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是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2年7月12日發行的金銀紀念幣。該套金銀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4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金文“中國”字樣襯以青銅器裝飾紋樣,並刊國名、年號。8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東晉王書《伯遠帖》局部文字及“優遊”字樣與裝飾紋樣等組合設計。150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東晉王羲之書《蘭亭序》局部文字及“蘭亭”字樣與竹林、亭子等組合設計。3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唐代顏真卿書《祭侄文稿》局部文字及“階庭蘭玉”字樣與蘭花等組合設計。3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北宋蘇軾書《黃州寒食詩》局部文字及“臥聞海棠花”字樣與海棠花等組合設計。3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北宋米芾書《蜀素帖》局部文字及“青鬆勁挺姿”字樣與松樹等組合設計。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由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 外文名:Chinese calligraphy art (running script) gold and silver commemorative coins
  • 發行機構:中國人民銀行
  • 發行時間:2022年7月12日
  • 類型:貴金屬紀念幣
  • 全套枚數:5枚
發行背景,發行工作,制幣參數,幣面圖案,錢幣賞析,

發行背景

中國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歷經三千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中國書法是在漢字信息傳播過程中,以特有的造型符號和筆墨韻律,融入人們對自然、社會、生命的思考,表現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人格精神和性情志趣的一種藝術實踐。中國書法伴隨著漢字的發展而演變,最早的漢字可追溯至商代的甲骨文。在其後的朝代更迭中,漢字的書寫記錄功能發展成為具有審美功能的書法藝術,並依次演進形成了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中可謂獨樹一幟。2009年9月中國書法申遺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化底蘊極為深厚,始終伴隨在中華民族的誕生、發展、成熟與興盛的各個時期。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傳承經久不衰,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全人類民族文明的偉大見證。中國書法也是世界公認的歷史最為悠久,並極具鮮明民族特徵和深厚美學意蘊的藝術種類,是世界上唯一最具抽象意味、最具實用功能的視覺藝術。書法藝術將漢字的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被歷朝歷代高度重視和推崇,從而連綿不絕地發揚和傳承。從古至今,中國湧現出無數的書法大家,國寶級的書法作品遍布世界各大博物館。書法藝術具備理論深厚、書體完備、傳承有序、風格眾多、內涵深厚、影響深遠等典型特徵,是一座具有獨立完整體系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豐碑。
為弘揚中國書法藝術,展現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推動中國書法文化保護工作,中國人民銀行於2018年開始首次以書法藝術為表現主題,發行中國書法藝術系列金銀紀念幣,該項目以中國書法演變進程:即篆、隸、楷、行、草等五種字型為表現內容。計畫分五年發行(每年一組),每組五個規格。全系列紀念幣通過方寸幣面所展現的不僅是單純的書法造型藝術,而是深層的中國漢文化發展史,折射出中國古文字學、金石學、美學的博大與深厚。隨著各組紀念幣的逐年發行,中國古代經典書跡將得以精彩再現,中國金銀幣設計師將以此為載體,力求以點帶面地不斷呈現中華民族漢字演變與發展,使書法藝術愛好者和錢幣收藏者感受不同書體的獨特藝術魅力,在浮雕的起伏之間感知書法巨匠們的精神世界。
行書即正書之變體,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稱之“行書”。“夫行書者,非草,非真,離方,進圓,在乎季孟,兼行草者謂之真行,兼草者謂之行草。”行書相傳始於漢末,流行至今。
作為全系列的第四套紀念幣,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定於2022年7月發行。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8克金幣1枚、150克銀幣1枚,30克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2021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項目。
2022年7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將發行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4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發行工作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由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銷。

制幣參數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制幣參數
