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沙區生態重建與恢復的生態水文學基礎
- 作者:李新榮
-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912 頁
- ISBN:978-7-03-050747-1
- 定價:460.00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中國沙區生態重建與恢復的生態水文學基礎》是科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新榮。內容簡介本書根據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60年的長期生態學研究,以及在其他中國沙區的調查研究,論述了中國沙...
《風積沙采沙跡地治理與恢復》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季。內容簡介 《風積沙采沙跡地治理與恢復》以風積沙采沙跡地治理與植被恢復為主題,在對風積沙采沙跡地土壤質量進行評價的基礎上,提出了采沙跡地土壤復配改良技術方案,以及植被營建的水、肥、生長調節劑調控措施。《風積沙采沙跡地治理與...
立足荒漠生態系統研究,為乾旱區 生態環境恢復與重建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示範,形成科研-示範-推廣體系,實現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發展 為極端乾旱地區基礎數據的收集、研究、試驗和示範的重要基地和平台。本站立足於極端乾旱荒漠生態系統中綠洲生態水文學、恢復生態學、荒漠生態學、沙漠化防治及可持續管理學的基礎理論...
該中心將主要針對風沙危害區生態修復與沙產業領域的前沿基礎科學問題和技術問題,圍繞植物固沙的生態-水文過程、機理及調控和固沙材料組成、結構與其耐候性的關係等開展研究。研究問題屬於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生態脆弱區域生態系統恢復重建及水資源節約”重點領域,關聯到多學科、多部門和多領域,是需要聯合攻關才...
第五節 中國西南岩溶生態系統研究進展 第六節 橫斷山區乾旱河谷生態恢復的理論認識與實踐 第七節 礦山跡地的生態恢復 第八節 受損海濱系統的生態修復 第九節 災後重建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生態恢復 第三章 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 第一節 天然林保護工程 第二節 退耕還林工程 第三節 退牧還草工程生態研究 第四節 ...
因此,水環境安全研究正從一般意義上的環境污染因子監測開始向生態格局和過程研究過渡和拓寬,在研究污染物的生態毒理效應、水體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關鍵過程的基礎上,探討水環境安全的生態學過程和機理。本學科以淡水環境為對象,研究人為干擾下,生態系統演變的內在原理、規律,探尋受損生態系統恢復、重建對策,為...
122干擾與演替——生態恢復與重建的理論基礎7 123恢復生態學的研究內容8 13中國及全球生態系統退化狀況8 14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生態恢復9 15生態恢復理論的形成及發展10 151國際生態恢復理論的形成10 152國外生態恢復重建研究概況及特點11 153中國的生態恢復的發展12 15...
定位監測氣候、生態水文要素(徑流、泥沙、養分)和土壤水分、降水特徵等,為坡地土-水-植物界面過程的生態水文過程與機理研究提供基礎支撐;跟蹤監測小流域內人類經濟社會活動,揭示人類經濟社會活動與流域生態過程耦合關係;動態監測流域的土地利用與生產力變化,為三峽庫區小流域可持續經營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2)科研...
二、河流生態修復的任務 河流水系生態恢復的任務有4大項:一是水質改善;二是水文情勢改善;三是河流地貌景觀修復;四是生物群落多樣性的維持與恢復。總的目的是改善河流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過程,使之趨於自然化。(一) 水質改善 水質條件改善是河流生態修復的前提。通過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提倡清潔生產、發展循環...
為此,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針對三峽庫區水土流失強烈、面源污染嚴重和消落區生態退化等問題,開展定位觀測試驗、開發防治關鍵技術、建立監測實驗台站。為庫區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科學技術支撐和“山綠、水清、民富、理明”示範模式,為國家巨觀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和科學...
第十二條 黃河流域統籌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黃河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在已經建立的台站和監測項目基礎上,健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文、泥沙、荒漠化和沙化、水土保持、自然災害、氣象等監測網路體系。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健全完善生態環境風險報告和...
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中國西部乾旱區生態環境演變與調控研究,第七課題,第一專題“中國西部乾旱區生態系統的地域分異規律”中國科學院創新重大項目:渾善達克沙地與京北農牧交錯帶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試驗示範研究,第二課題“渾善達克沙地植被恢復與風沙環境綜合治理試驗示範研究”中的流動沙地植被重建...
作為首席科學家,正在主持進行“黑河流域水—生態—經濟系統綜合管理試驗示範”研究,在退化生態系統的修復、重建,水土資源合理利用,國土整治與開發等方面提出了很有價值的依據,為國家加快西部發展,建設西北提供了創新性的理論基礎。學術論著 截至2018年11月,程國棟先後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學術...
鑒於此,很有必要開展0.43 Ma B.P.以來騰格里沙漠南部邊界重建工作,這也將為檢驗環境變化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礎資料,同時也可以全面認識西北乾旱區的環境演變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本項目擬以騰格里沙漠南緣三條南北向橫斷面中黃土剖面與現代降塵的粒度等值線,同時結合古風成沙研究結果,恢復出0.43 Ma B.P.以來...
