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文化(中國生活文化叢書)

中國服飾文化(中國生活文化叢書)

百冊本《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是由著名學者任繼愈教授主編,國內百餘名專家學者參加,由我國著名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面向青少年和一般讀者的大型文化普及叢書。被共青團中央啟動的“新世紀讀書計畫”列為第一批推薦書目。這套叢書,是在1991年版的基礎上修訂完成的。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服飾文化(中國生活文化叢書)
  • 作者:王維堤
  • ISBN:9787532527762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王維堤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6-1
版 次:1頁 數:212字 數:120000
印刷時間:2009-4-1開 本:大32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3I S B N:9787532527762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服飾是人類特有的文化現象。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是一個歷史悠久、積澱豐厚、絢爛多彩的寶庫。對於這一點,本書將多側面地給讀者描述一個概貌。
服飾文化與服飾不是等同的概念,它的內涵比服飾要複雜得多,不僅與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物質文明相聯繫,而且與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精神文明相聯繫。對於這一點,本書也將從各個角度次第展開論述。
舊時,服飾文化的創造者不是服飾文化的充分享受者,要使全民服飾都步入生活美學的殿堂,有三個基本條件是不可少的,。一是人民的生活普遍達到小康的水平,二是服飾美不受禁錮,三是人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普遍提高。第一條正在逐步實現。第二條,歷史上的奴隸主和封建統治者都曾對下層民眾的服飾有過這樣那樣的限制和禁令,禮教和迷信又以種種無形的束縛阻礙著服飾美的發展。現在,這些禁鋼都不復存在了。若干年前無論男女一律穿灰藍幹部服或舊軍裝的風尚也早被多姿多彩的時裝所替代。因而這一條可以說現在已基本實現。值得重視的是第三條。一個人怎樣根據自己的性別、年齡、職業、身材特點、經濟能力、季節、場合選擇他認為美的服飾,是他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的直接表現。固然,我們應該承認美的多樣性,承認審美個體在興趣愛好上的差異性,因而對人們的服飾選擇抱寬容態度。但是,我們也應該承認美是發展的現象,有品位較高的美和品位較低的美,有形態比較完備的美和形態不夠完備的美,也應該承認審美個體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別,因而應該對服飾美的問題進行認真探討,對服飾流行心態作積極引導。比如:怎樣保持服飾的民族特點而不斷所創新,怎樣吸收外來的成分而不流於媚俗,怎樣在服飾的掩蓋和人體的適度裸露上掌握好分寸,既予二千年封建禮教的沉重壓以衝擊,又不失高雅含蓄的風韻情致,等等。對於這一點,本書也將力求遵循古為今用的原則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別,因而應該對服飾美的問題進行認真探討,對服飾流行心態作積極引導。比如:怎樣保持服飾的民族特點而不斷有所創新,怎樣吸收外來的成分而不流於媚俗,怎樣在服飾的掩蓋和人體的適度裸露上掌握好分寸,既予二千年封建禮教的沉重壓抑以衝擊,又不失高雅含蓄的風韻情致,等等。對於這一點,本書也將力求遵循古為今用的原則,試圖對讀者有所啟迪。試圖對讀者有所啟迪。

目錄

前言
“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服飾的實用意義和倫理意義
“衣服容貌者,所以悅目也”——服飾的審美意義
龍袍和鳳冠——服飾的遠古圖騰遺蹟和政治意義
官服上的品級標記——服飾的等級意義
從“禹入裸國”的故事談起——服飾的民族性
上陽宮人的“時世妝”——服飾的時代性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服飾的流行性
“文質彬彬”——儒家對服飾的審美觀
“被褐懷玉”——道家對服飾的審美觀
子路的迂和楚莊王的豁達——禮教和服飾
朝服、公服、祭服、常服
吉服
凶服
中國人對奇裝異服的傳統看法
中國人對袒胸露體的傳統看法
男著女裝和女著男裝
服飾與社會風氣的儉與奢
服飾的儀容、言談、舉止
胡服(上)
胡服(下)
戎裝
舞服
戲裝
文學作品中的服飾描寫
服飾文化與文物考古
服飾與顏色(上)
服飾與顏色(下)
衣料雜談(上)
衣料雜談(下)
打扮的藝術
《金舞銀飾》與《東方彩霞》(代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