,加強經貿聯繫,密切人文交往,擴大防務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亞太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
白皮書闡述了中國在朝鮮半島核、反導、阿富汗、打擊恐怖主義、海上等地區熱點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介紹了中國參與中國-東協合作、東協與中日韓(10+3)合作、中日韓合作、東亞峰會、東協地區論壇、東協防長擴大會、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上海合作組織、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等亞太地區主要多邊機制的情況。
白皮書還介紹了中國參與救災、反恐、打擊跨國犯罪、網路安全、海上安全、防擴散與裁軍等地區非傳統安全合作的情況。
白皮書說,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在此過程中,中國將為亞太地區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和發展紅利。中國願同地區國家一道,堅持合作共贏,紮實推進亞太安全對話合作,促進新型國際關係建設,共同開創亞太地區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圖書目錄
前言
一、中國對亞太安全合作的政策主張
二、中國的亞太安全理念
三、中國與地區其他主要國家的關係
四、中國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
五、中國參與亞太地區主要多邊機制
六、中國參與地區非傳統安全合作
結束語
主要內容
前言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地域廣闊,國家眾多,擁有全世界60%的人口,經濟和貿易總量分別占全球總額的近六成和一半,在世界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近年來,亞太地區的發展日益引人注目,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地區國家進一步加大對亞太地區的重視和投入。隨著國際關係格局的深刻調整,亞太地區格局也在發生重要深刻變化。
中國一直致力於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全面參與區域合作,積極應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挑戰,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亞太不懈努力。
一、中國對亞太安全合作的政策主張
當前,亞太地區形勢總體穩定向好,和平與發展的勢頭依然強勁,是當前全球格局中的穩定板塊。促和平、求穩定、謀發展是多數國家的戰略取向和共同訴求。亞太國家間政治互信不斷增強,大國互動頻繁並總體保持合作態勢。通過對話協商處理分歧和爭端是各國主要政策取向,地區熱點和爭議問題基本可控。亞太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處於世界經濟成長“高地”。區域一體化加速推進,次區域合作蓬勃發展。各類自貿安排穩步推進,互聯互通建設進入新一輪活躍期。同時,
亞太地區仍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朝鮮半島問題複雜敏感,阿富汗和解進程進展緩慢,
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繼續發酵。一些國家加大在亞太軍事部署,個別國家推動軍事鬆綁,部分國家經歷複雜政治社會轉型,恐怖主義、自然災害、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突出。受自身結構性問題和外部經濟金融風險等影響,
亞洲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作為亞太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中國深知自身和平發展與亞太未來息息相關,一直以來以促進亞太繁榮穩定為己任。中國願同地區國家秉持合作共贏理念,紮實推進安全對話合作,共同維護亞太和平與穩定的良好局面。
第一,促進共同發展,夯實亞太和平穩定的經濟基礎。擴大經濟利益融合是國家間關係的重要基礎,實現共同發展是維護和平穩定的根本保障,是解決各類安全問題的“總鑰匙”。亞太地區在經濟合作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應在此基礎上加快
經濟一體化進程,繼續推進自貿區建設和互聯互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縮小區內發展差距,讓各國和各階層民眾共享發展紅利,拉緊各國利益紐帶。
著眼於共同發展,中國提出並積極推動“
一帶一路”建設,倡議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中國歡迎各國繼續積極參與,實現互利共贏。
第二,推進夥伴關係建設,築牢亞太和平穩定的政治根基。亞太地區國家具有獨特的多樣性。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同樣可以成為夥伴,關鍵在於平等相待、合作共贏。亞太大國對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至關重要,應客觀理性看待他方戰略意圖,拋棄冷戰思維,相互尊重正當合理的利益關切,加強良性互動,合作應對地區挑戰。中小國家沒有必要也不應在大國之間選邊站隊。地區國家應共同努力,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新路,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夥伴關係。
中國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致力於同各國、各地區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中國致力於與美國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與俄羅斯不斷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與印度積極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推動
中日關係持續改善。中國領導人多次在不同場合闡述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動構建瀾滄江—湄公河國家命運共同體和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推動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亞太命運共同體建設。
第三,完善現有地區多邊機制,鞏固亞太和平穩定的框架支撐。地區國家應堅持
多邊主義,反對
單邊主義,繼續支持地區多邊安全機制發展,推動相關機制密切協調配合,為增進相互理解與互信、擴大安全對話交流與合作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致力於推進地區安全機制建設,同有關國家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和六方會談,搭建香山論壇平台,建立中國—東協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對話機制、籌建瀾滄江—湄公河綜合執法安全合作中心,積極支持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加強能力和機制建設,參與東協主導的多邊安全對話合作機制。中國在各個地區機制下提出一系列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倡議,有力推動了相關領域交流與合作。中國將承擔更多國際地區安全責任,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
