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緣由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於2008年6月4日,在澳大利亞悉尼所舉辦的“
亞洲學會澳亞中心”(Asia Society Australia/Asia Centre)會上發表
演說;其認為,由於全球地緣戰略與經濟重心將往亞洲位移,據估計,在2020年之際,屆時亞洲地區的
GDP將占全球比重的45%,並且占國際總貿易量的1/3、占國際軍事總支出的25%,同時,亞洲人口將達世界總人口的60%、消耗的能源是全球的40%。
陸克文之所以如此重視亞洲,必然有其原因。雖然澳大利亞在文化、價值觀、以及政治制度上,分屬西方國家的“同路人”,然而,就地緣關係而論,澳大利亞與西方國家的親密程度,自然不會比
澳大利亞與亞洲地區國家之間緊密,遑論在經濟考慮上,中國、日本還分別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換言之,就經濟依存度與互補性來說,亞洲國家對於澳大利亞而言,要比西方國家更來得重要。
另外,陸克文提到:“希望在亞洲創建一個強而有力的區域組織,而該組織將會對一個開放、和平、穩定、繁榮及可持續發展的區域,提供更穩固的基礎。”陸克文並強調:“區域的組織是相當重要的…當談到亞太地區所面臨的共同挑戰時,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這些挑戰。”是以,陸克文希望能夠在2020年以前,成立一個帶有歐盟精神的“亞太共同體(Asia Pacific Community)”,來處理未來亞太地區可能必須面對的種種問題;陸克文所聲稱的挑戰如下:
1.“集體安全感( a sense of security community)的強化”;
2.由於恐怖主義、自然災害與疾病等已成為跨國界的問題,因此必須培養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
3.強化無歧視、開放的貿易機制。
4.提供長期的能源、資源、與糧食安全。
內涵
雖然目前亞太地區擁有亞太經合組織、東協、以及EAS等區域組織,但由於所具備的功能並不完備,再者,上述組織並未囊括亞太地區所有國家;因此,有必要成立一個能夠廣泛處理政治、經濟、安全等全面性議題的區域組織,來應對亞太地區跨國界的種種問題。陸克文提到,在組建亞太共同體的過程中,可以借鑑歐盟整合過程中所彰顯的精神及內涵,來做為學習的對象。
二、亞太地區所有國家應為亞太共同體的準會員國
根據上述陸克文的說法,由於亞太地區當前的區域組織並未將所有國家納入其中,譬如印度不在亞太經合組織之列,而美國也不在EAS成員之中。因此,陸克文在倡議亞太共同體的同時,強調亞太地區的國家都必須納入亞太共同體當中,同時,特別提到美國、日本、中國、印度與印尼等大國,都必須參與其中。
三、亞太共同體將是亞太國家協商的平台、提高國際影響力的舞台 亞太地區是一個充滿衝突問題的地方,因此,陸克文認為,在應對亞太地區的種種議題時,亞太共同體可以做為成員國協商的平台,並通過這個穩健的機制透過對話、討論、合作的習慣,來進一步解決爭端。另外,未來亞太共同體將會成為亞太地區的代表,不僅在處理亞太諸多議題上將發揮關鍵作用,同時,也能夠讓亞太地區在國際事務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並進一步提高亞太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
四、亞太共同體的相關構想,將納入2009年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
澳大利亞政府將陸克文關於組建亞太共同體的構思,納入該國於2009年5月公布的國防白皮書當中,由此可見陸克文政府推動亞太共同體的決心。該檔案指出,為了強化亞太地區的戰略穩定,澳大利亞政府建議通過強化區域安全結構的方式,並包含包含美國、日本、中國、印度、印尼等大國以及亞太地區其它所有的國家,在政治、經濟、乃至安全等相關事務上,透過全面的對話、合作、行動來應對亞太地區未來的挑戰。陸克文拋出亞太共同體的構思不過短短三年,但該國政府已將其納入政策大綱,顯見澳大利亞政府的決心,也看得出澳大利亞想在這次催生亞太共同體的過程中,突顯其“富有創造力的中等強國”之形象。
戰略含義
避免受到孤立
1.經濟利益
