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圖書)

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圖書)

《中國政治制度史》是2005年2月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傑峰。本書分別敘述了自古以來至1949年中國諸種重要典章制度的發展變化,同時考察了必然要受到各時期國體和政治體制統率和制約的各種單行制度。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政治制度史(第2版)
中國政治制度史
圖書編號:1074563
定價:45.0
ISBN:730006272
作者:韋慶遠/柏樺
出版日期:2005-02-01
版次:1
開本:小16開

簡介

本書依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內涵,梳理和總結了中國政治制度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藉以在洞悉政治制度“來龍”的基礎上,把握“去脈”,使新的論述有所依憑,紮實跟進。本書在闡述一般規律的同時,重點分析其特殊性;在敘述制度的同時,重點分析其利弊和特點,進行動態的研究,拓展和豐富政治制度史的內容。全書內容充實,資料豐富,語言生動,是適用面寬而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教材。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中國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對象
第二節 中國政治制度史的特點
第三節 中國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參考書
一、中國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概況
二、研究中國政治制度史的參考資料
第四節 學習中國政治制度史的意義和方法
一、學習中國政治制度史的意義
二、學習中國政治制度史的方法
上編:中國歷代政治制度(史前-1911年)
第一章 中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 原始社會出現的政治制度萌芽
二、原始社會氏族組織
三、部落聯盟和酋邦組織
四、從習慣到制度的轉變過程
第二節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歷程
一、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
二、爭霸時期的政治制度
三、皇權專制制度下的政治制度
第三節 中國近代的政治制度
一、中西政治制度的碰撞和抗爭
二、晚清政治制度變化
三、晚清政治制度變革的啟示
第二章 王權和皇權制度
第一節 王權制度
一、王權制度的形成過程
二、王權的體現形式
三、對王權的制約
第二節 霸主和集權制度
一、霸主的出現和體現權力的形式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和君權的體現形式
第三節 皇帝制度
一、王朝的最高首腦——皇帝
二、皇帝的名位制度
三、皇帝的許可權和行使方式
第四節 王位、皇位繼承和宗室制度
一、王位繼承——嫡子制度的確立
二、皇位繼承——保護和防範措施
三、宗室分封——皇權專制的痼疾
第五節 皇權的變態形式——外戚和宦官擅權
一、後宮制度與外戚政治
二、宮省制度與宦官政治
第六節 君主專制政體轉向君主立憲政體的失敗試驗
二、《欽定憲法大綱》和《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
三、責任內閣
第三章 中樞輔政制度及運行機制
第一節 貴族輔政制
一、夏商周三代的貴族輔政制
二、秦漢以後早期國家的貴族輔政制
第二節 宰相開府輔政制
一、宰相開府輔政制的形成和發展
二、宰相開府輔政制的運作方式及特點
第三節 宰相參議輔政制
一、帝宮層次與中外朝官
二、宰相參議輔政制的沿革
第四節 宰相奉命擬旨輔政制
第五節 清末的責任內閣
第六節 輔政制度的發展規律及其特點
第四章 中央政務體制及運行機制
第一節 中央政務體制的發展概況
一、早期國家中央政務體制的初建
二、兩寮六大到文武分職的政務管理體制
三、三公九卿與中朝官尚書政務管理體制
四、公省監台卿衛政務管理體制
五、以《周禮》為本的政務管理體制
六、以三省六部為核心的政務管理體制
七、諸使差遣負責制的政務管理結構
八、“因俗而治”的政務管理結構
九、以一省制為核心的政務管理體制
十、以六部為主體的政務管理體制
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務管理體制
第二節 中央政務機構的運行機制
一、相府與諸卿政務系列的運行機制
二、相府、尚書諸曹與諸卿政務系列的運行機制