第四,推動規則建設,完善亞太和平穩定的制度保障。國家之間和平相處需要秉持法治精神,遵守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準則,以普遍接受、公正合理的規則為保障。國際和地區規則應由各國共商共建共享,不能由哪一個國家說了算,不能把個別國家的規則當作“國際規則”,更不能允許個別國家打著所謂“法治”的幌子侵犯別國合法權益。
中國是國際法治和地區規則秩序的堅定維護者和積極建設者。為在國際關係中踐行法治精神,中國同印度、緬甸於1954年共同倡導了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迄今已加入幾乎所有政府間國際組織和400多項國際多邊條約。中國致力於維護地區海上安全和秩序,加強機制規則建設。2014年中國推動在華舉行的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年會通過《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中國將與東協國家繼續全面有效落實《
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爭取在協商一致基礎上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網路空間、外空等國際新疆域規則的協商,推動制定普遍接受、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
第五,密切軍事交流合作,增強亞太和平穩定的保障力量。中國面臨多元複雜的安全威脅和挑戰,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任務艱巨繁重。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中國實現和平發展的堅強保障。中國武裝力量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戰略支撐,也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武裝力量是國際安全合作的倡導者、推動者和參與者,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全方位開展對外軍事交往,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合作關係,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集體安全機制和軍事互信機制。中國堅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深化同各國軍隊的交流與合作,加強邊境地區信任措施合作,推進海上安全對話與合作,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國際反恐合作、護航和救災行動,舉行中外聯演聯訓。
第六,妥善處理分歧矛盾,維護亞太和平穩定的良好環境。亞太地區熱點問題多為歷史遺留。地區國家應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傳統,通過直接談判與協商妥善處理、和平解決爭議問題,不能讓老問題損害地區發展與合作,破壞國家間互信。對於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應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和現代海洋法,包括《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通過直接相關的主權國家間的對話談判尋求和平解決。在有關問題解決前,各方應開展對話,尋求合作,管控好局勢,防止矛盾激化升級,共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中國致力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基本方向不會改變,致力於同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的政策主張也不會改變。中國積極推動朝核、阿富汗等地區熱點問題和平解決,努力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
二、中國的亞太安全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解決新問題需要新理念。面對蓬勃發展的區域一體化進程,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武力至上的陳舊安全理念已不合時宜。新形勢下,各國應與時俱進,以開放包容精神加強團結合作,創新安全理念,推動完善地區安全架構,為維護亞太安全探索出新路徑。
(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5月召開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表示,中國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努力走共建、共享、共贏的亞太安全之路。
共同安全,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不能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要尊重並照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強化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同盟不利於維護地區共同安全。
綜合安全,就是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通盤考慮地區安全問題的歷史經緯和現實狀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協調推進地區安全治理。既著力解決當前突出的安全問題,又統籌謀劃應對各類潛在安全威脅。
合作安全,就是要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通過坦誠深入的對話溝通,增進戰略互信,減少相互猜疑,求同化異、和睦相處。著眼共同挑戰,積極培育合作應對意識,不斷擴大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
可持續安全,就是要發展和安全並重以實現持久安全。各方應聚焦發展主題,積極改善民生,縮小貧富差距,不斷夯實安全的根基。推動共同發展和區域一體化進程,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動、齊頭並進,以可持續發展促進可持續安全。
這一安全觀順應全球化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紮根於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匯聚了地區國家的智慧和共識,體現了各方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迫切需求,為亞太安全合作開闢了新的廣闊前景。
(二)完善地區安全架構
