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灕江志》是2004年6月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地方志,由《桂林灕江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林灕江志
- 作者:《桂林灕江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2004年06月
-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9050739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設有流域地理,流域經濟,文化,社會,環境保護,灕江運輸等篇。
作品目錄
封面
彩圖
黃家城題詞
桂林市政區圖
灕江流域風景名勝圖
大桂林區旅遊示意圖
1963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考察灕江(陳亞江 攝)
1960年5月15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考察灕江途中審查施工的青獅潭水庫工程設計圖(陳亞江 攝)
1960年5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右一)、副總理陳毅(左一)、鄧穎超(中)視察灕江(陳亞江 攝)
1960年5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及夫人鄧穎超(右一)、副總理陳毅及夫人張茜(左一)考察陽朔(陳亞江 攝)
1972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左一)陪同尼泊爾王國首相比斯塔(前右一)遊覽灕江(陳亞江 攝)
1974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項元帥考察灕江(謝杰民 攝)
1996年12月,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考察灕江(徐建廣 攝)
1986年1月,中央軍委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視察灕江(莫洲保 攝)
1996年11月,中央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及夫人視察灕江(徐建廣攝)
1992年12月,國務院總理李鵬及夫人視察灕江(莫洲保 攝)
1993年1月,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視察灕江(莫洲保 攝)
1961年5月,越南民主共和國胡志明主席瀏覽灕江冠岩
1976年2月,美國前總統查德·尼克森及夫人遊覽灕江(翁守悅 攝)
1980年9月,挪威首相奧德瓦爾·努利爾(左二)瀏覽灕江(陳亞江 供稿)
1985年10月,美國副總統喬治·布希及夫人遊覽灕江(莫洲保 攝)
1987年5月,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夫人遊覽灕江(莫洲保 攝)
1987年6月,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及夫人遊覽灕江(莫洲保 攝)
1994年10月,德國總統理察·馮·魏茨澤克及夫人遊覽灕江(莫洲保 攝)
1992年7月,法國總理米歇爾·羅卡爾及夫人遊覽灕江(莫洲保 攝)
1998年4月,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及夫人遊覽灕江(莫洲保 攝)
2000年6月,韓國前總統盧泰愚遊覽灕江(莫洲保 攝)
1998年7月,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及夫人遊覽灕江(陳瑞華 攝)
2002年6月,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遊覽灕江(莫洲保 攝)
1998年10月,全國人大委員會副委員長鄒家華(右四)視察桂林大宇客車有限公司
2000年8月,交通部副部長張春賢(左一)在灕江遊船上聽取工作匯報(李正毅 攝)
