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隊

王開隊

王開隊,1980年生,2009年畢業於暨南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師從郭聲波教授,博士論文《康區藏傳佛教歷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紀-1949年)》。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史學會歷史地理研究會理事、安徽省歷史學會副會長、安徽省徽學學會秘書長、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安徽大學首批至誠至堅拔尖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開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歷史地理
  • 職務:教授、博士生導師
  • 學術代表作:《康區藏傳佛教歷史地理研究》 
    《徽州佛教歷史地理研究》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科研成就,學術論著,1.論文,2.著作,榮譽與獲獎,學術職務,

人物經歷

·1999年9月—2003年7月,就讀於淮北煤炭師範學院,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2003年9月—2006年7月,就讀於四川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2006年9月—2009年7月,就讀於暨南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2009年7月獲聘安徽大學歷史系講師。
·2012年10月擔任安徽大學碩士生導師。
·2012年12月獲聘安徽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13年7月至8月,加拿大里賈納大學短期交流。
·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訪問學者(合作導師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前任主任宋怡明(Prof.Szonyi)教授)。
·2016年10月擔任安徽大學博士生導師。
·2018年12月獲聘安徽大學歷史系教授。
·2019年5月起任安徽大學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徽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歷史地理學、徽學、區域宗教史、文化遺產

科研成就

1.“歷史地理學視閾下的徽州佛教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16),主持。
2.“明清徽州鄉村聚落的時空演變及其形成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20),主持。
3.“唐宋以來徽州宗族、鄉村聚落、宗教信仰的歷史地理形成及其演變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23),主持。
4.“明清皖南佛教地理研究”,安徽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2014),主持。
5.“歷史時期皖南宗教名山地域系統的形成演變研究”,安徽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2020),主持。
6.“明代徽州宗教地理研究”,安徽省社科規劃一般項目(2014),主持。
7.“徽州宗族歷史地理研究”,安徽省高校協同創新項目(2020),主持。
8.“徽州古舊地圖整理與研究(960-1911)”,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2014),主持。
9.“清代皖人遊記輯錄與研究”,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2014),主持。
10.“徽州傳統村落資料的歷史地理學數據化研究”,安徽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課題攻關研究項目(2018),主持。
11.“歷史地理學視閾下的明清皖南佛教研究”,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2019),主持。
12. 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畫重點項目,2016,主持。
13.“明代淮河中游地區城市體系研究”,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2011),主持。
14.“數字人文與徽學研究”,安徽大學文科創新團隊項目(2019),主持。
15.“徽州區域歷史地理綜合研究”,安徽大學文科重大科研培育項目(2020),主持。