維護亞太長治久安,關鍵在於構建面向未來、符合地區實際、滿足各方需要的安全架構。
第一,未來的地區安全架構應是多層次、複合型和多樣化的。地區國家歷史傳統、政治體制、發展水平、安全關切各有不同。亞太地區既有東協主導的多個安全合作機制和上海合作組織、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等平台,也有歷史形成的軍事同盟。這種多樣性決定了區域內短期難以形成統一的安全框架,多種機制齊頭並進將是地區安全架構演進過程中的“常態”。各國都應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作用。中國推動構建亞太安全架構,不是另起爐灶,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對現有機制的完善和升級。
第二,未來的地區安全架構建設應是地區國家的共同事業。多極化是全球大勢所趨,地區安全事務應由地區國家平等參與、共同決定。地區安全架構建設事關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需要各方積極參與,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亞太是大國利益集中、互動頻繁的地區,大國應共同推動完善地區安全架構,更有效地應對日趨複雜的安全挑戰。有關雙邊軍事同盟應增加透明度,避免對抗性,為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第三,未來的地區安全架構應建立在共識基礎之上。地區安全架構構建是長期漸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國應繼續加強對話合作,在不斷積累共識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地區安全架構建設。當前,應繼續以非傳統安全合作領域為重點,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積累互信,逐步為構建地區安全架構夯實基礎。
第四,未來的地區安全架構應與地區經濟架構建設協調推進。安全與發展聯繫緊密,相輔相成。安全架構和經濟架構作為整個地區架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應統籌考慮,同步推進,相互促進。一方面,通過不斷完善安全架構,確保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和平穩定環境。另一方面,通過加快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安全架構建設提供穩固的經濟社會支撐。
三、中國與地區其他主要國家的關係
(一)中美關係。2015年以來,中美關係總體保持穩定並取得新的進展。兩國高層和各級別交往密切。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應美國總統歐巴馬邀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並於11月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期間會見歐巴馬總統。2016年3月底,習近平主席與歐巴馬總統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期間成功舉行會晤。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期間,中美元首再次舉行會晤,決定繼續共同致力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李克強總理在紐約出席聯大系列高級別會議期間會見美國總統歐巴馬。2016年6月,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和第二輪中美打擊網路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行,取得豐碩成果。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穩步推進,就氣候變化、朝核、伊朗核、敘利亞、阿富汗等重大國際地區和全球性問題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
兩國繼續通過各層級雙邊交往及相關機制就亞太地區事務保持溝通與協調,同意努力構建雙方在亞太積極互動、包容合作的關係。雙方在亞太經合組織、東亞峰會、東協地區論壇等多框線架下,就應對氣候變化、反恐、海洋環境保護、打擊野生動植物走私、防災減災等地區及全球性事務保持溝通與合作。雙方在阿富汗、東帝汶等國開展的人員、農業培訓三方合作項目進展順利。
兩軍關係總體保持穩定發展勢頭。2015年以來,中美兩軍繼續深化“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兩大互信機制建設。2015年,兩軍分別在兩國舉行人道主義救災聯合研討交流和實兵演練,並共同參加“可汗探索—2015”多國維和軍演、“科瓦里—2015”中美澳陸軍技能演練等多邊演練。2016年1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在北京舉行。5月,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同美軍參聯會主席舉行視頻通話。6月底至8月初,我海軍153編隊赴美夏威夷參加“環太平洋—2016”聯合軍演。7月和8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和陸軍參謀長分別訪華。
中方願繼續推動中美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並期待與美新一屆政府共同努力,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拓展兩國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各領域合作,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進展,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
(二)中俄關係。中國和俄羅斯互為最大鄰國,互為戰略協作夥伴和外交優先方向。多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俄關係健康穩定快速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果。兩國2001年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世代友好的理念。2011年兩國關係提升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4年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入新階段。
