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域經濟與政區經濟協同發展研究》是2019年5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世慶、許英明、巨棟。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流域經濟與政區經濟協同發展研究
- 作者:劉世慶、許英明、巨棟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01900
《中國流域經濟與政區經濟協同發展研究》是2019年5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世慶、許英明、巨棟。
《中國流域經濟與政區經濟協同發展研究》是2019年5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世慶、許英明、巨棟。內容簡介流域經濟是帶領未來中國發展*重要的增長極和實現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流域經濟與政區經濟協同發展已...
《流域民生發展研究:以長江與黃河流域為例》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位一體”的發展新理念為指導,從流域民生的實踐出發,指出我國流域民生髮展雖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流域經濟與政區經濟和民生髮展不協調問題突出。隨後,《流域民生髮展研究:以長江與黃河流域為例》以流域政區經濟...
《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戰略研究》是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世慶、沈茂英、李晟之、巨棟等。內容簡介 劉世慶、沈茂英、李晟之、巨棟等著的《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戰略研究》提出了長江經濟帶綠色廊道要謀劃“三四四”戰略布局,即堅持“生態綠色、集約協調、可持續發展”三大原則;協調“發展與...
《行政區域經濟》是200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勇。內容介紹 本書共分九章,主要從“行政”區位出發,研究行政區域政府如何依託行政地理區劃發展行政區域經濟的問題,同時對行政區域政府應對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基本對策進行了探討。作品目錄 (一)行政區經濟 002關於中國行政區經濟理論的核心要義與新的...
珠江—西江流域上接雲貴、縱貫兩廣、下通港澳,歷來是連線西南和華南的“黃金水道”。《規劃》指出,珠江—西江經濟帶連線我國東部發達地區與西部欠發達地區,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轉型發展的戰略腹地,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出海大通道,是面向港澳和東協開放合作的前沿地帶,自然稟賦優良、航運條件優越、產業基礎較好、合作前景...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聽取和討論了王學軍受省委常委會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安徽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國共產黨安徽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會議決議》,聽取了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鄧向陽代表省委...
《蚌埠市五大發展行動計畫實施方案(修訂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賦予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確立的五大發展行動新的時代內涵,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全市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切實增強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堅定性。要加強...
透過重重文獻,廣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研究讓我們更深入的觸摸到了成都平原唐宋時期的生產生活狀況、人口分布與城市發展脈絡。南宋詩人陸游於華陽廣都城錦江流域賦詩《廣都江上作》:“微波不搖江,纖雲不行天。我來倚杖立,天水相澄鮮。平遠望不盡,日落自生煙。梅花耿獨立,雪樹明前川。好風吹我衣,春色已粲然。東村...
——積極推動區域融合發展。深度融入和對接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落實“三高四新”戰略部署,繼續推進長株潭區域規劃協調。貫徹落實“雙城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高質量區域協同體系,提前謀劃空間發展、最佳化空間布局,增強規劃基礎,為構建優勢互補和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提升湘潭市在長株潭都市圈和長江中游...
劉氏莊園博物館見證了社會歷史變遷,展現了近現代四川西部建築技藝、鄉村民俗傳統文化。博物館的建築、館藏、泥塑、遺存是認識和研究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四川軍閥史、民俗學、近代民居建築的重要實物,也是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較多,內涵豐富,如太平天國天王府遺物...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即產供銷,從原料到消費者手中的整個產業鏈條,是各個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和時空布局關係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係形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助力國家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 實體經濟 穩定運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6)《新視角下的蒙古佛教史研究——評<明清之際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播>》,《內蒙古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7)《13~18世紀雲貴川交界地區政區設定變化趨勢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CSSCI期刊)》2009年第1期。(8)《地理開放性對歷史時期淮河流域社會發展的幾點影響》,《淮北煤炭師範...
《桂林灕江志》是2004年6月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地方志,由《桂林灕江志》編纂委員會編纂。內容簡介 本志設有流域地理,流域經濟,文化,社會,環境保護,灕江運輸等篇。作品目錄 封面 彩圖 黃家城題詞 桂林市政區圖 灕江流域風景名勝圖 大桂林區旅遊示意圖 1963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考察灕江(陳亞江 ...