澳大利亞自1980年代開始,便積極扮演亞太地區整合的推手,從早期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的倡議,到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成立,都可以看到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整合上的努力。由於其特殊的地緣關係,對外經貿關係向來是該國的經濟命脈所在,因此,澳大利亞對於亞太地區有著強烈的貿易需求,加上其國內市場有限,澳大利亞希望能夠通過“亞太共同體”的建立,擴大亞太地區的經貿聯繫,以促進本國經濟利益的增加。
2.戰略安全
多邊主義向來是陸克文政府的主要外交策略,其希望通過國際組織或多邊倡議來增進國家利益。透過“亞太共同體”的建立,陸克文認為,此舉能夠讓澳大利亞在亞洲地區扮演意見領袖,並讓澳大利亞這類“中等強國”有機會發揮領導能力;再者,由於澳大利亞文化背景的因素,故時常被定位為“西方國家”的一份子,通過“亞太共同體”的建立,澳大利亞可以拉攏該國與亞太國家之間的關係,而不因為“地處偏遠”、“文化意識”等因素,被亞洲國家排擠。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區域強權主導國際政治相關議程,因而可間接提高該國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力,並增加其國際談判的籌碼。據此,以政治、經濟、安全等綜合事務考量而成立的“亞太共同體”,便是該國多邊主義的具體實踐。
強化美澳同盟關係
在地理面積上,澳大利亞稱得上是亞太地區的大國。但是,一旦把焦點放在全球政治的版圖中,該國充其量只是個“中級強權”。是以,澳大利亞無法憑藉一己之力主導亞太地區的發展走向,換言之,其必須透過結盟的方式、並且通過多重的安全戰略,才能確保國家安全免受威脅。再者,在“亞太共同體”的概念提出之始,澳大利亞便強調,會將美國納入其中。由於美、澳兩國在文化、意識形態、戰略利益上,有高度的同質性,同時,因為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相當大,是以,澳大利亞將美國拉攏至“亞太共同體”的架構之中,此舉不但可以強化美澳同盟關係、擴大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的發言權、更能夠通過美國的戰略角色,嚇阻潛在的敵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東協加一的FTA已於今年一月正式啟動,東協加三的FTA也將陸續投入運作。目前,東協加三的區域內貿易已占各國對外貿易的58%,高於北美自由貿易區將近3%,但美國卻完全置身於上述相關整合架構之外,故有被邊緣化的危險。是以,“亞太共同體”的建立,確實為美國擺脫當前困境,提供了一個平台。換言之,一但美國在這波亞太整合浪潮中被排擠,澳大利亞的戰略利益也就難以實現。是以,澳大利亞冀求“亞太共同體”的建立,將美國納入亞太地區權力結構的整合過程,以達到鞏固、並強化美澳同盟的目的。
賣力推銷
陸克文曾任命資深外交官伍科特擔任特使,向亞太各國推銷這一構想。伍科特曾在20年前參與向亞太各國推介APEC構想。陸克文曾在開幕演講中表示,“一個明確的結論是本區域有興趣討論這個課題,並希望以不為終點設限或下定論的方式,探討各種可能性。”
陸克文透露伍科特的結論有三點。首先,各國都同意有必要針對未來的區域架構展開討論。他說:“所有的人似乎都有意提出他們對成立亞太共同體的看法。這些看法可想而知,各有所別,但這是值得歡迎的。”第二,多數國家承認現有的機制無法讓所有相關領導人碰面討論廣泛的政治、經濟及安全挑戰。有趣的是他所提的第三點是各國都不希望開更多國際會議。“各國首腦目前需要應付眾多會議,已經夠辛苦了。而我來自澳大利亞,每次開會都得長途跋涉,所以完全同意不希望開更多會議的看法。”
澳新總理欲放棄
中新社悉尼2010年7月5日電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澳大利亞總理
吉拉德表示,陸克文鐘情的一些外交政策已經失敗了,她或將放棄陸克文所推崇的18國“亞太共同體”計畫。這是吉拉德上台後第一次對外交政策的部分改變,在吉拉德看來,該計畫難以有所進展,沒有看到該計畫達成目標的任何跡象。但她同時指出,建立地區間對話、進行亞太區域外交努力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