當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高水平上呈現更加積極的發展勢頭。習近平主席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多次會晤。2016年6月普京總統訪華期間,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並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關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關於協作推進信息網路空間發展的聯合聲明》。兩國元首在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期間舉行年內第三次會晤,商定加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的相互堅定支持,大力弘揚《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確立的世代友好理念,積極開展發展戰略對接和“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辦好中俄媒體交流年活動,密切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配合,為兩國關係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中俄在亞太事務中保持著良好合作。雙方不斷加強在地區多框線架內的合作,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為促進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貢獻了正能量。
中俄兩軍關係進一步發展。2015年,兩軍共同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互派高層和方隊參加對方慶祝活動和慶典閱兵,首次一年內舉行兩次海上聯合演習,中方參加俄主辦的國際軍事比賽全部項目,在俄成功舉行首屆“中國軍事文化周”。2016年以來,兩軍繼續保持良性互動,首次成功舉行反導計算機模擬演習,中方赴俄、哈參加國際軍事比賽。雙方於9月舉行中俄“海上聯合—2016”軍事演習。兩軍在上海合作組織防務安全合作框架內保持密切配合。
(三)中印(度)關係。2015年以來,中印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雙方確立了構建更加緊密發展夥伴關係的目標。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合作不斷推進,並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保持良好溝通和協調。
兩國高層互動頻繁,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2015年7月和2016年6月、9月、10月,習近平主席在烏法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和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塔什乾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期間會見印度總理莫迪。2015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馬來西亞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與莫迪總理會見。2016年5月和2015年5月,印度總統慕克吉和總理莫迪分別訪華。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紮實推進,在國際事務中保持溝通和協調,在聯合國、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和中俄印等機制中加強協調與配合,在氣候變化、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能源和糧食安全、國際金融貨幣體系改革和全球治理等領域攜手合作,維護了中印兩國和開發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中印兩軍關係總體健康、穩定發展,溝通交流日益密切,務實合作廣度、深度增加,迄今已舉行8屆防務與安全磋商和6次陸軍反恐聯合訓練,並在人員培訓、專業交流等領域開展良好合作。雙方還開展邊防合作,為維護中印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發揮了積極作用。兩軍高層於2015年和2016年互訪,就加強兩軍務實合作、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穩定達成重要共識。
(四)中日關係。2015年以來,中日關係總體延續2014年底形成的改善勢頭。習近平主席先後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亞非領導人會議期間應約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和2016年亞歐首腦會議期間,應約同安倍晉三首相舉行會晤。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再次與安倍晉三首相舉行會晤。雙方有序恢復政府、議會、政黨等不同層級接觸,舉行三輪高級別政治對話,穩步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同時,中日關係仍存在不少複雜敏感因素。圍繞日方在歷史、涉海等問題上的消極動向,中方敦促日方切實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檔案和四點原則共識,妥善管控分歧矛盾,避免給中日關係改善進程帶來干擾。
2014年年底以來,兩國防務交流逐步恢復和發展。2015年11月,兩國防長在東協防長擴大會期間會晤。兩國防務部門負責人在其他多邊場合也多次會面。2016年,兩國防務部門進行了事務級交流。此外,2015年以來,兩國防務部門就建立海空聯絡機制舉行兩次專家組磋商,就機制大部分事項達成共識。
(五)中國積極發展與亞太其他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不斷增進政治互信,加強經貿聯繫,密切人文交往,擴大防務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亞太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
四、中國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
(一)朝鮮半島核問題。中國在半島核問題上的立場一貫而明確,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長期以來,中國為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大局、推動儘早重啟六方會談作出不懈努力。朝鮮2016年1月和9月兩次核試並多次試射各種類型彈道飛彈,違反安理會決議,與國際社會的期待背道而馳。中國政府對此堅決反對,並支持安理會通過相關決議,以阻遏朝鮮在核武開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國將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為推進半島無核化、實現半島及東北亞長治久安作出不懈努力。同時,其他各方不能放棄復談的努力,不能放棄對半島和平穩定承擔的責任。
(二)反導問題。反導問題事關全球戰略穩定和大國互信。中國一貫認為,應慎重處理反導問題,搞冷戰式的軍事同盟、構築全球和地區反導體系,既不利於構建戰略穩定與互信,也不利於構建包容性的全球及地區安全格局。各國既要考慮本國安全利益,也要尊重別國安全關切,遵循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和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原則,共同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國際安全環境。