2002年9月,交通部部長黃鎮東(中),在自治區交通廳長黃懷文(右)等人的陪同下視察灕江(莫迪生 攝)
新解放橋於1999年動工,橋長284米,5孔,橋寬45米,於2001年9月竣工(莫迪生 攝)
宋城木龍塔
桂林市中心廣場
桂林正陽街夜景
伏波山夜眺(莫迪生 攝)
桂林市城區一瞥(莫迪生 攝)
(中左)麗澤橋,2000年興建,2001年1月竣工(李芳慶 攝)
(中右)榕湖玻璃橋,2002年6月竣工(莫迪生 攝)
(下)杉湖雙塔,建於1998年(莫迪生 攝)
灕江九馬畫山
象鼻山(莫迪生 攝)
灕江浪石風光(莫迪生 攝)
灕江冠岩景觀(莫迪生 攝)
灕江黃布灘風光(莫迪生 攝)
資源縣八角寨風光(莫迪生 攝)
華南之巔—貓兒山主峰(莫迪生 攝)
灕江源(貓兒山)(莫迪生 攝)
活化石—貓兒山鐵杉林(莫迪生 攝)
資江天門景觀(莫迪生 攝)
花坪自然保護區(莫迪生 攝)
興安古靈渠(莫迪生 攝)
陽朔縣遇龍河(莫迪生 攝)
靈川縣青獅潭水庫,建於1958年(莫迪生 攝)
臨桂縣相思埭,又名桂柳運河,開鑿於唐長壽元年(692年),全長15公里(莫迪生 攝)
桂林桃花江夕照(莫迪生 攝)
20世紀50年代的灕江貨物運輸(李正毅 提供)
木龍古渡(莫迪生 攝)
2002年在灕江營運的遊覽客船(李正毅 攝)
1999年9月,桂林灕江航線管理委員會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
中外遊客遊覽灕江(莫迪生 攝)
20世紀50年代灕江水上木帆船運輸大拖的情景
桂林虞山貨運碼頭,1958年動工,1960年竣工(李正毅 攝)
陽塑縣興坪碼頭,於1978年建簡易碼頭,1995年擴建
桂林磨盤山客運碼頭,於1990年12月動工,1993年10月竣工(莫迪生 攝)
一級文明客運站
桂林竹江客運碼頭,於1982年動工,1986年9月竣工(莫迪生 攝)
(左上)靈川大圩萬壽橋,建於明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莫迪生 攝)
(右上)桂林永濟浮橋,建於宋代,明正德四年(1509年)重修,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已拆除
(右中)陽朔縣遇龍橋,又名回龍橋,建於明永樂十年(1412年)(莫迪生 攝)
(右下)陽朔縣富里橋,又名正方橋,始建年代不詳,1926年被洪水衝垮,翌年由鄉人捐款按原樣重建(莫迪生 攝)
明朝靖江王府舊址(莫迪生 攝)
雲峰寺陳列館,太平軍攻城營房遺址(莫迪生 攝)
李宗仁官邸舊址
宋代桂林城榕樹門
興安古嚴關遺址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
明代“蛇盤烏龜”石刻(莫迪生 攝)
清高宗(乾隆帝)賜陳宏謀詩勒碑
桂海碑林(莫迪生 攝)
疊彩山風洞石刻(莫迪生 攝)
“佛”字石刻(莫迪生 攝)
“帶”字石刻(莫迪生 攝)
甑皮岩遺址是華南地區典型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甑皮岩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等遺物,據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7500年至9000年之間
正陽路步行街度地出土的“曲水流觴”石作
靖江莊簡王墓石作(莫迪生 攝)
靖江莊簡王陵(莫迪生 攝)
平樂縣出土的戰國兵器、銅鼎
資源縣出土的兩件春秋戰國時期的珍貴文物,長度分別為31.5厘米和29.5厘米的穿孔彎月石刀(陳天湖 攝)
平樂縣出土的漢代神獸銅鏡
肖安縣溶江石馬坪出土的秦代鼎
靖江王陵出土的明代永樂、宣德和萬曆年間的300件青花梅瓶是國家級文物,其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極高,在國內外罕見
《書信手札》,作者為陳宏謀(1696~1771),桂林臨桂人,雍正進士。歷任陝、湘、蘇等省巡撫,兩廣、兩湖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後以年老辭官卒
《詩畫稿圖》卷(局部),故宮藏。作者為石濤(1642~1707),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本名朱若極,桂林人,靖江王朱守謙的後裔
《書信手札》,作者為陳繼昌,桂林臨桂人,道光年間三元及第(鄉試解元、會試會元,殿試狀元),曾任山西、直隸、甘肅、江寧布政使,署江蘇巡撫