戴村壩三位一體,相互配套,在當時經濟比較落後、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條件下建成此壩,是非常驚人的。其設計之巧妙,造型之美觀,在我國水利發展史極為罕見。雖歷經數百年浪濤衝擊,仍鐵扣緊鎖,巋然不動,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在治水方面的高度智慧,連康熙皇帝也不得不嘆服:“此等膽識,後人時所不及,亦不能得...
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2021—2025)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根據《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十四五”時期全省戰略意圖和政府工作重點,引導規範市場...
水頭鎮,位於泉州、廈門兩大中心城市交界處,有泉州南大門之稱,是閩南著名僑鄉,閩西南協同發展前沿地帶、泉州南翼新城以及沿海三鎮產城聯動發展的核心區;是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泉州市首個奧運冠軍的家鄉、是全國百強鎮、全國綜合經濟開發示範鎮、全國經濟較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龍馬潭區地處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交匯點,位於長江經濟帶上游經濟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疊合部,是全國文明城市——酒城瀘州的主城區,是瀘州經濟發展、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創新發展、開放合作中心。境內有AAA級洞窩峽谷景區,AA級九獅旅遊區、芙蓉島景區,夢仙亭摩崖造像及石刻、三溪酒坊遺址、夢仙亭崖墓群、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杭州考古工作主要依靠華東文物工作隊和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協同工作;60年代,杭州市成立文物管理委員會,杭州的文物考古事業有所發展;80年代,成立杭州文物考古所,建立自己的文物保護、考古隊伍,文物考古工作納入經常性的軌道。1963年、1974年,先後兩次對建德縣李家鄉烏龜洞的膠結層進行發掘,...
全區總面積1196平方千米,下轄15個鄉鎮(街道)、3個墾殖場(林場)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東鄉在江西省“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東鄉是南昌都市圈的重要板塊,距南昌96公里、昌北國際機場100公里,屬於江西省重點發展的核心區域,已經形成“接軌沿海、對接海西、直通港粵、融入...
張集鎮是徐州重點中心鎮發展潛力最大鎮,是投資經商興辦企業的理想處,徐州輕工產業園、維維產業園、東南商貿城等皆坐落在鎮內,徐州捷運S2號線(規劃中)貫穿東西,素有”徐州市區東南第一鎮”美譽,是銅山物流窪地崛起處。2021年1月張集鎮片區協同發展規劃開始招標。歷史沿革 民國十六年(1927年),稱二陳鄉,屬...
新樂自古為“九省通衢、三輔重地”,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主體框架三軸之一——京保石產業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的重要節點。南距省會石家莊30千米,北距首都北京230千米、天津港260千米,距雄安新區核心區130千米,僅有1小時車程。緊鄰石家莊國際機場,是機場周邊最近的城市,建成區距機場僅10分鐘車程。京廣鐵路、京廣高鐵、...
經濟 綜述 2010年底,孟門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5.59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實現4780元,年均遞增37.5%。孟門鎮經濟以紅棗和煤焦為兩大支柱產業,勞務輸出次之;農業居其末,盛產穀子和豆類。2011年,孟門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111元。2018年,孟門鎮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
為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山東省提出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涵蓋魯西北地區;河北省為了振興經濟,特別擴建黃驊港,為冀中南、魯西北、豫北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硬體基礎。京津冀協同發展 冀中南地區是河北省的主體部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有著重要地位,京津冀地區同屬京畿重地,瀕臨渤海,背靠太岳...
2010年10月,城北經濟開發區(正處級單位,位於龐莊街道內)劃歸泉山區管轄。2012年3月,城北經濟開發區更名為泉山經濟開發區,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3年, 徐州市泉山區機關遷至解放南路侯山沃。1994年至2020年,徐州市泉山區的政區設定無變化。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5月,泉山區行政區域面積110.63平方公里,...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建工業園,始推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姚莊經濟開發區,面積達5.8平方公里,匯聚600多家企業投資興業,規上工業企業有148家,形成了通信電子、精密機械兩大百億產業。全鎮90%以上的外資項目、80%以上的人才和70%以上的三產項目從上海跳板借台引進,有接近200名高端人才和...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成都平原地區產生了交換的紙幣“交子”,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元代時期 元代實行行省制,巴蜀合一為四川省,治成都。元朝末年,明玉珍在四川境內建立大夏政權,復置了元朝廢黔的州、縣,並且對地方政區進行了調整,即“分蜀地為八道,更置府、州、縣官名。元初,成都平原因受戰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