美國和韓國不顧包括中國在內有關國家的明確反對立場,宣布並推進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這種做法嚴重破壞地區戰略平衡,嚴重損害包括中國在內的本地區國家戰略安全利益,與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努力背道而馳。中國堅決反對美韓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強烈敦促美韓停止有關進程。
(三)阿富汗問題。中國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希望看到一個團結、穩定、發展、同周邊國家和睦相處的阿富汗。2015年以來中國加大對阿富汗援助力度,支持阿富汗政府能力建設。2015年10月,阿富汗北部發生7.8級地震後,中國為阿富汗抗震救災提供了支持。中國認為只有推進“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包容性和解進程,才是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唯一正確出路。中國將繼續為推進阿富汗和解進程發揮建設性作用。
(四)打擊恐怖主義問題。當前,亞太地區反恐形勢正經歷複雜深刻變化。暴力極端思想加速蔓延,恐怖極端勢力日益活躍,網路恐怖主義危害上升,暴恐活動多發頻發,特別是國際恐怖組織滲透和境外恐怖作戰分子回流問題日益突出,對地區安全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恐怖主義是國際公害和人類公敵。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主張國際社會應按照《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廣泛開展合作,形成合力。主張加強不同文明對話,採取政治、經濟、外交等手段綜合治理,標本兼治,消除恐怖主義滋生土壤。同時,在反恐問題上不能搞“雙重標準”,不能將恐怖主義與特定的國家、民族、宗教相聯繫。
(五)海上問題。亞太地區海上形勢總體保持穩定,維護海上和平安全和航行飛越自由是各方共同利益和共識。但非傳統海上安全威脅呈上升之勢,不少海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海洋自然災害頻發,溢油、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時有發生,海盜、偷渡、販毒等活動頻發。部分國家在傳統安全領域存在誤解,互信不足,也給海上安全帶來風險。
中國一貫提倡平等、務實、共贏的海上安全合作,堅持以《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公認的國際法和現代海洋法,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以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處理地區海上問題的基本準則,堅持合作應對海上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維護海上和平安全是地區國家的共同責任,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國致力於與各方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維護海上和平穩定。
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始終堅持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議,堅持通過制定規則和建立機制管控爭議,堅持通過互利合作實現共贏,堅持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及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中國與東協國家就南海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對話,在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深化海上務實合作,穩步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不斷取得積極進展。中國堅決反對個別國家為一己私利在本地區挑動是非。對於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蓄意挑起事端破壞南海和平穩定的挑釁行動,中國將不得不作出必要反應。任何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司法化的做法都無助於爭議的解決,相反只會增加解決問題的難度,危害地區和平與穩定。
中日在東海存在釣魚島問題和海域劃界問題。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有著充足的歷史和法理依據。中日就東海有關問題保持對話,舉行了多輪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圍繞東海海空危機管控、海上執法、油氣、科考、漁業等問題進行溝通,達成多項共識。中方願繼續通過對話磋商妥善管控和解決有關問題。
中韓就海域劃界有關問題廣泛深入交換了意見,並於2015年12月啟動海域劃界談判。
五、中國參與亞太地區主要多邊機制
(一)中國—東協合作。中國始終將東協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堅定支持東協一體化,支持共同體建設,支持東協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斷加強戰略對話,增進政治互信,深化經貿、互聯互通、金融、安全、海上、社會人文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雙方關係不斷取得新進展。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東南亞期間,指出中國願與東協國家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2015年,中國—東協防長非正式會晤首次在華召開,雙方還舉行了電信、經貿、交通部長會議和總檢察長會議。11月,中國與東協簽署《關於修訂〈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及項下部分協定的議定書》,標誌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談判全面結束。
2016年是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和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年。9月7日,第19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暨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紀念峰會在寮國萬象舉行。李克強總理出席會議,同東協國家領導人共同回顧中國—東協對話關係發展成就,總結經驗和啟示,並為雙方關係未來發展規劃方向。雙方還舉行了外交、經貿、質檢等部長會議。雙方全年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紀念招待會、第九屆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第二屆中國—東協省市長對話、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研討會和中國—東協周等。
