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報告(2020~2021)

《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報告(2020~2021)》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生態林業藍皮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報告(2020~2021)
  •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出版發行的《生態林業藍皮書: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報告(2020~2021)》(以下簡稱藍皮書)指出,我國林業發展成績斐然,林業高質量轉型正在加速,現代化林業治理體系已具雛形。但是在促進林業高質量轉型、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宏大進程中,依然存在四方面問題與挑戰。
首先是森林資源采育失衡。林木的生長通常需要較長周期,一些名貴樹種的生長周期更是長達數十年之久。藍皮書指出,雖然在政府的積極引領下,企業、個人及其他有生力量通過公益造林、社會造林的方式積極落實國土綠化工程,種植林木的效率有所提升、面積顯著增長,但由於森林資源的不斷消耗,林木的生長速度往往無法跟上森林資源的消耗速度,森林的自我恢復能力以及外界的干預亦難以完全彌補高頻的採伐,從而導致了森林資源的采育失衡。一方面,人工造林的林種較為單一化,幼林較多,成活率較低,造林的成本逐年上升。另一方面,盲目造林缺乏綜合性評估,也會引發一系列新問題。
林業科技推廣不足是第二個問題。一方面,當前林業科技的推廣任務主要下沉至各級林業站及國有林場,這些基層單位雖然會嚴格遵循國家政策去執行科技推廣任務,但依然缺乏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推廣的手段仍然以口頭講授、印發宣傳單頁這樣的傳統形式為主,缺少信息化、網路化和數位化等高技術輔助,推廣形式效率低下且浮於表面,成效較差。加之諸多林業站及國有林場日常業務繁忙,往往疏於林業科技的推廣,且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推廣工作往往如蜻蜓點水一般成了“面子工程”“包裝袋工程”。
藍皮書指出,林業人才青黃不接。林業從業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許多林業種植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加之基層林場和工作站的配套設施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難以吸引優質的青年人才。基層林業人才隊伍青黃不接,這嚴重製約了林業的高質量轉型與可持續發展,阻礙了現代化林業治理體系的構建。
此外,林業缺乏“大而強”的龍頭企業,無法形成“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產業輻射效應,社會參與力度較小,林業上下游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協同程度較差,這導致了林產品的科技附加值較低、林業深加工能力較弱,阻礙了林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亟待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