幣名
材質
重量
質量
形狀
規格
面額
成色
最大發行量
8克圓形金質精製幣
純金
8克
精製
圓形
直徑22毫米
100元
99.9%
10000枚
150克長方形銀質精製幣
純銀
150克
精製
長方形
80毫米×50毫米
50元
99.9%
5000枚
30克圓形銀質精製幣
純銀
30克
精製
圓形
直徑40毫米
10元
99.9%
3×20000枚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幣面圖案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正反面圖片
正面圖案
反面圖案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該套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金文“中國”字樣襯以青銅器裝飾紋樣,並刊國名、年號。
8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東晉王珣書《伯遠帖》局部文字及“優遊”字樣與裝飾紋樣、“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並刊“中國書法藝術·東晉·王珣·伯遠帖”字樣及面額。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150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東晉王羲之書《蘭亭序》局部文字及“蘭亭”字樣與竹林、亭子、“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並刊“中國書法藝術·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字樣及面額。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3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唐代顏真卿書《祭侄文稿》局部文字及“階庭蘭玉”字樣與蘭花、“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並刊“中國書法藝術·唐·顏真卿·祭侄文稿”字樣及面額。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3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北宋蘇軾書《黃州寒食詩》局部文字及“臥聞海棠花”字樣與海棠花、“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並刊“中國書法藝術·北宋·蘇軾·黃州寒食詩”字樣及面額。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3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北宋米芾書《蜀素帖》局部文字及“青鬆勁挺姿”字樣與松樹、“中國書法藝術”篆刻鈐印等組合設計,並刊“中國書法藝術·北宋·米芾·蜀素帖”字樣及面額。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錢幣賞析

  • 賞方寸間“優遊”,得林下蕭散意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8克金幣無論是取材、構圖還是表現手法,乃至傳達的意趣,流露出來的是純粹的晉人風度。清董邦達云:“札中有‘志在優遊’及‘遠隔嶺嶠’語,輒仿佛情景,作林下蕭散之致。”我們觀賞此幣,透過歷史煙塵,看王珣自然隨性的簡札書寫,幣面間既有伯遠帖之形,又有晉名士之態,瀟灑風流,隨性自在,渾然一體,一幣書一帖,一幣更是一個時代,可謂方寸間得晉人林下蕭散意。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8克金幣
幣面整體採用左中右構圖方式,這既是最適合視覺流程的構圖形式,也是漢字的常規結構,而書法藝術正是根基於漢字的書寫藝術,構圖已現書法之魂。《伯遠帖》中的點題之筆“優遊”占據了金幣的中部最大塊面,字跡斑駁痕跡與原帖完全一致,書法字上下為無邊設計。左側將雲水紋作為背景,上刊面額100元。右側原帖中的文字為“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幣面整體賓主顯明,疏密錯落,變化掩映,互有牽連又獨立成章。中部“優遊”兩個大字,展現《伯遠帖》的用筆風格和結體韻致,右側的原帖節選則可觀《伯遠帖》的章法布局,點與面的聯動展現其帖之形意全貌,呈現出嚴整又疏朗,厚重又輕盈的藝術美感
“優遊”二字的線條運動感極強,“優”字之末筆,出筆含而不露,“游”字之起筆,堅定直入頓挫明顯,兩字點畫流動、遊走清晰,富有彈性;再觀,“優”字結體開張,右部卻嚴密不透風,收筆含蓄,“游”字小角度連續折畫,動感衝擊非常強勁,收筆處以舒緩的長線條向上撇畫,兩字既有險勁的衝擊力,又有沉著的靜穆感,充分展示出其純粹的晉人韻致;配合幣面左側那似雲又似水,具有朦朧美感的雲水紋,展現出帖中所感懷的自由自在,天下優遊的情懷。又因為字跡的斑駁保留了下來,更有歷史自在人心的蘊涵和厚重的歷史滄桑感;右側是《伯遠帖》的開篇節選“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可觀原帖的章法布局,沒有大起大落的詭譎,只是隨手而就的自然瀟灑,“頓首”的書寫呈自然符號化,帶起一個節奏,“伯遠”二字穩重靜穆中微有動感,又自成一個節奏,再看到“期群從之寶”,縱勢與橫勢的生動對比,又呈現出一個節奏,就幣面上呈現的開篇節奏部分,前段簡淡、中段穩重、末段疏朗,將《伯遠帖》自然平和的基調中流露出瀟灑隨性的韻意,展現得淋漓盡致。幣面上連弧狀雙線紋構成雲水紋,則是一種極具形式美感的裝飾紋樣,又似雲水流動,又似雲團霞霧,它象徵周而復始、無窮無盡之意,也將《伯遠帖》自然閒散、不羈隨性的形式美感進一步直觀展現了出來。
這枚金幣背面採用鏡面底面,主圖案採用多層次噴砂,文字和面額採用噴砂,雖然工藝上創新不多,但多層次噴砂的細膩處理非常出彩,精準還原了原帖上的歷史斑駁部分,通過控制噴砂的薄厚與疏密,展現出紙本在千年塵埃中無法避免的裂紋和斷口,在斑駁痕跡中散發出濃郁的歷史氣息,呈現出《伯遠帖》的原生態形貌。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人間得自在,幾分優遊心,作為“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中唯一一枚金幣,將《伯遠帖》作為表現主題,將“優遊”作為表現重點,不僅僅是因為其在行書發展歷史上的歷史地位,更因為其中蘊含的人生態度,觀照的正是當下。