(二)東協與中日韓(10+3)合作。東協與中日韓(10+3)合作是東亞合作的主渠道。中方推動各方加大投入,落實好《第二東亞展望小組(EAVGⅡ)報告》和《2013—2017年10+3合作工作計畫》。中方積極推動清邁倡議多邊化(CMIM)進程,支持進一步加強CMIM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支持10+3巨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升級為國際組織後繼續加強能力建設,維護東亞經濟和金融穩定。中方還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的市場準入模式談判取得積極進展,並推動各方發表《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
2016年9月7日,第19次東協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在寮國萬象舉行。李克強總理就10+3合作提出六點建議:加強金融安全合作,深化貿易投資合作,推動農業和減貧合作,促進互聯互通建設,創新產業合作模式,增進社會人文交流。
2015年以來,中方積極推動10+3框架下的務實合作,舉辦了第七屆東亞商務論壇、“了解中國”項目、第九屆和第十屆文化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研討班、東亞投資高層論壇、第六屆糧食安全合作戰略圓桌會議、第二屆東亞現代農業研修班、青年科學家交流活動、百名高級漢語人才重返中國項目、第四屆10+3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國際研討會、第三期和第四期10+3村官交流項目和第14屆亞洲藝術節。
(三)中日韓合作。中日韓是東亞重要國家,是引領東亞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力量,加強三國合作有利於三國自身發展,也有利於促進本地區穩定與繁榮。
2015年,隨著中日、韓日雙邊關係的改善,中日韓合作迎來新的上升期,各領域務實合作全面推進。11月1日,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三國領導人就三國合作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重申了對三國合作的高度重視,一致同意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妥善處理有關問題,深化在政治、經貿財金、可持續發展、人文等領域合作。會議發表《關於東北亞和平與合作的聯合宣言》及農業、教育、經貿等領域的聯合聲明,進一步豐富了三國合作內涵,為三國合作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5年以來,三國還舉辦了中日韓外交、旅遊、水資源、環境、財政、經貿、農業、文化、衛生部長會議,災害管理部長級會議,央行行長、人事部門首長會議,三方警務工作會晤、反恐磋商、林業司局長會晤、大學交流合作促進委員會會議、東北亞名人會、災害管理桌面演練、海洋科學研討會和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等活動,並舉行了多輪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
(四)東亞峰會。東亞峰會是“領導人引領的戰略論壇”。2015年以來,東亞峰會合作進展顯著。在中方推動下,第五屆東亞峰會外長會決定將《落實〈金邊發展宣言〉行動計畫》執行期限延長至2017年。
2016年9月8日,第11屆東亞峰會在寮國萬象舉行。李克強總理出席會議並指出,經濟發展合作與政治安全合作是驅動東亞峰會的兩個“輪子”,應該相互促進、同步前進。在經濟發展方面,要大力支持地區互聯互通,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加強社會民生領域合作。在政治安全方面,要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加強非傳統安全合作,探討區域安全架構建設,妥善處理熱點敏感問題。
中方積極推動東亞峰會各領域合作。2015年以來,中方主辦了東亞峰會第二屆新能源論壇、第二屆清潔能源論壇、野生動物保護研討會、印太海洋安全合作二軌研討會、第五屆區域安全架構研討會以及第四次和第五次東亞峰會地震應急演練等合作項目。
(五)東協地區論壇。東協地區論壇是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較強包容性的官方多邊安全對話與合作平台。各方堅持以建立信任措施為核心,在共識基礎上穩步推動預防性外交進程,積極推動非傳統安全合作不斷走實。
2016年7月26日,第23屆東協地區論壇外長會在寮國萬象舉行。中方指出,各方應將建立信任措施貫穿於論壇進程始終,在共識基礎上循序漸進探索符合地區實際的預防性外交模式。同時,應加強對話合作,增進地區國家間理解與互信,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等挑戰,推動論壇為促進地區和平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中方積極引領論壇框架下的務實合作。2015年以來,中方主辦了網路安全能力建設研討會、第三屆外空安全研討會、海上風險管控與安全合作研討會、海上溢油應急管理與處置合作研討會、打擊犯罪分子跨境流動研討會、綠色航運研討會和城市應急救援研討班等合作項目。
(六)東協防長擴大會。東協防長擴大會是亞太地區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防務安全對話與合作機制,對增進各成員國防務部門和軍隊間互信、促進務實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11月4日,第三屆東協防長擴大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方指出,各方應推動建設開放、包容、透明、平等的地區安全合作架構,不斷深化防務領域務實合作,妥善處理爭議、管控風險,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2016年以來,中國軍隊在該機制框架下先後參加了在印度舉行的維和與掃雷行動聯合演練、在汶萊和新加坡舉行的海上安全與反恐聯合演練。2017年至2020年,中國與泰國將擔任反恐專家組共同主席國。
(七)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建立瀾湄合作機制是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11月第17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上提出的重要倡議,旨在通過務實合作,進一步深化瀾湄六國睦鄰友好,促進次區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團結互助、平等協商、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該機製成員包括中國、高棉、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六國。
瀾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6年11月已舉辦一次領導人會議、一次外長會和三次高官會。2015年11月,首次外長會在雲南景洪成功舉行。六國外長共同宣布啟動瀾湄合作進程,並就瀾湄合作未來發展方向和機制架構等達成廣泛共識,提出了一批合作項目建議。