《詩集傳》,元泰定四年(1327年)刻本,桂林圖書館收藏的年代最早的圖書
(下右)《灕水悠悠》,作者為著名畫家陽太陽,桂林人,1931年上海藝專畢業
(下左)《書信手札》,作者為龍啟瑞,桂林臨桂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狀元,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經德堂文集》等
桂林市中山中路基督教堂(莫迪生 攝)
西外街清真寺,建於明代初年(莫迪生 攝)
舍利塔,建於唐代,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重建(莫迪生 攝)
能仁禪寺,建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1986年重塑佛像,2001年維修大雄寶殿(莫迪生 攝)
豪華大巴迎送遊客
桂林客車集團裝飾生產線
桂林灕江大瀑布飯店
桂林輪胎廠生產車間
桂林市出租汽車客運
侗族服飾
花瑤服飾
壯族服飾
紅瑤服飾
瑤族盤王舞
盤瑤服飾
瑤族服飾
苗族服飾
水稻
月柿
柑子
毛竹
柚子
甘蔗
羅漢果
銀杏
灕江牧牛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鳳蘭(前排右四)參加桂林灕江志評審會並與其他評審合影
桂林市交通志編纂委員會部分領導與編纂辦公室全體成員
《桂林灕江志》編委會名單
《桂林灕江志》主要編寫人員
目錄
序
凡例
總述
大事記 特載
大事記
上古至清朝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特載
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桂林灕江
國外要人考察桂林灕江
第一篇流域地理
概述
第一章流域建置區劃
第一節桂林城區
第二節興安縣
第三節資源縣
第四節靈川縣
第五節臨桂縣
第六節陽朔縣
第七節平樂縣
第二章河道
灕江河道
第一節灕江
灕江大溶江至解放橋里程表
灕江枯水期徑流特徵圖
灕江桂林市區段若干點河槽情況表
桃花江市區段河段長、河岸寬、高程及洪水高程表
第二節古運河
第三節灕江航道維護
主要灘險特徵值對比表
第三章地質 地貌
第一節地質
第二節地貌
第四章氣候 物候
第一節氣候要素
第二節旅遊氣候
第三節物候
第四節二十四節令氣候特徵
第五章自然資源
第一節土地資源
第二節水資源
第三節礦產資源
第四節植物資源
第五節動物資源
第六章自然災害
第一節水災
第二節旱災
第三節風災
第四節雹災
第五節寒凍害
第六節蟲災
第七節地震
第八節雷擊
第九節其他災害
第二篇風景名勝
概述
第一章奇山秀水異洞
第一節奇山
第二節秀水
第三節異洞
第二章城區公園
第一節城東公園
七星公園地圖
第二節城西公園
第三節城南公園
第四節城北公園
第三章旅遊景區
第一節灕江景區
冠岩地形圖
第二節“兩江四湖”景區
第三節興安景區
第四節資源景區
第五節靈川景區
第六節臨桂景區
第七節陽朔景區
第八節平樂景區
第四章文物古蹟
第一節古遺址 墓葬
第二節古建築
第三節石刻 壁書 造像
第四節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
第五節近現代名人故居
第三篇流域經濟
概述
第一章農業
第一節種植業
第二節畜牧業
第三節漁業
第四節水利工程
第二章工業
第一節客車、配件製造工業
第二節橡膠工業
第三節醫藥工業
第四節電子工業
第五節工藝美術工業
第六節電力工業
第三章旅遊業
第一節賓館 飯店
第二節旅行社
第三節旅遊節慶活動
第四章風味食品
第一節傳統食品
第二節桂林特產
第四篇文化
概述
第一章教育
第一節府學 縣學 書院 社學 義學
第二節普通學校教育
第三節其他教育
第二章文化藝術
第一節文學
第二節表演藝術
第三節美術 書法 攝影
第四節抗戰文化
第三章科技
第一節科技事業
第二節科技活動
第三節科技成果
第四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第四章體育
第一節民眾體育
第二節競技體育
第三節競賽成績
第四節體育人才的輸送
第五章山水詩文題詠
第一節唐時期
第二節宋元明清時期
第三節民國時期
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六章 傳說故事
第一節灕江景點的傳說故事
