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

2013年5月8日,《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首發儀式在北京舉行。該報告重點結合2012年中國、周邊和國際海洋事務發展的特點,系統報導海洋發展現狀和趨勢,客觀評介社會公眾關注的海洋熱點問題,全面記載中國海洋事業發展進程和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
  • 首發儀式:北京舉行
內容,重點介紹,意義,

內容

2012年是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凡的一年,也是海洋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海洋發展報告編寫工作得到了國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劉賜貴局長為《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作序。《報告》主要包括中國海洋發展的國際環境、海洋法律與海洋權益、海洋經濟與海洋科技、海洋環境與海洋資源、海洋政策與海洋管理、中國大洋事業的發展等六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國際海洋事務越來越引起各國的重視和關注。隨著國際社會海洋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將會在更深層次上、更廣的範圍內不斷推動國際海洋事務的發展。在眾多海洋問題中,包括深海生物遺傳資源在內的海洋生物資源的養護和可持續使用問題以及海洋保護區問題,將作為國際海洋事務中的熱點持續地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有許多專業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包括《公約》框架下多個制度、多個條款的適用及其相互之間的微妙關係等問題及《公約》與其他國際或地區性公約之間的適用問題。
第二,中國海洋法律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深受國內和國外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既要滿足保障主權和海洋開發利用活動的需求,又要與國際海洋法的發展進行協調與融合。海洋權益維護、海洋環境保護等立法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在國家立法的引導下,地方海洋立法也為促進國家海洋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為更好開展海上執法活動,海洋督查、監督制度的發展也得到立法部門的重視和支持。未來中國海洋法律制度繼續向和平利用海洋、綜合協調海洋事務的方向發展。2012年面對錯綜複雜的海洋權益和安全形勢,中國在堅決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的同時,始志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戰略,積極參與國際海洋事務,努力推動和諧海洋建設。
第三,在眾多海洋新興產業強勁帶動和大部分主要海洋產業平穩增長的共同作用下,中國海洋生產總值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區域海洋經濟特色更加突出,涉海就業人口在沿海地區就業人口中的比例繼續提高。2012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突破50000億元,達到50087億元,增長7.9%。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6%,較上年基本保持一致。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將是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和重要戰略機遇期。進入“十二五”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科技發展,對海洋科技做出了重要的戰略部署。2011—2012年,中國在極地科學考察、大洋科學考察等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成果,近海海洋調查與評價專項(“908專項”)任務全面完成,專項成果豐富。中國海洋高技術載人潛水器、海洋衛星、深海鑽井平台等重要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第四,2012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對於推進世界可持續發展進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海洋大國,“后里約時代”的中國海洋可持續發展之路,機遇與挑戰並存。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洋可持續發展,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得到國家和地方各級管理部門的關注,海洋保護區數量和面積不斷增加,海洋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模式逐步健全,海島生態修復和建設、海洋船舶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亮點突出。2011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維持在較好水平。符合國家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中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5%,海洋沉積物質量良好。由於陸源排海污染物持續不減,近岸海域環境污染仍然嚴重,局部區域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海岸侵蝕等災害未減緩。
第五,中國全面發展海洋事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海洋強國的時機已經成熟。國務院批准的《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涵蓋海洋資源、環境、生態、經濟、權益和安全等各個方面,指明了“十二五”海洋事業的方向和目標。按照“規劃用海、集約用海、生態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 的五項要求,2012年的各項海洋管理圍繞國務院“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工作部署有序開展,多方位大力服務和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綜合管控能力繼續得到有效加強。海洋經濟、海域使用、海洋生態環境建設、海洋觀測預報、海洋科技、海洋資源和海洋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管理工作不斷加強。海上執法工作全面推進,執法能力不斷提高。國家海洋局等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海洋經濟管理措施,通過政策和金融等多種方式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繼續培育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提升服務和監管海洋經濟運行的能力和水平。

重點介紹

2013年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還重點介紹了中國大洋事業的發展。中國對國際海底的探索始於20世紀70年代。1991年4月,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簡稱中國大洋協會)正式成立,拉開了我國全面進軍大洋的序幕。在國家“持續開展深海勘查、大力發展深海技術、適時建立深海產業”方針的指引下,中國的大洋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增強了勘探開發深海資源和參與國際海底事務的能力。中國已初步構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深海資源勘查技術體系,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海採礦系統技術原型,研發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海資源選冶加工工藝。中國成功研發了6000米自治水下機器人、“海龍” 號3500米水深無人遙控潛水器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中國大洋協會目前在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國際海底區域分別獲得了7.5萬平方千米的多金屬結核勘探契約區和1萬平方千米的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契約區。作為國際海底區域活動的先行者以及勘探契約區的承包者,中國大洋協會切實履行了承包者的義務,並向管理局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和有關服務,為促進國際海底區域資源的和平利用、環境的保護保全、科學技術的傳播以及踐行“全人類共同繼承財產” 原則作出了重要貢獻。2012年中國大洋協會向國際海底管理局提出了富鈷結殼的勘探申請。
建設海洋強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大力推進海洋強國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實際工作中始終堅持放眼全球的發展視野,陸海統籌的發展格局,科技引領的發展方式,人海和諧的發展理念,綜合協調的發展機制。建設海洋強國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力在認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態海洋、管控海洋、和諧海洋等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不斷深化認知海洋的程度,持續提升利用海洋的水平,全面最佳化生態海洋的格局,顯著增強管控海洋的能力,努力營造和諧海洋的局面。

意義

《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是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組織編寫的海洋發展系列年度報告。該報告在全面總結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現狀,科學分析當前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預測未來的發展領域和方向的基礎上,客觀評介海洋在建設和諧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作用,並向有關部門提出關於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中國海洋發展報告》不僅是一部全面記載、客觀反映和專業評述我國海洋事業發展進程和成就的系列報告,而且也是一部面向廣大社會公眾和國家決策層的科學性、權威性的海洋國情咨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