徐海燕,趙文武*,朱恆峰,朱婧.黃土丘陵溝壑區坡耕地與草地不同配置方式的侵蝕產沙特徵.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9,7(3):35-41.趙文武,徐海燕.災區農村恢復重建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全國經濟地理研究與微區位前沿學術研討會. 2009 年 5 月.趙文武,劉敏,徐霖,李紅梅.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
1.4.2 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前期準備階段 1.5 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5.1 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起源與發展 1.5.2 國外生態恢復與重建研究 1.5.3 國外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研究進展 1.5.4 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研究 1.5.5 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發展趨勢與特點 第2章 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理論基礎 ...
《西南喀斯特植物與環境》是2012年6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同清 。內容簡介 植被與環境的關係及其演變規律一直是生態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也是生態恢復與重建的重要理論基礎。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與黃土、沙漠、寒漠並列為中國四大生態環境脆弱區,尖銳的人地矛盾導致了十分嚴重的石漠化現象,且呈不斷擴張的態勢...
基礎建設 2017年5月5日,對寧夏沙湖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進行修復改善,主要建設內容為湖濱緩衝帶、圍堰、溢流堰、退水閘、濾解與生境重建帶、氧化塘、泵站及人工濕地。品牌建設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寧夏平羅沙湖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科學研究 2013年,為...
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子課題:瀾滄江中下游水電梯級開發生態環境影響考察(2009-2013)雲南省社會發展科技計畫項目子專題:河流廊道植被生態恢復技術試驗示範(2008-2012)國家“973計畫”項目子課題:濕地系統水生態格局變化與驅動機制研究(2006-20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江平原典型沼澤濕地水文情勢對植被生態格局的作用研究...
13. 劉普幸,陳發虎,勾曉華,彭劍峰,黃曉忠.額濟納旗近100年來胡楊年表的建立與回響分析[J].中國沙漠,2005,25(5):764-768.14. 劉普幸,勾曉華,張齊兵,陳發虎.國際樹輪水文學研究進展[J].冰川凍土, 2004,26(6):70-79.15. 劉普幸,李筱琳.黑河下游額濟納綠洲生態環境變化特徵及生態恢復與重建[J].水土...
研究環境與水利相互關係的科學技術。它作為一門新的綜合學科,正處於開拓階段。由水力學和水文學衍生出來的環境水力學、環境水文學是環境水利的基礎學科。在環境學科中,先後形成了環境地質學、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法學等多種學科,都與環境水利有密切的聯繫,也可以認為是它的基礎學科。這些學科都還在繼續豐富和...
10.3.3 乾旱區生態恢復的理論基礎與技術方法 382 10.3.4 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監測評估 388 10.3.5 乾旱區退化生態系統恢復重建案例 390 參考文獻 393 第11章 乾旱區風沙地貌學 397 11.1 風沙地貌學的研究範疇 397 11.1.1 研究內容 397 11.1.2 研究進展 398 11.1.3 研究方法 401 11.2 風沙運動及其...
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能力提高(野外實踐、科研訓練),編號J0730536(2007.01~2009.12)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巴丹吉林沙漠水循環定位觀測與湖泊群形成機理,編號20090211(2010.1~2012.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西走廊環境變遷的水文背景與生態需水量計算,項目批准號50879033(2009.1~2011.12)中國氣象局氣候...
[71] 琚彤軍,劉普靈,鄭世清,徐學選. 黃土丘陵區生態恢復重建過程中流域降雨及其水沙變化特徵研究[J]. 水土保持學報,2005(02):57-60.[72] 穆興民,王飛,李靖,高鵬,徐學選,王煒. 水土保持措施對河川徑流影響的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 水土保持通報,2004(03):73-78.[73] 彭珂珊,吉娟玲,徐學選. 試論生態...
要走出這種困境,就需要開闢一條向生產性綠水轉移的新路,這就是要通過生態恢復和重建,大大增加森林植被的覆蓋率,充分發揮森林植被的陸地生態支柱功能,以大大減少洪水徑流和蒸發,增加蒸騰和內陸水汽循環,把農業生產系統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中,從而大幅度提高雨養農業的經濟和生態貢獻。轉換模式 除少數雨水豐沛的地區...
(6)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沙漠水文氣候的包氣帶記錄與2ka來降水重建(40302031), 2004-2006 (7)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NCET-06-0899), 2007-2009 (8)參加國家創新群體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青藏高原和中東亞乾旱區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研究2005-2013 (9)參加國家外專局/教育部學科創新引智創新...
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供科學依據;在不同流域尺度森林植被結構格局與水文功能過程規律、土地荒漠化的動力學機制、防護林體系空間配置與結構設計、{TTc牛逼}逆境條件下植被恢復與重建等方面開展創新性基礎理論與技術套用研究。並注意擴大科技成果套用與輻射範圍,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此前的研究,主要圍繞乾熱河谷災變區生態系統恢復、生態農業模式、植被分布特點、群落結構等五個方面展開。水文特徵 水文特點:金沙江乾熱河谷 山地植被恢復區土壤種子庫和地上植被研究土壤種子庫在植物種群動態中起著重要作用。土壤種子庫可緩解種群的滅絕過程,保存群落中植物種的表現特徵,是植被天然更新的物質基礎。通...
在此基礎上,通過生態學與動力學、控制論交叉研究,提出了生態動力學與生態控制理論。生態問題研究 針對我國北方生態脆弱地區土地沙漠化、草地退化等重大生態問題,以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為核心,重點開展沙地人工植被恢復生態過程、沙化退化草場改良、荒漠化土地綜合防治試驗研究與示範區工程建設,在沙地水分動態對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