第二節桂林市區的傳說故事
第三節陽朔城區的傳說故事
第五篇社會
概述
第一章人口 民族
第一節人口
第二節民族
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和2002年年末灕江流域民族人口統計表(單位:人)
第二章風俗 宗教
第一節風俗
第二節宗教
第三章人物
第一節古代人物
史祿
李渤
曹鄴
曹唐
趙觀文
石安民
張仲宇
呂祖謙
張茂良
朱贊儀
朱佐敬
包裕
李時敏
屠楷
朱經扶
朱邦薴
張騰霄
呂調陽
張鳴鳳
張文熙
石濤
朱亭衍
陳宏謀
李梅賓
朱若炳
陳蘭森
周位庚
羅存理
李秉禮
李秉綬
朱依真
李宗瀚
羅辰
周尚文
況祥麟
朱鳳森
唐仁
陳繼昌
李世德
況澍
況澄
朱琦
龍啟瑞
馬秉良
王恩祥
周必超
陳
唐岳
王必達
周德潤
第二節近現代人物
唐景崧
於建章
張建勛
王鵬運
況周頤
劉名譽
劉福姚
林秀甫
謝順慈
靳永芳
張其鍠
廖中翼
鄧家彥
黃薊
李天佐
李任仁
魏繼昌
魏康侯
白鵬飛
李文釗
李宗仁
附圖 李宗仁
帥礎堅
白崇禧
梁漱溟
沈越
周鼐
釋寬能
龍鶴齡
馬君武
附圖 馬君武
劉介
易熙吾
曾作忠
張心澂
唐現之
滿謙予
雷震
張先辰
龍一飛
賀希明
謝玉君
朱蔭龍
陳邇冬
李天佑
附圖 李天佑
方昭緩
第六篇環境保護
概述
第一章污染治理
第一節水污染治理
第二節大氣污染治理
第三節噪聲控制
第四節工業“三廢”綜合利用
第二章灕江保護
第一節水質保護
桂林市關、停、轉、遷工廠一覽表
第二節灕江補水工程
第三節灕江綠化
第四節灕江河岸保護
第三章自然保護區
第一節貓兒山自然保護區
第二節花坪自然保護區
第七篇港口 橋樑
概述
第一章港口
第一節桂林港
1979年~2002年灕江旅客運輸量統計表(單位:人)
第二節陽朔港
第三節平樂港
第二章渡口
第一節市區渡口
桂林市交通系統1988年鄉鎮船舶整頓檢查表
第二節興安渡口
第三節靈川渡口
第四節臨桂渡口
第五節陽朔縣渡口
第六節平樂渡口
第三章橋樑
第一節市區橋樑
第二節興安縣橋樑
第三節靈川縣橋樑
第四節臨桂縣橋樑
第五節陽朔縣橋樑
第八篇灕江運輸
概述
第一章運輸工具
第一節非機動船
第二節機動船
第二章灕江貨物運輸
第一節水運組織
第二節放運
第三節貨物運輸
附表
1912~1928年廣西輪船註冊情況表
1993~2002桂林市貨物運輸統計表
桂江:桂林至梧州(下行)航線貨運運價率表
桂江:桂林至梧州(上行)航線貨運運價率表
第三章灕江旅遊客運
第一節水運組織
第二節灕江客運
第三節現代灕江旅遊客運
1979年~2002年灕江旅客運輸量統計表(單位:人)
第四節運輸管理
第五節港務管理
第六節海事管理
桂林轄區船員統計表
第七節船舶檢驗
第四章流域屬縣水路運輸
第一節興安縣水路運輸
第二節資源縣水路運輸
第三節靈川縣水路運輸
第四節臨桂縣水路運輸
第五節陽朔縣水路運輸
第六節平樂縣水路運輸
第九篇機構
第一章行政管理機構
第一節桂林市交通局
第二節流域屬縣(區)交通局
第二章行業管理機構
第一節桂林市航務管理處
第二節桂林市水路運政稽查支隊
第三節桂林市灕江遊覽調度結算中心
第四節桂林海事局
第五節桂林船舶檢驗處
第六節桂林航道管理處
第七節桂林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水陸交通運輸大隊
第三章港務管理機構
第一節桂林港務管理所
第二節桂林地區港務管理所
第三節陽朔港務管理所
第四節平樂港務管理站
第四章灕江運輸企業
第一節桂林連通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第二節桂林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第三節桂林旅遊發展總公司
桂南汽車客運站1999年~2002年基本情況統計表
第四節桂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節桂林五洲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節灕江航運總公司
第七節桂林市桂峰車船客運公司
第八節桂林市第二航運公司
第九節桂林市風光旅遊有限責任公司
第十節陽朔航運總公司
第十一節平樂航運公司
1956~2002年平樂縣航運公司貨運情況統計表
平樂縣航運公司部分年份客運情況統計表
附錄
灕江旅遊解說詞——話說灕江
奇聞軼事
編後記
參考書目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