三、六部與寺監政務系列的運行機制
四、部院寺監府政務系列的運行機制
第三節 中央政務管理體制的發展規律及其特點
第五章 地方行政體制及其運行機制
第一節 歷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區
第二節 行政區名稱的由來及級別變化
第三節 地方行政管理體制
一、先秦地方行政管理體制
二、秦以後的地方行政管理體制
第四節 少數民族地區管理制度
一、西域都護和民族校尉
二、羈縻府州和都護府
三、土官制度和改土歸流
四、蒙藏地區的特別管轄
第六章 法律制度
第一節 法規的制定和沿革
一、古代法規的概況
二、清末對法規的修訂
第二節 司法行政制度
一、中央司法行政制度
二、地方司法行政制度
三、司法行政運行機制及特點
第三節 司法審判制度
一、訴訟制度
二、拘捕和證據制度
三、審判制度
四、監獄制度
五、訴訟師與辯護制度
第七章 監察制度
第一節 監察行政體制
一、中央直接控制的監察行政體制
二、各級政府部門的監察行政體制
第二節 監察的職能
一、對上的諫諍
二、對下的監督彈劾
三、對左右的牽制監督
第三節 監察的主要方法
一、檢核簿冊法
二、舉劾案章法
三、連坐告密法
四、遣吏巡行法
五、牽制監督法
六、密查偵緝法
七、密奏傳呈法
第四節 監察制度的特點及其利弊
第八章 軍事制度
第一節 兵役制度
一、郡縣兵役制
二、謫罪兵役制
三、招募兵役制
五、發奴為兵制
六、民壯兵役制
第二節 軍事編制與兵種配製
一、軍事編制(附表)
二、兵種配置
三、軍事裝備的生產與製造
第三節 軍事管理制度
一、軍事領導與指揮制度
二、軍事後勤供應制度
三、軍事刑罰制度
第九章 財政經濟制度
第一節 財政收支制度
二、徭役制度
三、土貢制度
四、財政的收支與管理
第二節 財政行政體制
一、中央財政行政體制
二、地方財政行政體制
第三節 經濟制度
一、先秦國家經濟管理體制的形成
二、秦以後經濟管理體制的發展變化
第十章 科技文教衛生等制度
第一節 科學技術機構和管理制度
一、天文曆象機構和管理制度
二、技術生產機構和管理制度
三、圖書管理和研究機構
第二節 文教衛生機構和學校制度
一、文化教育機構和管理制度
二、醫藥衛生機構和管理制度
第十一章 文書璽印符節等制度
第一節 文書制度
一、詔敕和奏章
二、國家機關之間的公文形式
三、文書工作制度
第二節 璽印符節制度
一、璽印製度
二、符節制度
三、璽印符節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章 行政輔助人員制度
第一節 胥吏制度
第二節 幕僚制度
第三節 長隨家人
第四節 行政輔助人員與主官的關係
第十三章 職官管理制度
第一節 官吏選拔制度
一、薦舉制度
三、徵辟制度
四、蔭襲制度
五、其他入仕途徑
六、官吏選拔制度的特點
第二節 任用制度
一、任用種類
二、任用方法
三、任用限制
第三節 考課和獎懲制度
一、先秦的考課和獎懲制度
二、秦以後的考課制度
三、獎懲制度
第四節 等級和俸祿制度
一、等級制度
二、章服乘輿制度
三、俸祿制度(附表)
第五節 休假退休和撫恤制度
一、休假制度
二、退休制度
三、撫恤制度
下編:中華民國政治制度(1912-1949年)
第一章 中華民國政治制度概論
第一節 中華民國政治制度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中華民國政治制度的形成及特點
第二章 政黨制度
第一節 民國初年的政黨政治
第三節 國共兩黨合作制
第三章 議會制度
第一節 參議院(臨時參議院)
第二節 變化無常的國會
第三節 國民參政會與國民大會
一、國民參政會
二、政治協商會議
三、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
第四節 議會制度的評析
第四章 元首制度
第一節 元首的產生和任期
第二節 元首的名稱和職權
一、臨時大總統
二、大總統
三、臨時總執政
四、大元帥
五、總裁會議
八、總統
第三節 中華民國元首制的特點
第五章 政府體制
第一節 北洋政府的責任內閣與輔政內閣
一、立法院
二、行政院
三、司法院
四、考試院
五、監察院
六、五院制與國民政府的關係
第三節 中央政務體制及運行機制
一、總統府與部會政務系列的運行機制
二、以黨統政的政務系列的運行機制
三、以部會為主體的政務管理體制
第四節 地方行政制度
一、疆土和地方行政區劃
二、地方行政管理體制
三、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第六章 法律制度
第一節 中華民國的法規
第二節 司法審判機構
第三節 訴訟審判制度
一、審級制度
二、檢察制度
三、審判制度
四、監獄制度
第四節 辯護和公證制度
一、律師制度
二、公證制度
第七章 監察、考試與任用制度
第一節 監察制度
一、監察機構
二、監察部門的主要職權
第二節 考試制度
第三節 任用制度
一、官吏及公務員的等級與任用
二、官吏及公務員的資格
三、官吏及公務員的甄別與考績
四、獎懲、撫恤、退休等制度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