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21)

四川省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21)

2022年8月1日,四川省生態文明促進會組織專門力量編撰的《四川省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21)》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21)
  • 實施時間:2022年8月1日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64387204
修訂信息,內容解讀,

修訂信息

2022年8月1日,四川省生態文明促進會組織專門力量編撰的《四川省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21)》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內容解讀

《報告》的出版,將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論參考,旨在匯聚生態文明智慧,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推廣生態文明案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再開新局。
《報告》內容分為綜述篇、市州篇、案例篇3個部分,根據省級相關部門和市州公開發布的資料研究分析編寫而成,系統展示了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三五”時期四川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情況,覆蓋面廣、主旨鮮明、內容豐富,可讀性強、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在綜述篇,《報告》指出,四川地處長江、黃河上游,肩負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其作為全國最大綠色能源供給地、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全國重要經濟成長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是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現實途徑,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舉措。“十三五”以來,四川採取6大舉措,通過建立生態文明建設主體責任體系、高位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建立健全生態文明政策法規體系、狠抓制度創新推進工作、持續加大治理生態環境資金投入、積極推進跨區域合作,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8個方面的顯著成效。
《報告》還指出了四川生態文明建設依然面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流域污染防治成效還不穩固、生態環境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降碳減排挑戰嚴峻等問題和挑戰。據此提出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全面鞏固生態環境治理成果、做大做強生態農業、推動全域生態旅遊上新台階等對策建議。
同時,《報告》特別提出了培育壯大低碳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減污降碳協同並進、大力建設秀美鄉村、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增強森林資源固碳能力、積極推動“碳交易”、探索落實資源保護新機制九條四川路徑。
在市州篇,《報告》集中呈現了21個市(州)生態文明建設概況。從整體上看,21個市(州)生態環境、城鄉人居環境均有明顯改善,經濟結構更趨合理,綠色發展蹄疾步穩。分市(州)看,各地生態文明建設亮點突出,成都市低碳發展和公園城市建設走在前列,自貢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度創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顯著,攀枝花市走出全國康養產業發展的“攀枝花路徑”,瀘州市“綠芽積分”創新公眾減碳的“瀘州經驗”,德陽市綠色製造體系基本形成,綿陽市離任生態審計在全國率先開展,廣元市創新建立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協同推進機制,遂寧市在全國率先制定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內江市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樂山市以文旅產業推動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南充市著力保護嘉陵江流域生態實現“人水和諧”,宜賓市“騰籠換鳥”、綠色產業集群基本形成,廣安市“兩山”價值轉化取得不菲成效,達州市創新形式抓生態文明宣傳引導,巴中市創新開展中小學生態環境教育試點,雅安市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眉山市大力打造的“百園之市”遠近聞名,資陽市擦亮名副其實的“川果”金字招牌,阿壩州、甘孜州林草治理能力逐漸現代化,涼山州生態建設與精準扶貧實現“雙贏”。《報告》顯示,生態文明意識不強、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不高、環境持續改善壓力大等問題在各市(州)均不同程度存在。
在案例篇,《報告》選取了成都市成華區、蒲江縣、丹稜縣、九寨溝縣、宜賓李皇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天全縣、青神縣、通江縣、瀘定縣、大邑縣10個縣區(企業),作為四川生態文明建設典型案例的代表進行總結,重點介紹背景情況、主要做法和經驗啟示。
報告具有3個鮮明特點:一是內容整體性強,多維度、立體化系統整體展示了四川生態文明建設採取的主要舉措和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選取了諸多事實、案例和數據,增強了科學性和顯示度;二是時代特徵突出,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系統分析了四川生態文明發展態勢和階段特徵,為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創新提供助益;三是對策針對性強,緊扣問題、面向發展,特別是提出了實現2030年碳達峰的四川路徑,增強了前瞻性和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