中國的書法藝術從來都是人心人情的自然映照,中國人以獨有的筆墨方法來傳達心聲,尤其是行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瀟灑隨性、飄逸靈動,所謂行文如流水,落筆如雲煙,水與雲正是最不講究形式,最在乎瞬間靈性。《世說新語》中對王珣最動人的刻畫就是講他的真情和深情,《伯遠帖》墨跡和文字更是把王珣的心境發揮到了極致,甚至體現出了王珣對人體生命本身的感悟。伯遠其人,究竟是誰,已不可考,但從王珣的行文落筆中可以看出他對伯遠其人志向高潔,常年在山水之間遊歷的推崇和敬佩。
觀幣,觀人,觀心。志在“優遊”,並不是說要立刻拋下世間俗物去雲遊四方,推崇的卻是其中蘊含的自然通透、放眼未來、放眼遠方的人生態度。當下社會,雖然每個人都背負著很多壓力,但我們可以在努力的同時,用逍遙優遊的態度面對生活,讓自己的心通透起來,去欣賞更多的雅音歡樂,感受更多的歡喜確幸,這樣才能積極地去面對和化解各種困難。
行書即正書之變體,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稱之“行書”。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相傳始於漢末,流行至今。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及蘇軾的《黃州寒食詩》被譽為“天下三大行書”。其中,《祭侄文稿》因珍貴的文物價值、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而備受重視。
《祭侄文稿》,全名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文稿》,由顏真卿所書,是為了祭祀侄子顏季明而作的文稿草稿。顏季明是顏真卿堂兄顏杲卿之子,安史之亂時,顏季明隨父親抗擊安祿山,父子先後被俘,慷慨就義。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顏真卿讓侄子顏泉明(顏季明的兄長)至河北尋得顏季明頭顱,揮淚寫下《祭侄文稿》一文,全文共234字。該作流傳有序,現存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祭侄文稿》中有大量塗改,是顏真卿氣貫天成的不經意之作,飽含了家國情懷,抒發了對親人的懷念和對亂臣賊子的痛恨。通觀作品全篇,行文如泣如訴,悲憤之氣躍然於字裡行間,即便經歷千年,仍然能使人感受到作者書寫時的情緒狀態。
從書法技藝來看,《祭侄文稿》有如下特點:其一,筆法上取法篆籀,以中鋒為主,並以藏鋒出之,用筆圓轉遒勁;其二,結體章法上開張自然,左右結構的文字向兩側拉開,雖然誇張卻相互呼應,實則形散神聚;其三,墨法上渴澀生動,疾書直追泉涌之思,但卻能做到字有斷連,連不亂意,斷不失情。凡此種種,構成了《祭侄文稿》氣壯山河的偉岸之態。更重要的是,《祭侄文稿》是由真摯感情澆灌出來的傑作,元代鮮于樞稱其為“天下行書第二”。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祭侄文稿》30克銀幣
“中國”一詞在中文語境中原指中原地區,最早出現於西周早期青銅器何尊的一句銘文中——“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但由於其“國”字的寫法與“或”字相通,為避免歧義,正面圖案改從春秋晚期蔡侯申鐘的銘文中提取了飄逸秀美、具有修飾之美的“中國”一詞。金文周圍襯以春秋時期青銅器龍紋鐘上的對稱式卷龍紋,展現為璽印外觀,具有強烈的金石氣息,形成了中國書法藝術金銀紀念幣項目共同正面特有的文化符號。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
階庭蘭玉
“階庭蘭玉”典出《世說新語·語言》:“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出現於《祭侄文稿》第八行,所屬整句為:“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方期戩穀。”這句話的意思是:“惟有你(季明)生下來就很出眾,平素已表現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你好像我宗廟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長於我們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樹,常使我們感到十分欣慰。”
“階庭蘭玉”為規範的行書,以提筆法書寫,一字一頓,筆法外拓,雖然筆墨淡然,線條纖細,卻具有力透紙背的蒼勁感。每個字都有各自的特點:“階”行筆採用游筆,點畫連帶,脈絡相通。耳刀旁的輕靈與重拙相得益彰。“庭”之廣字頭,上點傾斜居中。左尖橫起筆露鋒,收筆藏鋒,輕巧靈動。豎撇起筆、行筆前半部同寫豎畫,行筆過半才向左下彎轉,輕快出峰。“蘭”形體方正,右豎稍長,豎鉤為澀筆寫就,線條富於蒼勁之氣。“玉”之王字連寫。點靠右下,體勢斜側。其形長而圓渾,筆意內含。再觀摩四字之整體,如同見到意氣風發、志存高遠的顏季明。
值得注意的是,後文緊接“何圖逆賊閒釁,稱兵犯順”,驚心觸目的筆墨,令人感受到顏公的悲憤之情,與前文形成鮮明的對比。而“階庭蘭玉”就顯得美好易逝,使人深深惋惜。
銀幣背面對“階庭蘭玉”進行了放大處理,清晰、忠實地還原了其書法特徵。畫面左側的蘭花,襯托出文字冰清玉潔的氣質。而畫面右側的局部文字中也包含“階庭蘭玉”,但結合作品本身的歷史,卻給人以惋惜英才凋零之感。總的來看,背面的畫面布局符合黃金比例,元素雖多但全無紛亂感,蘭花的花枝、鈐印、面額被巧妙安排,為畫面增添了生動性。
此外,銀幣背面在工藝運用上也很講究:整體採用鏡面底面,主圖案採用多層次噴砂工藝,項目文字和面額採用噴砂工藝,營造了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與《祭侄文稿》行雲流水的筆法相映成輝。
《祭侄文稿》彰顯了忠烈節義之正氣,其雄渾遒勁之勢令人為之傾倒。這枚30克銀幣完美地還原了原作的氣質和神韻,殊為難得,亦會使收藏者產生心靈共鳴,受之鼓舞而果敢奮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