2016年3月23日,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海南三亞舉行,瀾湄合作機制正式啟航。六國領導人共同回顧了瀾湄合作進展並展望未來方向,一致同意對接發展戰略,統籌合作資源,共享發展成果,共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會議確認了“3+5”合作框架,即堅持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合作支柱,確定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減貧五個優先方向。會議發表了《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三亞宣言》《瀾湄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通過早期收穫項目聯合清單,涉及互聯互通、水資源、衛生、減貧等多個領域。
(八)上海合作組織。2015年以來,上合組織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勢頭,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持續上升。
2015年7月9日至10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5次會議在俄羅斯烏法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會議。成員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烏法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邊防合作協定》,批准《上海合作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2016年至2018年合作綱要》等重要檔案。
2015年12月14日至15日,中方主辦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14次會議,李克強總理主持。會議對下一階段各領域務實合作發展作出規劃,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關於區域經濟合作的聲明》,批准《關於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和發展基金(專門賬戶)下一步工作》等決議,見證簽署《2016—2021年上合組織成員國海關合作綱要》《上合組織秘書處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秘書處之間的諒解備忘錄》。
2016年6月23日至24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6次會議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乾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會議。成員國元首簽署《上合組織成立十五周年塔什乾宣言》,批准《〈至2025年發展戰略〉2016—2020年落實行動計畫》,批准簽署關於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義務的備忘錄。
2015年以來,安全會議秘書以及外交、國防、經貿、文化、緊急救災等各部門負責人會議機制化舉行,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各領域合作,擴大了國際影響。中國積極推動並參與上合組織各領域合作,與其他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的雙邊關係持續發展。
(九)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2016年4月27日至28日,亞信第五次外長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發表《關於通過對話促進亞洲和平、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宣言》,通過《亞信成員國2016—2018年禁毒合作行動計畫》和《亞信成員國2016—2018年落實中小企業發展領域信任措施行動計畫》。
中國積極落實亞信各領域信任措施,創新亞信合作平台。2015年以來,中國舉辦亞信青年委員會成立大會、亞信實業家委員會成立大會、首屆亞信非政府論壇年會以及第三屆亞信智庫圓桌會議,促進落實人文、經濟領域信任措施,推動成員國青年、民間組織和智庫間的對話交流。
六、中國參與地區非傳統安全合作
(一)救災合作。2015年以來,中國繼續積極參與和推動亞太救災交流合作,主辦第八屆上合組織成員國緊急救災部門領導人會議、中日韓第三屆災害管理桌面推演,與馬來西亞聯合主辦東協地區論壇第四次救災演習,參加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亞洲減災部長級對話會、上合組織成員國緊急救災部門國際演練、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災害管理高官論壇、聯合國國際搜尋與救援諮詢團亞太地震應急演練等國際會議和活動。
2015年1月、7月和2016年5月,馬來西亞、緬甸、斯里蘭卡遭遇特大洪澇災害,中國第一時間向三國提供緊急救災物資。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強震後,中國多支救援隊、醫療防疫隊和運輸分隊赴尼泊爾開展災後援助工作,並向尼泊爾軍方提供野戰機動醫院。
中國政府將在災害管理領域與各方進一步完善官員互訪、信息共享、人員培訓、技術交流、模擬演練、科研合作、物資儲備、緊急救援等機制,加強亞太區域多邊和雙邊救災務實合作,共同提升地區減災救災能力。
(二)反恐合作。2015年以來,中國先後與周邊多個國家開展打擊涉恐偷渡犯罪合作,成功抓獲了一批在本地區活動猖獗的涉恐嫌犯和“蛇頭”,重挫了“東伊運”等恐怖組織非法偷渡網路,有效抵制和防範了“東伊運”等恐怖組織對本地區的滲透。
中國分別同美國、俄羅斯、加拿大、英國、印度、巴基斯坦、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舉行雙邊反恐磋商,並成功主辦東協地區論壇第13屆反恐與打擊跨國犯罪會間會,推動在打擊網際網路暴力恐怖音(視)頻和恐怖分子跨境活動等方面加強合作。同時,中國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反恐工作組、“全球反恐論壇”,並與東協共同舉辦打擊跨國犯罪部長級會議,就反恐合作加強交流。
阿富汗、中國、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了“阿中巴塔”四國軍隊反恐合作協調機制,旨在就反恐形勢研判、線索核查、情報共享、反恐能力建設、反恐聯合訓練、人員培訓方面開展協調並提供相互支持。
(三)打擊跨國犯罪合作。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打擊跨國犯罪,致力於全面、切實履行《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中國已與70個國家締結司法協助、引渡等條約共123項,積極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建立雙邊司法和執法合作機制,為與有關國家共同打擊各類跨國犯罪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和有效的機制平台。
中國積極參與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國際合作,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和區域組織保持良好合作,深入推進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並與東南亞有關國家多次開展打擊跨國犯罪聯合行動,有效打擊了拐賣人口、電信詐欺、經濟犯罪、毒品犯罪等本地區突出的犯罪。2015年10月,中國舉辦“安全促發展”中國—東協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對話暨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會議。在第二屆湄公河“平安航道”聯合掃毒行動中,中國、寮國、緬甸、泰國密切合作,抓獲犯罪嫌疑人萬餘人,破獲毒品案件約9000起,繳獲大量毒品和易製毒化學品。