學術論著

1.論文

(1)《從地理文獻看明代地理學的發展趨向》,《中國歷史地理論叢》(CSSCI期刊)2006年第4期。
(2)《南方開發與中外交通——2006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歷史地理》第22輯,2007年。
(3)《試論明代地理類文獻的發展》,《蘭台世界》2007年第20期。
(4)《<司馬遷與中國地理>評介》,《地理研究》2007年第4期。
(5)《由虛到實:唐宋以來川雲貴交界區犬牙相入政區格局的形成》(第二作者),《江漢論壇》(CSSCI期刊)2008年第1期。
(6)《新視角下的蒙古佛教史研究——評<明清之際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播>》,《內蒙古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
(7)《13~18世紀雲貴川交界地區政區設定變化趨勢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CSSCI期刊)》2009年第1期。
(8)《地理開放性對歷史時期淮河流域社會發展的幾點影響》,《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9)《先秦嶺南不屬古揚州辨》,《古籍研究》2009年卷。
(10)《劉贊廷與康區近代方誌編修》,《中國地方志》(CSSCI期刊)2010年第3期。
(11)《試論15~18世紀格魯派在康區的勢力擴展——以寺院為中心》,《中國藏學》(CSSCI期刊)2010年第4期。
(12)《試論地理環境對藏傳佛教的影響》,《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13)《略談目前淮河流域經濟史研究中存在的一個問題》,《皖北崛起與淮河文化——“第五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選編》,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14)《試論歷史時期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在康區的空間分布及其特徵》,《宗教學研究》(CSSCI期刊)2011年第3期。
(15)《探尋淮河流域社會生態衰變的癥結——馬俊亞著<被犧牲的“局部”——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1680-1949)>》評介》,《中國農史》(CSSCI期刊)2011年第4期。
(16)《試論歷史時期藏傳佛教格魯派在康區的勢力擴展及其寺院空間分布》,《歷史地理》(CSSCI集刊)第25輯,2011年。
(17)《現代歷史地理學對當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啟示》,《安徽史學》(CSSCI期刊)2011年第5期。
(18)《談安徽大學歷史文獻學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教書育人》2011年第6期。
(19)《試論壽縣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兼論當前壽縣城市文化定位中存在的問題》(第一作者),《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20)《清代黃淮平原東部流民的規模與流向略論》(第一作者),《安徽文獻研究集刊•第四卷》,黃山書社2011年。
(21)《康區藏傳佛教文化區的劃分及相關問題——以1949年的甘孜和昌都為例》,《世界宗教研究》(CSSCI期刊)2013年第3期。
(22)《地方性高校史地結合教育的探索——以<中國區域歷史地理>課程為例》,《巢湖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
(23)《一部重要的斷代行政區劃地理著作——<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地理研究》2013年第12期。
(24)《從政區設定看歷史時期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邊緣化歷程——以13~18世紀的雲貴川交界地區為例》,《江漢論壇》(CSSCI期刊)2014年第2期。
(25)《任乃強的西南歷史地理研究》,《史學史研究》(CSSCI期刊)201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地理學》2016年第1期全文轉載。
(26)《歷史地理學視閾下九華山佛教文化體系的建構——以寺院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CSSCI期刊)2016年第5期。
(27)《徽州族譜數據化相關問題——以人物和地理信息為中心》,《圖書館論壇》(CSSCI期刊)2017年第2期。
(28)《明代青弋江流域佛教系統初探——以寺院的時空分布為中心》(第一作者),《安徽史學》(CSSCI期刊)2017年第3期。
(29)《數字人文與區域史研究:以徽學為例》,《江漢論壇》(CSSCI期刊)2017年第11期,《新華文摘》2018年第2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文摘》2018年第1期轉載。
(30)《明清黃山文化影響力的時空闡釋:以<黃山志定本>》為中心》(第一作者),《黑龍江社會科學》2018年第2期。
(31)《歷史時期徽州王氏文獻分布的可視化研究》(第一作者),《圖書館論壇》(CSSCI期刊)2018年第8期。
(32)《誰的空間:明代徽州仰山佛教神聖空間的營造》(第一作者),《徽學》第十一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9年,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文摘》2019年第2期轉載。
(33)《歷史地理學視閾下傳統村落歷史信息的數據化處理——以徽州傳統村落為例》(第二作者),《江漢論壇》(CSSCI期刊)2020年第2期。
(34)《因地而生:歷史時期的佛教與徽州社會》,《江漢論壇》(CSSCI期刊)2020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0年第4期轉載、《新華文摘》2020年第18期全文轉載。
(35)《四眾共築:明清黃山佛教區域系統的構建》(第一作者),《世界宗教研究》(CSSCI期刊)2020年第6期。
(36)《明嘉靖朝皖南佛教寺院的空間分布——兼論歷史佛教地理研究中的空間選擇及相關問題》(第一作者),《黑龍江社會科學》2020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宗教》2021年第2期全文轉載。
(37)《鳳陽何以置府?——基於歷史政治地理學的考察》(第一作者),《志苑集林》第四輯2020年。
(38)《“併力作于山”:生存空間拓展、水資源利用與清前中期屯溪村落的空間分布演變(1693-1823)》(第二作者),《中國農史》(CSSCI期刊)2021年第2期。
(39)《略論徽州族譜的歷史地理學價值》(第一作者),《理論與史學》第7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40)《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諸名家尺牘>所載手札的幾個問題》(第二作者),《新世紀圖書館》2022年第4期。
(41)《承前與啟後——也論<安徽文獻總目>的基本學術意義》(第一作者),《古籍研究》(CSSCI集刊)2022年上半年卷。
(42)《“佛教地域化”與中華文明的形成及演進》,《江漢論壇》(CSSCI期刊)2023年第3期,《新華文摘》2023年第11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資料《哲學文摘》2023年第3期轉載。
(43)《小九華與九華山佛教文化體系的建構:兼論10世紀以後中國佛教發展過程中的“地域化”問題》(第一作者),《世界宗教研究》(CSSCI期刊)2023年第4期。
(44)《明中葉的社會轉型與地域空間結構重塑:以徽州屯溪地區為例》(第一作者),《中國農史》(CSSCI期刊)2024年第2期。
(45)《清中期以來徽州小姓宗族的經濟活動及宗族活動實態——以祁門縣博物館藏舒家塢吳氏文書為例》(第一作者),《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24年第2期。

2.著作

(1)《康區藏傳佛教歷史地理研究》(專著),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年,國家“十二五”重點規劃出版圖書,2011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2)《徽州佛教歷史地理研究》(專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21年,2019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榮譽與獲獎

1.入選安徽大學“首批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011年。
2.入選安徽省教育廳高校優秀青年人才重點支持計畫,2016年。
3.入選安徽大學首批“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英才Ⅲ)”,2018年。
4.入選安徽大學首批“至誠至堅拔尖人才”,2022年。
5.入選安徽省第十四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23年。
6.論文《誰的空間:明代徽州仰山佛教神聖空間的營造》獲“安徽省社科聯哲學社會科學創新三項課題”一等獎,2018年。
7.論文《因地而生:歷史時期的佛教與徽州社會》獲2019-2020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22年。
8.論文《鄉關何處:歷史文化信息資源的“在地化”與徽州鄉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獲“安徽省社科聯哲學社會科學創新三項課題”二等獎,2022年。

學術職務

中國史學會歷史地理研究會理事、安徽省歷史學會副會長、安徽省徽學學會秘書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