中國願意與有關各國加強司法和執法合作,共同打擊跨國犯罪,同時希望各國進一步提升國際合作的政治意願,努力克服法律制度的差異,積極推進在《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框架下的合作,包括以公約為法律基礎進行引渡合作,提供廣泛的司法協助,並就犯罪所得的返還和分享積極開展合作。中國鼓勵相關各國談判締結雙邊司法協助條約和引渡條約,推動打擊跨國犯罪國際合作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四)網路安全。當前,網路安全問題的重要性進一步前移。亞太國家高度重視網路安全問題,不斷加大對網路安全的投入,積極開展對話和區域合作。中國是網路安全的堅定維護者,支持並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加強網路安全的努力。中國主張網路空間套用於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國際和平與穩定和人類福祉,倡導各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際網路國際治理體系,認為當務之急是在聯合國框架下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路空間國際行為準則。
2015年以來,中國繼續積極推動並深入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網路安全進程。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共同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更新案文。中國深入參與並推動聯合國信息安全政府專家組達成最後報告,確認《聯合國憲章》主權平等、不干涉內政、不使用武力等原則適用網路空間,為推動網路空間國際規則制定作出貢獻。中國以建設性態度參加聯合國網際網路治理論壇、信息社會世界峰會高級別會議。
中國不斷加強與地區國家雙邊網路對話與務實合作。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信息安全合作協定並舉行新一輪網路安全磋商,舉行中日韓、中韓、中歐等網路對話,與美舉行打擊網路犯罪及相關事項高級別聯合對話等會議。
中國高度重視並積極參與東協地區論壇以及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區域機制,推動地區網路安全合作平衡包容發展。積極參與金磚國家網路安全工作組及上合組織信息安全專家組,推動亞非法協設立“網路空間國際法”工作組,成功舉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等重要會議。
(五)海上安全合作。2015年是中國—東協海洋合作年,海洋合作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領域,中國與東協國家在海上安全、科研環保等領域開展一系列交流合作活動。中國與泰國共同實施安達曼海科學考察,成功舉行中泰海洋領域合作聯委會第四次會議。與馬來西亞簽署《關於建立中馬聯合海洋研究中心的諒解備忘錄》。中國與印尼海洋與氣候中心和聯合海洋觀測站建設工作有序開展。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東南亞國家海洋科研與環保合作論壇。
中國積極參與和推動海上安全對話合作。2015年以來,舉辦亞太海事局長會議、北太平洋地區海岸警備執法機構論壇“執法協作2015”多任務演練、亞太航標管理人員培訓班、亞太地區大規模海上人命救助(MRO)培訓及桌面演習等項目。中國繼續與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配合,推進馬航MH370客機搜尋工作,並提供2000萬澳元用於後續搜救。積極支持《亞洲地區反海盜及武裝劫船合作協定》(ReCAAP)“信息分享中心”能力建設和發展,向“中心”派駐中國海警職員。2016年6月,應越南請求,中國出動艦艇及飛機協助搜救越方失事飛機和機組成員。2008年12月至2016年1月,前往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共完成909批6112艘中外船舶的護航任務。
(六)防擴散與裁軍合作。中國一貫積極支持和參與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努力,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積極推動全面落實《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歷次審議大會成果,建設性參加了《條約》第九次審議大會及五核國履行《條約》會議。中國願與各方一道,為全面、平衡推進《條約》確立的核不擴散、核裁軍、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支柱作出不懈努力。
中國認為,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對促進本地區及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始終堅定支持東協國家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的努力,支持《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早日簽署並生效。中國與東協已解決所有議定書遺留問題,中國願早日簽署議定書。中國將繼續以建設性姿態參與東協和五核國磋商進程,推動東協和其他四核國協商解決分歧,為議定書早日簽署和生效作出努力。
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包括化學武器在內的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對任何人發展、保留或使用化學武器,支持《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宗旨、目標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工作,全面、忠實履行公約的各項義務。中國高度重視並支持在公約框架下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2015年,中國與禁化武組織聯合舉辦亞洲地區第13屆國家履約機構會議、化武援助與防護高級培訓班,與聯合國安理會1540委員會合辦“亞太地區防擴散國家聯絡點培訓班”。派代表出席亞太地區高級別防擴散對話會、東協地區論壇防擴散會間會等活動。
結束語
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在此過程中,中國將為亞太地區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和發展紅利。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堅持親、誠、惠、容的理念,始終致力於維護和促進亞太的繁榮穩定。中國願同地區國家一道,堅持合作共贏,紮實推進亞太安全對話合作,促進新型國際關係建設,共同開創亞太地區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